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謝覺哉 > 謝覺哉傳 | 上頁 下頁 |
「你們是共產黨人的子女」 |
|
謝老身為我們党的高級幹部,但他始終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公僕、普通共產黨員,從沒有什麼特殊的要求,對其子女、親屬要求更是嚴格,他深知幾千年的封建特權思想,會影響我們的後代,經常對子女說:「我是共產黨人,你們是共產黨人的子女,不許有特權思想。」 他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建國初期,謝老擔任了第一任內務部部長。這期間,有些在湖南老家務農的子女、親屬思想開始活動起來。想憑著謝老的地位,到北京來找個工作。謝老勸他們暫時不要來。他說,離別多年,子女要看父親,父親也想看看子女,是人情之常。但決不可依靠我這個官會得到什麼個人好處。你們會說我是個「焦官」(不拿報酬的官)。是的,官而不「焦」,天下大亂,官而「焦」了,轉亂為安。並寫詩一首:「你們說我做大官,我官好比周老倌(即周奇才大老倌,一輩子在地主家做長工),起得早來睡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後來他有個兒子不聽勸阻動身來北京,要求父親安排工作。這時,新政府剛剛建立,政府工作人員還很缺乏,按理說,安排一個人的工作也不是什麼難事,但謝老沒有這樣做,他耐心教育兒子說:「全國剛剛解放,下頭更需要人,你有文化,還是回家鄉去工作好。」接著,他的妹夫當面提出要求,謝老也沒有答應,他幽然地說:「你要我安排你的工作,除非我回去當老百姓,你來當部長。」 按照舊習慣,「升官發財」。既然不能安排工作,那麼寄點錢總是可以的吧。他們經常給謝老寫信,要錢要東西,字面上說的是家庭生活困難,謝老看到在這幾個字後面有著一種依賴思想,便寫信嚴厲地批評了他們,信上說:「……你們從未提到如何生產,只是叫苦,說困難,要我幫助」;「我不是舊社會的大官,也是靠工資吃飯」;「看不到你們有志氣,有計劃地創造自己的前途,就要生氣,只有自己立志氣,肯勞動,才能解決問題,你們不要再寫信給我了,等到農會及鄉政府說,你們的觀點變了,生產很好,那時你們再給我來信。」謝老還指:「你們應該知道一個道理,你們現在與將來的進步和幸福是依靠革命、依靠政府、依靠黨和團的幫助與教育,也即是依靠人民,前景非常大,如想依靠個人,比如說,依靠我,那就想錯了。」在謝老教育下,在農村的子女都安心務農或在農村從事教育工作。 一九六二年冬,農村濫砍樹林成風,謝老舊居附近一塊山上的樹木被人砍光了。謝老的一個侄媳和一個孫媳眼看這種情景,也睹氣砍了幾株。公社考慮到她們是出於有氣砍樹,又是初犯,經過批評教育以後,決定不按亂砍濫伐的性質處理。謝老得知後,立即給家鄉組織寫信指出:「我的侄媳、孫媳違章砍樹,應同樣按亂砍濫伐處理,要沒收,要罰款,並要她們在社員代表會上、社員大會上檢討,不只檢討一次,還要檢討無數次,一直檢討到他們栽的樹長到一兩丈高,群眾不要他們檢討時,才不檢討。」為了這件事,謝老又要他們帶著檢討書和退賠款,從生產隊一直檢討到縣裡。他說:「這次你們偷砍樹木,違犯國家的政策法令,是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思想作祟。你們要很好地檢查,是共產黨員的,更要嚴格要求自己,深刻地挖一挖思想根子,幹部子弟、革命家屬,更應該模範地遵守政策法令,不能有半點特殊。」在謝老嚴格要求下,她們遵照謝老的吩咐做了,並按謝老要「砍一栽十」的囑咐,植了不少樹,一直到謝老瞭解家裡人真正改正了錯誤後,他才不再追問。 一九五九年,謝老擔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因為工作需要,公家配給他一輛小臥車,搬家後房子也寬敞多了,他怕孩子產生優越感,及時開了家庭會,從搬家說起,講了長征途中艱苦的情景,又講到現在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吃不飽、穿不暖,沒有房子住,一家三代擠在一間小房間裡,農村中的老百姓一年吃不到油,北京市的居民一年也只有三五兩油等等。謝老說:「我們與群眾比,不能走得太遠;忘記過去,走得太遠,是會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當廣大人民還十分困難的時候,我們過著這樣的生活應感到不安,應看看自己,看看廣大人民,作個比較。享受要與過去比,與廣大人民比,不要把將來希望的事在現在少數的人實現,不能超過群眾或超過太多,如超過或超過多了就要自己警惕,人民培養了你們,你們將來怎樣報答人民。」他規定子女,不能隨便用他的車子。有一次,發現兒女偶然用了車,他非常生氣地對他們說:「國家給我的汽車是工作時才使用的,你們沒有權利叫司機開我的車外出。」立即叫家裡人付了車費,而且在一次黨組織生活會上,專就孩子們動用汽車的事作了自我批評。 不許子女特殊化,這是他一貫的思想。在延安時,有一次,他的小孩子到機關小灶食堂玩耍,遇到開飯時間,管理員想留小孩子吃餐「小灶」,他不同意,馬上打發孩子回家,並吩咐孩子們以後少去「小灶」食堂。進城後,他要求子女吃飯不得超過普通居民的生活水平,粗糧也要吃,更不能隨便花錢。一次,寄宿在學校的兒子,在學期結束時,分到了節餘的一元錢伙食費,沒有拿回家,買零食吃了。謝老知道後,批評了他,並講了在延安時的一段生活情況。他說:「一九四二年,毛主席號召大生產,我把平時節餘的一點錢,買了豬仔、羊羔和小雞來飼養,豬長得很大,副業搞得不錯。」