學達書庫 > 謝覺哉 > 謝覺哉文集 | 上頁 下頁
四十四天的行紀(摘要)


  (一九五八年四月十六日)

  離開辦公室44天——2月25至4月9日。

  不離開辦公室,定然落後,離開辦公室而不深入基層,或深入基層而不善於觀察問題,也難免落後。不只是工作指標落後而且常是思想認識的落後。

  我這次看得太少,看得不深,也看得較亂,不可為訓。

  但既已看了,應該如實寫出,給大家看看,並請求指正。

  (一)

  1958年2月25日上午10時偕吳玉章同志、徐特立同志、帥孟奇同志由北京出發,26日上午9時到洛陽,住洛陽賓館。10時偕徐、帥去北邙山修渠工地,這是一條引澗水翻過邙山到洛陽長達80華里的水渠。分段施工,已完工50%。我們去看的工地是黨政軍人員在修,在洛的外國專家也參加了。我問外國專家:

  「同志!太辛苦了!」

  「沒甚麼!我們是勞動慣了的!」答。

  「這柳條筐比挖土機差得太遠了!」問。

  「我們開始建設時,用的也是這樣的工具。」答。

  在洛陽市工作人員的會上,我念了一首詩:

  鐵鏟柳條筐,歡呼上北邙。
  渠長八十裡,流量秒三方。
  少婦打夯急,專家運土忙。
  洛陽千萬頃,為汝換新裝。(1)

  又:在鄭州看農業展覽會,陳列有農民創作的運土機、打夯機10幾種,比舊工具可省人力四五倍到10多倍。可能北邙渠上已用上了。

  到龍門看石刻佛象,缺殘雖多,但遺下的還很可觀,龍門保管所贈每人龍門20品及照片各1套。石壁對岸是香山寺,未去看。到關林博物館,見有化石象牙長近丈、大拱把,有螺甸鑲銅鏡1具,雲是唐物,螺甸作夜宴圖甚精,全國尚只此1具。寫詩1首:

  地上名傳久,地中跡更奇。
  象牙圖拱把,螺鏡影雙窺。
  巡禮龍門象,低回白傳祠。
  土堆隨處是,關馬到今疑。

  有一大土堆,說是司馬懿墓,關林說是關羽的頭埋在這裡,導者說沒有確據。

  看了滾珠軸承廠,規模頗大,拖拉機廠已開始生產。

  看了漢明帝時建立的白馬寺,是佛教到中國的第一個寺,又看了新發現的頗完整的漢墓,可以看到當時的生活和建築的情況。

  (二)

  2月28日上午8時離洛陽,下午7時到西安,住人民大廈。

  民政廳長任謙談:民廳原91人,內勤雜10人,現減去15人下放20人,調去搞水利的18人(5月底可回)廳內現有38人除勤雜和幾個有病的外,工作幹部只二十二三人。好處:1.開廳務會是這些人,動手辦理的也是這些人,能夠體會會議意見的全面;2.辦得快;3.沒有推託和扯皮的了;4.忙是有一點,但都感到有興趣。

  陝西的民政會議是分專區開的。各專都有特點,如榆專災較重,安專復員軍人問題多一些,延專工作疲遝,針對這些情況由當地黨政主持,省廳派人參加,以整風的精神先作一啟發性的自我檢討的報告,揭發主要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辦法,然後作結論。時間一般是5天至1星期。分專開會,與會的人可多一些。

  1957年陝西是平年偏災,陝北陝南災重一些,定邊靖邊又較重,但副業好;子丹吳旗副業差些;安專山地有餓壞人現象,原因1.是有賣了過頭糧的;2.是山貨收購價偏低,而那裡又60%出產是經濟作物。辦法是撥救濟款、發指示、派幹部去。

  五保戶一般是每人發糧400斤,每月零用3元。

  1956年優屬是用附加稅發的,1957年優待勞動日,優待的勞動日超過社收入1%的補,補了41萬元,但沒用完。

  去民政廳與任廳長談話,念了一首詩給他:

  勁要幹才足,人要少才勤。
  面為點之積,約是博之功。
  手眼腦俱用,上中下齊通。

  如斯工作者,「油」才夠「萬金」。偕吳、帥去看郊區紅旗農業社,是個大社,有1600多戶8000多人,約14000畝土地,他們開了幾道渠——幸福渠、和平渠、共青渠、南分渠。他們叫歷來為害的河是害水,現把它馴服了,按地勢把它引到幾條渠裡,使坡度不同的地都可以灌到,現小麥已進行冬灌,長得頗好。高的地方修了梯田,有幾條山溝要閘,要引水上山。」已栽了不少株果樹,有的三四年就可結果子。有了水,有了肥料,增產就有了保證。

  社主任劉忠孝是老農,說他沒有走出鄉200華里,但說話有條理,有把握。我說:「你已經是個知識分子了」。

  偕吳、帥去長安縣王莽鄉的七一合作社,社主任蒲忠智是全國人大代表,該鄉歷來工作很好,社主任說:今年糧產要到長江邊,明年跨過長江。該社有小水電站。看到成群的婦女在挖挑塘泥,有小女孩、有老太太,他們歡笑地歡迎我們。

  到中級黨校,校長王幸之同志。黨校現僅有學文化的學員300多人,多是50歲的工農幹部,前邊區政府總務科長趙國根同志在此學習。他們拿宣紙要我們寫,我寫了看紅旗社和七一社的詩:

  躍進紅旗社,英雄王莽鄉。

  縱橫渠若網,新老樹成行。

  並舉工農競,交叉手腦忙。(看到一些下鄉勞動的幹部)

  問他豐產量,明歲過長江。

  西安名勝,以前看過的沒有再去。只到藍田縣的楊峪洗了一次澡。

  (三)

  3月4日上午7時登車去成都,這是一條偉大的鐵路,情不自禁地寫了一首詩:

  跨上火車的龍,
  扒上秦嶺的壁;
  轉幾個大彎子鑽若干個洞,
  把莽莽的關中平原拋在後面。
  蜿蜒地上升的火車龍
  又蜿蜒地降落。
  有人背誦李白的蜀道難說:
  黃鵠飛不上,猴子發了愁。有人指點:
  那個象窩窩頭的小山,馬謖在那裡失去了街亭;
  這個古典式的亭子,楊子雲在裡面讀過書;
  古跡呢,多得很!來不及觀看更說不上考究;
  奇險呢,已經在轟隆轟隆的輪子下滑過。

  ……

  ……

  20多個小時的車程:

  那邊廂,八百里秦川,民殷物阜,
  這邊廂,成都壩子,號稱天府;
  那邊廂,楊樹尚未綻芽,
  這邊廂,油菜花遍野黃,公園裡的玉蘭花已經抽了花朵;
  那邊廂,送糞的老太爺披著棉衣,
  這邊廂,車水的小夥子光著臂膊;
  躍進又躍進的生產潮,
  到處都如鼎沸。

  我們住在成都招待所。

  遊南郊公園,公園由武侯廟與劉湘墳兩部分合成。武侯與昭烈廟一在後進一在前進,塑有很多象,差不多三國演義上蜀的人都有。有懸簷的蘭花,不要盆栽澆水,很香;有很多慈竹,濃陰蔽日;柏樹比北方的高,枝葉密茂,杜甫詩「錦官城外柏森森」,雖然現已不是唐時的柏了,但森森2字用的恰好。廟多楹聯,吳老說:60年前看到昭烈墓前一聯(墓在廟側)今不見了。吳老猶記其詞:「一抔土,尚巍然,問他銅雀荒台,何處尋漳河疑塚。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猶想見漢代官儀。」

  劉湘被蔣介石逼死,蔣為修一皇帝式的墓,規模比武侯祠劉備墓大得多,今碑已去,墳已平,但未記其事由,使遊者不解何以有這樣形式的公園。我寫了一首詞:

