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謝覺哉 > 謝覺哉文集 | 上頁 下頁
在全國黨代表會議上的發言(摘要)


  (一九五五年三月)

  主席、各位同志:

  我完全同意陳雲同志、小平同志的報告和少奇同志等同志的主要發言。

  我只想對優撫、救濟工作講幾句話。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財政支出,優撫、救濟費為26.00001億元。優撫、救濟關係到的人民約有1億左右。全國烈屬、軍屬共為3000萬人,復員建設軍人(包括殘廢軍人)據1950年至1954年底的統計,共有254萬多人,1955年復員的任務為80萬人。5年來,遭受自然災害的災民累計為1.94億多人,1952年較少為2700多萬人,1954年最多,達5900多萬人,平均每年約有3800萬災民,加上城市、山區和其他需要救濟的人,其數字是可驚的。這是黨和政府所依靠的一支勤勞、忠誠的基本群眾。這件工作做得好,對於農業增產任務的完成,也就是對於五年建設計劃的完成,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對於烈屬、軍屬和復員建設軍人的扶助和安置工作,是極其繁重的。但是,他們的成份好、覺悟高、對革命出過力、受過革命訓練,毫無疑義他們是社會主義建設中重要的積極因素。據不完全的統計,農村的烈屬、軍屬參加互助組和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占烈屬、軍屬總戶數的60%,個別地區已經達到80%。由於烈屬、軍屬積極參加勞動生產,因而使需要代耕和實物補助的數目逐漸減少。復員建設軍人絕大多數回到了自己的農村。他們大都安心農業生產,積極參加互助合作組織,並且湧現出一批積極分子和模範人物。以廣西為例,1954年廣西百色等19個縣的統計:18688名復員建設軍人中,參加互助合作組織的有9257人,占49%,有2016人被選為農業生產合作社和互助組的領導人,1003人被選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55人被選為勞動模範。新區如此,老區更是如此。復員建設軍人參加廠礦企業或其他部門工作的,也大都是肯學習、耐勞苦、守紀律、能完成任務,因而不少人得到獎勵或評為模範。例如大連造船公司幾年來吸收的630多名革命殘廢軍人和復員建設軍人中,1954年他們共提出83件合理化建議,並有115人超額完成任務得到物質獎勵,86人被評為公司或市區的勞動模範。今後的復員建設軍人特別在實行義務兵役制度以後的復員建設軍人,這些優點將更顯著。

  雖然如此,但優撫工作還有很多缺點。由於內務部對於這一工作的領導和督促不夠深入有力,致不少地方,有的優撫費大量被積壓,甚至挪用,對於烈屬、軍屬的困難未能解決。有的不深入調查,平均發放,失去國家扶助貧苦烈屬軍屬的意義。有的地方民政部門人少,優撫費發下來沒人管。尤其嚴重的是需要在城市和廠礦安置的復員建設軍人還有一些沒有得到安置。

  這些還沒有安置好的人員中,有的在軍隊裡學得了司機、電訊、醫藥和其他技術;有的有相當文化程度或本來是學生參軍的復員後需要複學;有的在軍隊裡立過功、受過獎勵;有的當兵久,年齡大了,不能再做重的體力勞動。他們由於得不到安置,少數住在招待所,多數在家賦閑,生產資助金已經用完或快要用完,他們經常到市、區政府探詢就業消息,說怪話,漫駡。哈爾濱市復員建設軍人洪仁化,竟向區政府呈遞「死刑申請書」。向內務部來信的有時每天多至百封以上,來訪的一天達七八十人。有一位復員建設軍人把他的證書、紀念章封交內務部,說他已經沒有生路了,不要污辱這些光榮物件。還有,由於農村生活的緊張,有一部份已在農村安置了的復員建設軍人又流回城市。

  根據各地報告和內務部接到的來信、來訪的情況看,有些復員建設軍人是由於教育不夠,復員後不安心在農村勞動生產,但不少是應該設法在工礦企業或其他機關安置而沒有很好地設法安置的。有的廠礦企業單位錄用職工時,對於妥善安置復員建設軍人的意義認識不夠,或公開拒絕錄用,或故意對復員建設軍人提高錄用條件,而對錄用其他人的條件可以低一些。也有在勉強錄用以後仍採取排斥態度。使得他們非常不滿。自然,有些地方的民政部門沒有把要求就業的復員建設軍人登記清楚,替他們奔走找尋就業機會,也是其原因之一。

