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謝覺哉 > 謝覺哉文集 | 上頁 下頁
贈言——在歡送邊府分配到縣區工作的同志會上的講話


  (一九四二年六月四日)

  一件大事——100多有知識的青年幹部分配到縣區政府工作去。

  如果說軍事建設——軍事的理論與實際,我們有了偉大的創作,有把握從事於被壓迫民族的解放戰爭的話;那末,我們的政權建設,還只有新的理論,還沒有完好的各種具體工作的規律與成績,還沒有鍛煉出足夠的各級政權人才。

  然而現在已是不容緩的時候了。

  沒有建設完善的政權,不可能有抗戰的勝利。

  有句老話:「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拿現在的話講:有文化和理論的知識幹部,不到實際中去,那所學的只是書本上的無用的東西;有豐富經驗的工農幹部,不肯學習,輕視理論,也就陷於狹隘,不能發展,甚至走上錯誤的道路。一個人也是一樣,學好了就得做,做之時也得學。

  新民主主義政治是新東西,是比舊民主主義進步的東西。新東西就得創造。從內戰到現在我們已經積累了很多政權工作經驗,需要去整理;但還很不夠適應客觀需要,還迫切要求添上很多新的東西。這就是說必須知識與實際結合,然後才能夠開花,才能夠結出燦爛豐滿的果。

  陝甘寧邊區是革命群眾的血灌溉出惟一的一塊建設新民主主義政權的國土,在這塊土上還保存著很多富於經驗的人員。這回分配下去的一二百人,又是來自各地的優秀人物,非一州一縣之所能有。因此,我們的責任很大,不止是要把邊區搞好,而是要把邊區各種工作,都能具體地成為全國模範,要把每個同志——本地的外來的——都能成為很好的政權人才。

  怎麼辦?

  這回去工作的同志雖多是大中學生,但政權經驗還不多。到縣區鄉去做實際工作有的還是「初出茅廬」。因此首先要認識:邊區有革命群眾亦有從革命群眾中產生出的幹部,他們是作為一個階級來參加革命的。就整體看,很偉大,就個體或個別的事看,不免有些「不滿人意」,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有趣,那樣完美」(魯迅語)。而我們呢,是知識分子,是以個人的能力與信念來參加革命的,看重個人,忽視整體,容易自尊,又容易失望。這就是知識份子的意識裡和工農大眾「對抗」的因素(看列寧斯大林《論紀律與民主》)。必須克服這個「對抗」,才能渾身滲透大眾的意識,和大眾在一起做出驚人的事業來。這克服是一個相當痛苦的過程,要有決心,和自己鬥爭,才能做到。

  其次,知識分子的知識是可寶貴的,但非知識分子的「知識」,同樣可寶貴。比如你知道吃肉,卻不知道殺豬;知道當「欽差大臣」「這也批評,那也指摘」,而怎樣創造一個能夠迎接「欽差大臣」的地區,你卻一竅不通,——證據就是你沒有創造或參加創造過。因此,要謙虛,要向當地幹部學習。毛主席說:「這些幹部、農民、秀才、獄吏、商人與錢糧師爺,就是我的敬愛的先生,我給他們當學生是必須恭謹勤勞與採取同志態度的,否則他們就不理我,知而不言,言而不盡。」「恭謹」是不放肆,不做出使人討厭的樣子;「勤勞」是燒飯、打水、掃屋……等事,都爭著做;「同志態度」是同他做一類,做好朋友,丟掉知識分子的臭架子。只有這樣,才能學到東西,也才能夠和他們團結一氣。

  第三,要幫助當地幹部。當地幹部是骨幹,是邊區創造者。他的缺點是書本上的知識不夠,國際國內知識不夠,看不遠。幾年來當地幹部沒大發展,許多區長鄉長做了好些年還是那原樣,因而有消極甚至腐化的。另一方面新的工農幹部很少產生。這不是他們的過,而是環境變了(由武裝鬥爭到政權建設),他們需要新的知識,而沒有知識分子去幫助他。因為這樣,某些工作不是動而是靜,不是進而是停止,因而新的積極分子也沒機會出現。

