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謝覺哉 > 謝覺哉文集 | 上頁 下頁
蘇維埃運動


  (一九三九年)

  甲,蘇維埃運動產生的原因:

  一,1927年4月12日上海屠殺,資產階級叛變,7月15日武漢政府分裂,小資產階級亦叛變。繼續革命的只能是工農及一部分下層小資產階級。此時已不是民族統一戰線,只能是工農與小資階級的聯合戰線。

  二,資產階級不僅不能緩和革命矛盾,反而完全投降帝國主義及封建勢力,使革命矛盾更緊張起來(上述看六大會議決議及二九國際指示)。資產階級無法緩和革命,只以殘酷壓迫革命,也促使群眾走向蘇維埃。

  三,工農有了大革命時的革命經驗——蘇維埃運動發動都在有工農運動的地方,如海陸豐、廣州、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四,因為中國地域廣大,不統一,軍閥割據,相互矛盾,使得蘇維埃可能在革命低潮時存在與發展。又因帝國主義統治中國,極力幫助資產階級圍剿,致蘇維埃運動總不能掀起在全國的高潮。

  五,反革命的托洛斯基派在武漢政府時主張建立蘇維埃,這是不對的。那時尚是民族統一戰線。在反動時期,陳獨秀等又仇視蘇維埃,說農軍是土匪,說資產階級革命已過去,現在並不是革命時期,同樣是掩飾其反革命的藉口。

  乙,蘇維埃的政權性質:

  一,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A,他不可也不能超過資產階級革命性質——土地革命「耕者有其田」,沒有破壞私有制的範疇。

  B,他和一般資產階級革命不同,那是資產階級民主專政,而這裡是工農民主專政。

  二,是工農民主專政。

  A,對工農是民主,對工農外的剝削階級是專政。

  成份要緊,地主、富農、資本家、高利貸者,曾做過官吏、保甲、警察、憲兵的沒有公民權,剝削階級出身而已參加革命者例外。

  B,他不是無產階級專政。

  政權的性質的區分,不是根據其成份而是根據其任務。工農民主是肅清封建,消滅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無產階級專政是消滅社會主義發展障礙,所以蘇維埃運動只打地主,富農土地沒收出租部分,地主兼商人沒收其地主部分,不沒收資本家,頒佈投資獎勵條例、城市政策。因為資產階級反對革命,所以不許有公民權。

  丙,蘇維埃已成為國家形式。

  一,歷史上尚沒有工農民主專政的國家形式的例子。

  巴黎公社——從其任務看,沒有超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從其成份看,是無產階級專政的雛形。——不是工農民主專政。

  二月革命後的蘇維埃(是工農民主)兩重政權,不是國家形式。又三黨領導(布爾什維克、孟什維克、社會革命黨),不是一党領導。

  因此,中國蘇維埃政權是歷史上所無。

  二,中國蘇維埃與一般工農民主專政不同。

  A,一般工人與農民分權;中國蘇維埃不是,工人占領導地位。

  B,不僅思想上領導農民,經過某些組織形式(黨、黨在農村中的組織),而且是經過國家形式領導農民。

  三,他和蘇聯無產階級專政的任務不同。

  A,無產階級專政是無產階級思想(不是農民思想)去消滅資本主義(農民在內),消滅階級。中國不然。

  B,蘇聯無產階級是拿經濟、軍隊、國家機關去領導農民。

  中國蘇維埃沒有經濟命脈可拿,主要是擴大土地革命,把地主土地交農民。

  四,帶有社會主義性質:

  本身不是。

  有過一些過左的錯誤(集體農場、平均分配),但有共產黨、紅軍,蘇維埃形式,其工作有勞動互助,合作事業,多少帶有社會主義性質。

  丁,蘇維埃政權的建立

  一,徹底粉碎舊政權機器,從他的廢墟上建立新政權,一點原來東西不要。

  A,政權是一個階級壓迫另外階級的工具,舊政權是少數人壓迫大多數人的,一切都為壓迫大多數人;新政權恰恰相反,是大多數壓迫少數人,舊作風一點來不得。

  B,暴動初起,燒衙門,殺官吏,一切舊的都毀掉,甚至有主張燒城市的,雖然是反映農民意識,但在某種意義徹底摧毀舊的是對的。

  C,邊區政府從上至下,沒有一點舊政權意味,也不易沾染舊政權官僚主義作風,原因即在這裡。

  D,暴動起後必須給反動階級(軍閥、地主、官僚)以無情的鎮壓,發揚廣大群眾階級仇恨,這在當時必須的(以後情況變更當別論)。

  二,一面粉碎舊的,一面建立新的。

  A,我們不要反動階級的秩序,而要革命階級的秩序。動亂時期切不可長,今天舊政權倒了,明天就要有新政權出來,否則群眾不知所措。

  B,對舊新政權態度應全是兩樣。

  舊的是敵人的,要努力破壞;新的是自己的,要極力幫助擁護。

  C,在暴動初,有些地方還不會建立新政權,遭受一些失敗,後來才會。

  三,準備暴動到政權的建立。

  A,準備暴動時要有指揮暴動的組織。在鄉村一般是農民協會(不能是党直接指揮)。

  B,暴動既起,馬上成立革命委員會——臨時政權。革命委員會以參加暴動各組織的代表組織之。

  工作:第一軍事,正規的,民眾的,一刻不停的進攻。其次,民眾要馬上得到利益,沒收反動財產分給群眾,捉土豪,審判土豪,分田地等。一面要有秩序,即不是亂來;一面要發動群眾積極性,某種限度上的報仇洩恨是允許的。