  叢竹綠如煙,蘭掛簷前。古碑三絕(2)柏參天。昭烈墓荒春又過(3),記取遺聯。
  又是一重天,金碧鮮妍。是陵園又匪陵園。應把事由昭示出,好辨奸賢。

  游草堂寺即杜甫浣花草堂原址,風景很好。這裡管文物的同志搜集了很多杜詩古本和外國譯本,杜甫遺像以及有關杜甫的字畫,有齊白石的畫和郭沫若的字。楹聯甚多有何紹基的「錦水春風公占卻,草堂人日我歸來」。龕聯為「荒江結屋公千古,異代升堂宋兩賢」。杜甫左右祀黃庭堅、陸遊。

  成都是個美好的地方。我們除了看了上述地方外,還看了民族學院、寶光寺、桂湖公園、昭覺寺、大慈寺等。民族學院校址寬廣、有各民族文物展覽館、有經堂。寶光寺建築壯麗,是唐僖宗幸蜀時的駐地,藏有含利塔、貝葉經等。桂湖公園(屬新都縣)桂樹多,桂花開時香聞數裡,有合抱的楠木多株。吳玉章同志說:「此間大有詩意」。我因成一聯:「樹老湖清,此間大有詩意;天高月好,何時來看桂花。」

  成都四季皆花,現正是海棠、玉蘭花、紫荊花等盛開時候,據說芙蓉花種類多,花最好,所以成都有蓉城之名。川菜很好,幾次都吃得太飽。但成都一般只叫「小吃」,小吃大概要以「知味」的意見。

  參觀西門絲織合作社,社主任林斌如說:「我們都是絲織業失業工人,成都絲織業是逐漸衰落的,全盛時期有幾萬人,解放前尚有近萬人,解放後廠主都堅決申請停業,於是我們失業了,有的回了農村,有的到別地去了。現在組織合作社的有800多人,有6個合作社,我社最大有200多人。我們是白手起家,貸了1萬多元,現尚有0.6萬元未還。我社是計件工資,多的每月40多元,少的20多元。學徒以前要學5年,現在最長1年多,如止拉梭3個月就會了。」該社廠房是草蓋竹壁,基建投資很少。紡、練、織都是手工,產品多是被面料、僧侶衣料,花樣色彩都鮮,但宜於做一般人民衣服料子尚少。社主任說:要向這方面發展。產品銷路是有,但原料不夠,解放時地主砍伐桑樹,新栽的還未長大,收購公司又不能多給他們生絲。

  看了兩個貧民生產組:一是把廢麻製成布,有粗的有細的,製造過程:把爛麻繩麻袋漂白,撕碎,彈成花,紡成線,織成布,這個社有53個老太婆原是救濟對象,現每月都可掙十六七元;有17個男子,勞力強技術好的,月可掙三四十元。沒有廠房,大多在家裡做。一是炭灰製造組,收集工廠、家戶燒過的煤灰,經過幾次篩揀,製成若干供建築用的材料。原料和銷路無問題。工資最少的月可得十八九元,平均工資45元,幾個運輸工人自有運輸工具的可得80多元。

  看榮軍教養院的業餘演出隊演出、演員都是缺手、缺腳的、瞎眼的、半身癱瘓的殘廢軍人,演出節目是自己創造的,藝術水平不低,大受成都市的歡迎。下面錄其朗誦詩一首:

  永不殘廢的心

  作者下肢癱瘓特等殘廢 劉渝生
  朗誦者雙手截支一等殘廢 張家深

  我們是祖國的兒女,
  我們是毛澤東的戰士,
  戰場上我們用刺刀劈過敵人。
  殘廢了我們仍是無畏的士兵。
  我們的熱血象海濤一樣沸騰,
  我們的精力象松柏一樣的旺盛;
  愛祖國恨敵人是我們的個性,
  征服困難是我們特有的才能。
  我們有堅強的意志,
  我們有一顆永不殘廢的心。
  沒有眼睛照樣讀書看報,
  沒有雙手一樣寫字彈琴,
  臥床生活能用雙手勞動,
  沒有雙腳也能急走飛奔。
  困難只能在軟弱者面前存在,
  擋不住久經鍛煉的士兵。
  祖國的命運就是我們的命運,
  我們永遠和祖國心連著心。
  社會主義是我們的靈魂,
  党就是撫育我們成長的母親。
  我們不願作無邊際的幻想,
  我們懂得怎樣安排自己的一生。
  社會主義大廈固然需要鋼材,
  我們卻永遠願意做一個螺絲釘。
  啊!親愛的党、我們的母親,
  是你教導我們懂得了生活,
  是你給了我們的力量和信心。
  啊!親愛的党、我們的母親,
  只要我們的心臟還在跳動,
  就堅決為共產主義而鬥爭。

  榮軍教養院在新繁縣大龍藏寺,風景甚好。院是五六年北碚、合川兩個教養院合併成立的。共有休養員583人,大部是抗美援朝時負傷的,有51個老紅軍。特等殘廢,一等殘廢二等甲殘廢有210人。此外回家分散休養的殘廢,供給和在院的一樣。他們進行生產活動——有編草包草蓆、學縫紉、安礦石收音機、修理車子等;學習文化——有小學班,教語文、數學、政治、地理等;文娛活動——項目較多——有業餘演出隊,經常演出節目。最近又派了3人去成都學電影。

  休養員583人中有80%結了婚,女方多在新繁附近的農村,每禮拜六自己開著車子去女方家。——特製的用手搖的三輪車,缺手的用胳膊也可以開。

  癱瘓的同志躺著看書、裝收音機、修自行車、床上放著書本和工具箱。建議做個便於放書放工具放盃碗的桌子放在他們的床前。

  休養員對於我們去視察,熱情很高,癱瘓的休養員,推著床列隊歡迎,開會時前面幾排是躺著的,照了不少像。

  這裡地方好,工作也好。但尚宜進一步加強工作人員服務的教育和休養員的文化生活與政治生活。

  在路上得詩一首:

  油菜一望黃,麥子一望綠。
  苕菜(4)秀可餐,豆苗厚如褥。
  淘出沙裡金,種好地中玉。(5)
  茅屋不成村,屋屋繞叢行。

  同張曙時、吳均同志去看都江堰。這是2200多年前李冰父子領導的巨大水利工程,至今猶為人民服務,保障了成都壩子約600多萬畝地水旱無憂。

  在舊政府時代只灌溉200余萬畝,解放後加以整頓,今年可灌溉到600多萬畝。

  他是把岷江分成內江與外江,外江是岷江正流,內江是引一部分江水從寶瓶口進入走馬河與通向沱江的柏條河和蒲陽河。這個大堤叫都江堰。寶瓶口即史書上說的離堆。

  都江堰建築完全合乎科學。如六字決:「深淘灘、淺作堰」即淘河要深,排洪堰要低些,使入內江的水多了時,從堰上泄入外江。「遇灣截角」、使流勢緩,「遇直抽心」,使河漕深。傳有治水三字經:「深淘灘、淺作堰。六字傳,千秋鑒,挖河沙,堆堤岸;砌「魚咀」,安「羊圈」;立「湃缺」,留漏罐;籠編密,石裝健;分四六,平潦旱;水劃符,鐵樁現;歲勤修,預防患」。上面的名詞,到當地一看就會知道。這裡不加注釋,為的使有機會去成都的人自己去看看。

  李冰的兒子二郎,大概是他出力最多,人民把他神化了,塑的像有3只眼睛。寫詩一首:

  少聞李冰事,老始到離堆。
  使水如使馬,高下疾徐隨。
  三字經傳古,飛沙堰勢回。
  思深能見遠,三眼未為奇

  《四川日報》轉來西安信,要我為紀念《群眾報》創刊11周年紀念寫點文章、擬題中有「報紙的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我沒工夫寫,但有點意見,記在後面。