  對於這些問題的解決,除加強對於烈屬、軍屬的優撫工作,積極解決農村復員建設軍人生活生產上的具體困難使能安心生產外,還必須開闢復員建設軍人需要在農村以外就業的門路。各廠礦企業和其他機關單位在招募員工時應為復員建設軍人留出一定名額。還可考慮在新建擴建廠礦、企業、鐵路、公路和國營農場等較大事業時,有計劃有組織的輸送一些復員建設軍人參加工作。要實行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復員建設軍人的規定,要批判那些不重視對於復員建設軍人的安置的觀點。

  五年計劃中,5年內工人、職員需要增加465.5萬人。目前復員建設軍人需要安置的並不多。據上海、天津、北京、武漢、廣州、瀋陽、長春、哈爾濱等八個城市截至1954年底止沒有安置好的復員建設軍人,只有2500多人,連同其他地區和今年未安置好的,估計總數不過幾萬人。只要各地加以注意,安置好是不很難的。

  幾年來救濟工作的成績是很大的,歷史上從未有過這樣的成績。

  在和災荒作鬥爭中,我們看到了人民在黨的號召下和自然災害作鬥爭的偉大組織力量:去年江淮流域遭受百年來未有的水災,我們卻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一千幾百萬災民倉卒轉移,做到秩序井然,很少損失;冬季雪災冰凍,也是空前的。我們用人力掃雪、打冰、架浮橋、運送糧食,終於克服了令人難以相信的困難。這就是說,人民在我黨的堅強領導下,在和災害作鬥爭中認識了互助合作、共同奮鬥的方法的偉大,認識了人民團結起來的力量的偉大,因而也就相信勞動人民是創造一切的、無往不勝的。我們必須珍視這些經驗,加以綜合、發揚,成為農村裡社會主義改造和發展生產的依據。

  我們看到了在救災工作上各級黨和政府與人民最寶貴的創造。比如湖南、江蘇、江西等重災省發放救濟款,把領導掌握和民主評議結合起來,一次評定,懸榜公佈,分次或一次發款,在發放過程中動員人民自作生產自救計劃。這樣,把人民的積極性提高了,應發未發、不應發的發了的現象大大減少了,積壓、挪用、貪污的現象大大減少了,幹部和人民的團結增強了。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經驗。

  我們也看到了我國人民勤勞、耐苦和生產積極的特點,貧瘠地區的人民歷來過著極苦生活。一得到國家的關懷和救濟,馬上就活躍起來,由於他們的勤勞,有些山區和老根據地已改變了以前貧窮的面貌。

  但是救濟工作的缺點仍是不少。有些地方對災情不摸底,沒有隨時注意災情的變化;在災情緊張時,忙一陣,一稍緩和又放鬆了;或只注意重災區放鬆輕災區;或則在災區也佈置一些非必要的工作,致救災工作被擠掉。因而使得本來可以防止的如逃荒、自殺、餓病死、賣兒女等慘痛事件,仍有發生。在發放救濟款方面,有些地方沒有把發放工作當作政治任務,精確地計劃和核算;有的平均發放,有的發放不及時;有的把救濟款挪用、積壓,甚至貪污。有的組織災民生產自救不夠,沒有把副業生產廣泛的開展起來。所以有些幾乎要全部依靠政府救濟。至於社會救濟工作,城市做得較好,鄉村就差一些,有些偏遠的貧瘠地區,甚至至今還沒有深入地去調查瞭解。

  優撫、救濟的具體業務,由各級民政部門負責。希望各級黨委和政府加強對於他們的領導。同時,民政幹部尤其是縣的民政科,工作多、幹部少,有事沒人做,這些現象必須糾正。民政幹部調動太多,不少專、縣的民政部門缺乏骨幹,業務不熟,希望各級黨委予以調整。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