教育孩子們要懂得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道理。 謝老覺得幹部子弟容易產生優越感,他常對孩子講:「內省是無止境的。」叫孩子們把這句話作為做人的座右銘。有一件事情,給孩子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的一個兒子上中學後,有一次在學校違反了紀律,一位教工批評了他,他不服氣,不以為然地頂撞起來,謝老知道後,非常生氣,把他叫到身邊,用拐杖指著他的腦袋說:「太不象話了,學會瞧不起人啦!人家批評你,你還和人家頂嘴,你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孩子知道父親從來不發脾氣的,這次這樣嚴厲,嚇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心中感到有愧,就躲到一邊偷偷哭起來。謝老見他已經開始認識錯誤,便把他拉到身邊,和藹地說:「不要以為爸爸是國家幹部,你就可以自高自大,目中無人,不聽學校的話,要知道只有謙虛謹慎才能使你進步啊。俗話說,知錯改錯不算錯;你拿出行動來改正錯誤。」當天晚上,他的孩子寫了一份檢查,謝老看後,高興地鼓勵他:「好啊!要學會作自我批評,不肯自我批評的人,永遠不會進步,也永遠不會成為高尚的人。」 在家庭會或給子女的書信中,他曾多次提醒孩子要謙虛謹慎,老老實實,講到那裡就做到那裡。只有謙虛,才有可能學到一點事情。不恥下問、老老實實,才是聰明的人。 謝老認為青年人光有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還不夠,還應努力掌握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他對子女的學習抓得很緊,從小就培養他們要有刻苦的學習精神。有一次,小兒子因為作業難,沒有完成作業就睡了。那天,謝老開會很晚才回來,聽說了這件事,立即走到床邊輕輕地將他喊醒,開導說:「要學點東西,沒有刻苦的精神不行,作業難做,下決心鑽進去就不難了。」儘管白天十分勞累,謝老還是在燈下陪著兒子做完作業才休息。 謝老不僅通過一些小事口頭教育,還有意識地讓子女在艱苦條件下去鍛煉。三年暫時困難時期,院子裡有塊空地,謝老就在休息時間帶著大家翻地種菜,還養了豬。 為了使子女永遠不脫離勞動,不脫離群眾,他多次提醒子女要向本單位領導爭取多下基層鍛煉。一九六四年,他知道各單位要組織人下鄉,一天,他特地把兒子謝放叫到身邊,對他說:「你雖是農村長大,又經過戰爭環境的考驗,但那是幾十年前的事了,這些年來,你常住城市、機關,這樣不好,況且也五十了,今後下去的機會可能更少了。這次需要人下去,你無論如何要爭取去幹一年,要同戰爭年代一樣,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這樣對保持革命晚節有好處。」又說:「你在諸兄妹中,年紀較大,革命資歷最長,你要為兄弟們帶個好頭。」父親一番話,把這位年已半百的老幹部,一下帶回二個多年前的情景:在一個靜靜的黎明,他背著簡單的行李,帶上大哥賣掉一隻母豬換來的盤纏,隻身離開了母親,經過千艱萬險,終於來到革命聖地延安。謝老久別的兒子突然來到身邊,他高興極了,拉著謝放的手親切地說:「來延安不是為了掙錢養家,而是要下決心幹一輩子革命,要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一個真正的革命者,不但要經受艱難環境的考驗,而且要到生死關頭去考驗。」一九四四年十月,黨中央決定由王震、王首道率領三五九旅一部和中央機關部分幹部,從延安出發南下開闢湘粵革命根據地,謝老覺得這是個鍛煉的好機會,鼓勵他去。臨行前,父親在他手冊上題了個二個字:「不懼,會想,能群,守紀,勤學,強身。」撫著他的肩膀滿懷深情地囑咐:「江南千千萬萬群眾在盼望著去解放他們,我們曾經在那些地方戰鬥過。這回黨中央和毛主席決定派部隊去建立根據地,任務很艱巨,付出的代價也將會是相當大的。生命是寶貴的,但掌握真理尤為重要;我們共產黨人,自入黨那天起,就準備以身殉黨的事業,並且相信革命定能成功,希望你具備為民族為階級而獻身的精神,去完成黨所交給的任務。」二十多年過去了,父親的話語隨著歲月的流逝卻更加深深地刻在他的心坎裡,越來越懂得父親對子女的愛,也是革命前輩對後輩的愛。他遵照父親的叮嚀,便到河北省衡水地區,搞了一年,當他同群眾生活一起,重溫魚水之情的時候,更感到父親對自己是愛的多麼真摯,多麼深厚! 一九七〇年底,謝老重病,住在北京醫院,子女們在謝老的教導下,都已分赴各地,有的在新疆,有的在東北,有的在廣州……家中只剩下一個最小的男孩子。王定國考慮到謝老身患重病,長期住院,需要有個孩子在身邊幫助照料,小兒子又是謝老最喜歡的,便向謝老建議,是否將小兒子留在近處當兵或當個工人。謝老沒有同意,他說:「青年人志在四方,父母要支持孩子實現革命理想,還是讓他到艱苦的地方鍛煉。」小兒子看見躺在床上年邁病重的父親,心裡也有點猶疑,這時,謝老撫摸著兒子,說:「小時候你整天拿著木頭槍東沖西殺,說長大了要當解放軍,立志保衛祖國,現在正是當兵的時候了,光立其志還不夠,還要堅其志,到部隊中去學習、鍛煉,不要掛念家裡,也不要掛念我的身體。」小兒子到部隊後,分配在南京郊外,謝老病重,也不讓家裡人叫他回來。直到謝老逝世後,小兒子才知道已同父親永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