  記得邊區《群眾報》出版,是為使文化水平低的群眾能看得懂,似乎是說知識分子說話作文,要比群眾高。但是實際上群眾要看的東西,知識分子並不能寫得出。比如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群眾的思想上言詞上到處有,知識分子卻不常有;群眾能念得出,不一定寫得出;知識分子念不出因而也就寫不出。準確、鮮明、生動的詞句,要從群眾中來,即是說要向群眾學。經過執筆者的洗煉,再到群眾中去,看是否為群眾所接受,是否能使群眾的語言有所提高。

  在生產中,農村出現很多好文章好詩,絕大部份是群眾創造的,切合實際,字數簡短,人人能懂、能唱、能記。比如河南封丘應舉農業社的渡荒歌:

  早秋丟,晚秋撈。
  農業丟,副業找。
  人人動手割青草。
  家家儲備豬飼料。
  不破產,不貸款,保證自給三不叫。

  紅安試驗田的報告上,總結花生鋤草的經驗,有幾句順口溜:

  「頭草割(即鋤得淺),二草挖(即鋤得淺),三四道草如繡花(即鋤得細)」。張漢興同志由不受歡迎到受歡迎,他自己感慨地說:

  「出了家門進學門,出了學門進機關,出了機關進社門,談起生產是黑門,種了試驗田,生產入了門。」

  象這樣經過洗煉的話,一句話可以抵千百句。文化低的人喜歡、文化高的人也喜歡。上述都江堰的三字經,也是這樣,可見很古時候就有人懂得說話要抓住重點,要簡短,要中肯而又易記。自然,不是每個題目都要這樣寫,生動鮮明的散文,效果也是一樣。不生動鮮明的韻文,人民也不肯念它。

  好文章,主要是意見正確,沒有正確的內容,不會寫出好文章。

  (四)

  3月20日下午7時登車,21日午前8時到重慶,住人民大禮堂,徐老還在此等我(徐是13日去重慶的)。

  重慶的人民大禮堂,是沒有見過的大,也想不出的大,但它的利用率很低,每年要化一筆很大的維持費。《人民日報》曾批判它是個「無底洞」。

  重慶是一個美麗的山城,日裡站在琵琶山上,四面青山翠岩,紅樓綠閣,河流公路回環高下,如插掛著無數扇畫屏,而高聳的琉璃瓦園頂的人民大禮堂,也不會失其為偉大點綴。夜裡站在此處觀望,繁星點點如海,極為美觀。

  北碚的北泉公園,靠嘉陵江的南岸,有溫泉游泳池;有飛泉——瀑布,崖上樹根糾纏石上,直到泉底,這是黃果樹即榕樹;有乳泉洞,四周垂石乳。仰觀壁立的縉雲山,青翠中有建築,都是機關、學校的,初看不知從何而上。繞了10多裡公路上到山頂,山上有好些避暑的房子,王局長說:1954年以後很少有人來住。我們宿縉雲山,晨起攀登山頂,想看日出,因雲霧重,沒有看到什麼。北碚公園有兩隻小老虎,一隻母老虎,母老虎在此已10多年了,解放前有一次逃出了籠,居民駭極都關了門,有一個不怕的人,把虎引誘仍進到原來的籠內。有兩條大蛇尚在冬眠。

  南泉公園在大江南岸,泉的溫度比北泉高。在這裡看到一個老和尚——明月,已102歲,尚能看病,為我舉了一方。

  重慶的博物館,藏有2300年前的船棺;秦良玉穿過的袍服;有噴水漢洗1,盛水,以手摸其兩耳,水即向上噴湧。據說這種盤子中國有3個,有1個為日本盜運去。

  西南師範學院,花很多,學生在采玫瑰花,每斤鮮花可賣0.5元。有些學生在挑泥挖塘,準備養魚。

  重慶是個多鼠地區,鼠不畏人,且不怕貓,市委初擬5年消滅老鼠,後以鼠繁殖快,非來一緊急圍剿不可。圍剿的佈置:按照鼠區的類別:有下水道的鼠、住屋區的鼠、田野區的鼠,一齊動手,晝夜作戰,先斷鼠的糧,隨即向下水道用硫磺熏,地面上到處置毒藥和打鼠器,使鼠無處逃。連作戰24晝夜,統計消滅鼠590多萬隻。最大的鼠說有重2斤多的,一說有重至7斤多的。