  應該有決心:我們是為大眾服務的,我們從他們學到東西而又幫助他們,鼓勵他而不是批評他,推尊他而不是輕視他。要有埋頭服務之心,而「無嘩眾取寵之意」。

  自然,當地幹部,應該尊重知識分子,向你們學東西,他們也會尊重你們向你們學;不過在我們這方面說,絕沒有要求優待的權利,而應是只有幫助的義務。

  「我們的幹部,應該和群眾有密切聯繫——每時每刻都注意群眾的利益,深知群眾的情感、情緒和需要」(季米特洛夫《論幹部政策》)。必須「仔細傾聽群眾的意見,必須仔細傾聽平常黨員的意見,必須仔細傾聽所謂『無關重要的人』的意見」(斯大林《論領導與檢查》)。不這樣,就沒可能做好工作。邊區各級政府的某些設施未能盡滿人意,人民也還沒有高度的擁護政府和積極參加政治,不是我們不想搞好或不努力,而是政府與人民,還沒息息相關,政府想的不全合乎人民想的。我們不深知或不求深知群眾的情感、情緒和需要,而以自己的情感、情緒和需要去代替他,「粗枝大葉,自以為是」。區鄉幹部都因文化關係,雖知道而不能反映,或者也麻木了等於不知道。這回下去的同志,必須把握這點,每時每刻為群眾利益著想,每時每刻仔細傾聽群眾的意見,瞭解具體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和群眾有密切聯繫,才能改正某些不滿人意的設施,做出更好的工作來。

  光只傾聽、瞭解,還不夠,我們傾聽、瞭解,為的是使黨的各項正確政策能夠具體地貫徹到人民身上。因此學會與掌握政策,十分必要。在沒親身實際時,對政策上的意義與字句,以為不要緊。但一入實際,要決定行動,你就會感到過去太沒有想或是想得不夠仔細了。從政策的條文到具體實施,因為具體情況的不同,不免要有一些轉彎抹角,如果我們瞭解不夠,一定難掌握得住。於是就不能獨立決定方向——甚至小的事也沒有把握,怕負責任,更說不上「表現創作精神」。

  邊區施政綱領、各種條例和決定,黨的各種決定,應該手邊有一份,時常看、時常想,越有經驗,就越會看出與想出道理來。對文件尤其是重要文件粗心的習慣,是不可恕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要把邊區搞好,新民主主義政治搞好,每個同志都成為優秀的新民主主義政治工作者,不是件易事,要有艱苦的工作和較長的過程。我們同志住在邊區政府窯洞裡,很苦悶,事不夠做,要到分區縣與區鄉去,這是好的。但分區、縣、區鄉,那裡仍是有窯洞的,仍可以和實際隔閡。碰到煩難,可以把你擋回來;碰到人事上的不如意,可以從那裡的窯洞又要求回到邊府的窯洞。所以我們要有決心,用力做,想法子做,做不好又做,想不通又想。世界上沒有長久想不通和做不好的事。

  最後,現學的二十二文件還沒學完也不會學完。我們要緊緊的掌握這法寶。遇到困難,你就打開錦囊,其中定有妙計。若因出發忙而把學習放鬆,那不對的,那是對法寶的認識欠深刻,也就無法保證他將來的工作一定成功。

  在邊區政府和邊區鄉參議會對這次分配下去的同志抱有巨大的希望,你們在縣區鄉努力,我們也應在這裡努力,大家密切聯繫,時常寫信相互督促、商量,求得改變作風,改造自己,改進邊區。

  是時候了,我們拿新民主主義政權的完善建設來迎接抗戰勝利的到來。

  (載1942年6月4日《解放日報·代論》署名:謝覺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