  C,立即開始籌備蘇維埃代表會議,革委會臨時政權也即是蘇維埃籌備會。

  條件:群眾已經發動,已經在參加工作,選民已相當弄清楚,可保證蘇維埃舉出的成份能充分執行黨的政策。

  D,有2個鄉以上的革委就可成立區革委,有2個區革委以上就可成立縣革委。蘇維埃委員會亦然,當然這看具體狀況而定。

  戊,蘇維埃政權的特點:

  一,蘇維埃機關是勞動民眾選舉的,他和民眾密切聯繫著。

  A,寶塔式的選舉。

  B,鄉蘇工作:設有固定人數的代表,行政村代表、代表主任、鄉代表會議、群眾大會、委員會等。

  C,選民隨時可以撤換代表。

  二,它和各職業單位的聯繫:各企業單位為選舉單位,軍隊為選舉單位。

  三,保證被選人多數為工人——鄉農居民20人一代表,工人居民12人一代表。規定當選的工人、婦女百分比。

  四,選舉運動就是大訓練:A,選舉單位小,使都能到會。B,討論各級政府工作報告。C,討論選民(包括紅軍),真正是人民愛戴的才能當選候選人。D,提案。E,非常尊重群眾意見。F,辦選舉訓練班。

  附帶駁斥「訓政」的不對,孫中山訓政意旨不是這樣。

  五,行政人員報酬:

  列寧說「不能超過一熟練工人」,我們採取無給制,優待代耕,生活與一般人民一樣,升官發財不存在。

  六,沒有官僚主義空架子,能促進種種深入群眾的改良。

  七,兼有立法、司法、行政之權,推翻三權分立制,三權分立有很多毛病。

  己,改制後之陝甘寧邊區政府。

  一,為什麼由工農民主轉到一般民主。

  A,工農民主比一般民主高一級。

  B,但工農民主只在很小地方(不夠1%)勝利,小的地方讓步,而能在90%以上的地方獲得一些民主,是值得的。

  C,蘇維埃走得太遠了,退回一步,可以等候他們,號召他們,否則不能實現友區統一戰線,做他們模範,與國民黨競賽,群眾看樣,反對者無可藉口。

  D,因為革命的社會基礎已經擴大。

  二,工農民主的實質並沒受到損失。

  A,仍是共產黨領導——即工農階級領導,工農占人口大多數。

  B,資產階級專政國家可允許社會主義黨參政,我們有何不可。

  C,法律是經濟的上層建築。①民族矛盾高於階級矛盾時,即地主富農經濟,不僅不能消滅,還可能參加抗日,應給它選舉權。②蘇區土地已分配,地主不能再憑藉土地剝削農民;③未分的要減租,息不得超過1分5,後二者我們堅持。有政權可以堅持。

  D,當然這裡有鬥爭——土豪劣紳企圖復辟,內面不能造反就勾結外面——但他藉口少,又沒實權。

  頑固分子為何要反對邊區?我們必須保衛邊區。

  三,改制後與過去不同之點:

  A,過去:

  謝覺哉文集

  現在:

  謝覺哉文集

  B,選舉制:普遍、直接、平等、無記名。

  過去:剝削階級無選舉權。寶塔式,工農票數不平,無記名。

  為什麼過去那樣好?現在這樣好?

  C,與一般資產階級最民主制不同之點:

  1,特別著重鄉級民主制的深入——真正民主的基礎,資產階級所不注意的。與以前鄉蘇維埃無區別。

  2,不取三權分立制——司法放在主席團領導之下,真正司法獨立,現代沒有。司法應受政治指導。

  3,保存無給制。

  4,選舉條例第七條:現役軍人,保安部隊,警察,學校、工廠及機關之選舉,參加所在地選舉與居民同一規定,少數民族單獨選舉。

  庚,華北各地新建立之抗日政權:

  一,敵佔區官吏保甲都已逃走崩潰,舊政權機器已不存在,給建立新政權以絕好基礎。(在某種意義上說,日寇代我舉行了暴動)。

  二,我們運用了過去經驗,一點不因襲舊的(晉冀察開始還保留司法署和警察,後因不適用撤消了)。把少數人的政權變成或正在變成多數人的政權。

  (根據謝覺哉手稿原件整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