  想起了《詩經》上大老鼠的詩:

  大老鼠呀大老鼠,你不要吃我的黍!
  幾年來我縱容了你,你一點也不照顧我。
  我只好離開你,逃到沒有老鼠的地方去,
  沒有老鼠的地方,才是我的安身之所。

  (原文: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老鼠是人類歷史上的敵人,從來只有老鼠侵略人類,人類任其侵略。退讓呢,你讓一步,它進兩步;逃走呢,你逃到那裡它跟到那裡。現在是人類對老鼠——包括蒼蠅、蚊子、老臭蟲等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主動進攻。人人動員,處處圍剿。這是人民解放戰爭以後又一次偉大的解放戰鬥。不得全勝,決不罷休,也不能罷休。

  重慶市有烈屬482戶,軍屬5483戶。看了市中心區烈軍屬貧民生產合作社,社址設在石崖,房子很簡單。社員有121人,作業有人造棉,把廢棉、廢麻、棉杆、甘蔗葉、野生纖維等製成新的棉,紡成紗,織成布,造紙,打草席,做竹器等。問社主任如何知道搞人造棉的。她說,有一個人知道點化學,於是大家動手試製成的,現有本省和外省派人來學。社員絕大多數原是救濟對象,現在都退了救濟,每人每月最低工資20元,最高的有30、40、50元,平均25元左右。社長冷于斌是軍屬,家庭婦女,是個能幹利落的人。

  (五)

  3月29日午前5時乘「荊門」輪船離重慶,31日夜3時抵漢口。長江自重慶以下兩崖皆山,沿江的城市都是依山建立的。長壽縣是因該縣多人長壽而得名;酆都縣有閻王廟;忠縣即秦良玉的家鄉;萬縣是有10多萬人口的縣,產皮箱、皮鞋有名,價錢比重慶低。過奉節即進入三峽,三峽是瞿塘峽、巫山峽、西陵峽,長約300華里。兩岸的山很高,我寫了幾首詩:

  一、山高水落坐輪輕,兩岸桐花作送迎。

  無數梯田春作好,綠陰深處有新村。

  二、亦是山城亦水城,香柑皮革舊知名。

  徐公「幹勁加扒勁」(6),俯看江燈分外明。

  三、酆都尚有閻王廟,忠縣猶留女將衣。

  吳蜀紛爭緣底事,貶吳褒蜀意何為(7)。

  四、爆破礁岩浪不驚,而今神女不行雲。

  舞衫依舊飄飄舉,知是巫山第幾峰。

  五、水八陣(8)猶出雲氣,啌哃峽上鏡高懸。

  風物佳兼神話美,只今聽不到猿啼(9)。

  到漢口,住江漢路人民旅社。

  荊門輪女船長周純哲同志廣東人,她是優秀的駕駛員。漢口市有女交通警察,聽說女警察擔負某幾條大街的秩序。

  送徐老東遊太湖:

  客裡隨公又別公,
  旅程千里共車輪。
  朝登荒嶺觀初日(10),
  夜泊長礄看臥虹。
  一卷竟忘年與月(11)。
  三餐只食豆和菘。(菘即白菜)
  太湖萬頃煙波好。
  收入行囊囊尚輕。

  殘老教養院在漢口郊外,地址房屋都好,外賓到漢也常去參觀。教養院共收容1678人,工作人員31人,其中醫務人員7人。收容人員中有點勞動力的分配做服務員及從事種菜、養豬、糊火柴盒、打草繩等。有個別人剪貼「郵畫」,很精美,說可以出國。收容人員大多數是本省的,河南的也有,還有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老人,他們基本上是無家可歸的。

  (六)

  4日深夜離漢口,5日12時半到鄭州,住交際處。

  河南的救災工作,是堅決貫徹了「防重於救,防救相結合」的災區工作方針,廣泛地開展了生產建設和生產自救運動。他們在全省推廣封丘縣應舉和鄭州郊區東趙莊鄉的常莊兩個農業生產合作社救災的先進經驗:

  應舉社堅決用自力戰勝災荒,「不破產、不貸款、保證自給三不叫」。把全社當作一家,保證都有飯吃,一致努力。發揮所存食料的作用:「紅薯打成粉,1斤當2斤」,豆子打油後再打豆腐。從修水利中得到工資,防災即是救災。很值得學習。

  郊區東趙鄉的常莊社,連續4年遭受災害,每年都有大批人逃荒。去年夏收每畝只130至150斤,秋被水淹全無收。社裡的措施:一、立即補種晚秋作物:白菜、羅蔔、蕎麥等;二、發動人民採集代食品40余萬斤;三、發動社員割收青飼草料24.3萬斤;四、大小副業一齊抓,有副業約20餘種,到今年3月底共收入11700元;五、國家發給的救濟款、貸款約5000元;六、將災戶分類站隊,安排生產,分別評定救濟款。去年社裡雖受到嚴重災害,通過上述措施沒有1戶逃荒,並且提出今年的生產指標每畝要達到1100百斤。

  河南48個輕重災縣,已有30個縣稱已經消滅了災荒,其他各縣也可很快擺脫。

  4月9日下午2時回京。

  去年我外出,好象是休息,這次外出似乎忙了一些,每天2 至3個節目並不算多,但頗感到有點累。

  烈軍屬貧民復員軍人中、貧民中,有很多能幹的人,我看到的農業社社長、生產合作社長,都很平凡但也很能幹。惜我未能深入到更多的組織裡去考察。毛主席說:許多所謂知識分子,其實是比較最無知識的,工農分子的知識有時倒比他們多一點。為著打掉驕氣,下到基層去看看是最好的辦法。

  由救濟費不夠轉到救濟費有剩:河南省尚存300萬元未發、發下了的未用和移作別用的,估計還要多。湖北的春荒救濟費由240萬減到40萬,不見不足。其他地方也都說有餘,這是好現象。但應該注意的:我們的工作不僅是為著減少錢而在於把工作做得好。閻紅彥在四川民政會議說:我對於你們減少救濟費以至於全不要,不感興趣,問題在於工作做好,使應受救濟的人能各得其所。應該知道:消滅災荒運動成績很大,但個別地方消滅得不好或雖消滅了而仍有個別災民;城市貧苦人民參加生產,生活有大改善,但總還有失了勞動力不能自給的。「一人向隅、舉座為之不歡」。民政工作者不要忽視這點。

  (根據謝覺哉手稿原件整理)

  (1)此渠已於4月1日完工放水,流量每秒3.5公方。渠上有進水閘、倒虹吸、平臺橋、拱橋、涵洞等68座,兩岸有大小36個水庫,把澗水扒上高達193公尺高的邙山腰,可灌地10萬多畝,以每畝增產200斤計可增糧2000多萬斤。(見《河南日報》)——作者注。

  (2)唐碑斐度撰文、柳公綽書字和諸葛亮的工績,稱三絕——作者注。

  (3)傳舊曆元旦可進昭烈墓圍牆參觀。——作者注。

  (4)苕菜是綠肥,也好吃,用米湯煮。俗語:「苕菜離不了米湯,小孩子離不了娘」。——作者注。

  (5)新繁計劃:今年要淘金500兩,要用滲沙改低產地為高產。——作者注。

  (6)泊萬縣,徐特立同志爬百十級石磴,游了萬縣市的主要街道。——作者注。

  (7)沿岸多三國蜀的古跡。——作者注。

  (8)在魚腹浦的八陣圖叫水八陣,據說那裡的雲氣,是熬鹽灶的煙。——作者注。

  (9)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作者注。

  (10)指同住縉雲山。

  (11)徐老竟日讀書,常忘記今年是何年今日是何日。——作者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