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謝覺哉 > 謝覺哉傳 | 上頁 下頁 |
「牛皮糖」 |
|
統戰工作是複雜的。賀耀祖認為共產黨是在野黨,懷有疑慮,保持距離。謝老在給毛主席的電報中說,賀是「牛皮糖」,不受力的。說他最近向賀提議一些急要辦法,賀是不敢作為的。謝老一方面向黨中央彙報了蘭州的統戰工作,另一方面仍然不放鬆對賀耀祖的團結爭取工作。但賀耀祖採取回避的態度,閉門不見。 在謝老同賀耀祖最初相接觸的四個多月中,先後給賀寫了十多封親筆信,有的內容長達十三頁之多。謝老在一封信中批評和分析了賀耀祖的錯誤觀點,嚴肅指出:我以一個中國人與共產黨員的資格,向政府提議:立即扶植並保障人民抗日的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和武裝的完全自由;明令減租減息,裁廢苛雜,懲治貪污,首先把省府貪污案子公審正法,訓練大批做民運與組織遊擊戰的人才,改組《西北日報》;錄用曾被裁抑的人員;改革政府工作方式,多做實事,少做些「等因奉此」;維護甘新公路的大工程,必須派富於愛國的人才去做,才可保證不至誤事。 謝老在信中還尖銳地指出:「今日之患,不在敵強我弱,而在若干亡國觀念尚氾濫於統治階層中。……不是下層掀不動,而是上層說不服」。謝老決心要拉這塊「牛皮糖」抗戰。謝老曾當面提醒賀耀祖,甘肅是西北國防中心,為日軍西進要衝,你身為老成謀國之主席,受中樞之重托,系全國之安危,可要全域在胸。謝老既耐心啟發,又據理說服。在具體問題上與他商討,在原則問題上決不讓步。他甚至覺得自己與老友因政治觀點的分歧,而能毫無保留地傾吐意見,不勝感慰。然而,謝老也深知老朋友的苦衷。賀耀祖從歷史上的教訓中認識到,國共也曾有過合作,但又不得不分開。蔣介石是陰險狡詐、老謀深算的,抗日並非他的真心。他每日每時的行動,都有蔣的特務跟蹤,覺得自己身不由己。謝老便語重心長地啟發這位徘徊在十字路口的老朋友,告訴他社會有黑暗面,也有光明面,應付這面又應付那面,結果兩面都不討好。在歷史的重要轉折關頭,一定要以民族大義為重。一場場交談,一封封信件,使「牛皮糖」有所轉化。全民抗戰的民族正義感,使賀耀祖感到,老朋友覺哉仍然象十年前那樣,在歷史的關鍵時刻,伸出友誼之手拉他一道共同為國家、為民族做出貢獻。他看到謝老為了共同抗日,經常到省黨部找他,而每次都要受到門衛的盤問,內心有點自責。有一天,賀耀祖來到八路軍辦事處駐地,親自給謝老送來一枚國民黨省黨部的徽章,讓謝老戴在胸前,以示出入證件,從此再不會受到盤查之阻了。 之後,賀耀祖分別召集了省黨部、省政府各部門的工作會議,從抗戰的觀點出發,具體討論、修改了一些不合時宜的政策,研究制定了一些有關促進抗戰的新規定。賀耀祖還在省黨部的會議上講了話,號召全體政府人員從現在起,要一致對外,不要重犯歷史錯誤,輕易地把國土斷送。他要求國民黨各級人員,在抗戰中,每人都要盡職盡責,對得起祖宗。 蘭州過去在「徵兵」與「保甲」問題上,存在著許多錯誤做法。謝老通過社會調查,瞭解到人民群眾對此非常不滿。針對過去那種「買兵逼人為匪」以及「保甲與民對立」的做法,謝老專門寫了《徵兵問題的研究》、《徵兵與敲詐》、《關於保甲問題》等文章,分別刊登在《西北公園》和《大眾論壇》上。謝老在這些文章中,戳穿了那些以抓壯丁、買壯丁為名,從中大撈錢財的醜行。隨即,在賀耀祖的親自督促之下,便在徵兵、保甲制、民族政策、教育改革等問題上,略改過去的那些不妥規定,做了一些具體糾正,促進了合作抗日。 此後,蘭州的抗戰形勢較前高漲,各抗日社會團體相繼成立。他們走上街頭,廣泛宣傳抗日救國。群眾自己組織起來練兵,團訓,以示抗戰決心。政府對於這種做法,開始並不完全欣賞,他們害怕「民眾起來以後沒法子駕馭」,所以也沒給予任何幫助與指導。他們始終畏懼「民運」,存在著苟安心理。謝老對於國民黨政府這種不敢發動與組織民運的「葉公好龍」思想很不滿意,曾給賀耀祖寫信,指出:中國所以弄到這步田地,弄得各條戰線暫時失利,怪不得人民不爭氣,腐敗的政治要負第一等的責任。他向賀耀祖提出,黨政機關要馬上用快刀割去過去一切不良的辦法,替下層民眾闖開抗戰的坦途。 賀耀祖被謝老「拉」著不得不向前走。他在老朋友的啟發下,政治態度已有所轉變。他自愧無補國事於實際,現在他要改革政府工作的時弊,常常在晚間逃避特務的跟蹤,一個人來到八路軍辦事處和謝老交談,他們在八路軍辦事處的陋室和油燈之下,倒可以自在地促膝談心。有時談甘肅的民情,有時談抗戰問題,一談就是兩、三個小時。他們有時也談談家務、生活矛盾,還要謝老出面給他解決矛盾。他們的態度十分親近,時而低聲細語,時而又是哈哈大笑、謝老和處長彭加倫在給黨中央的《蘭州之統戰及黨的工作報告》中寫道:蘭州環境大有轉變,賀比前更進步,對我們提出的問題,均願照行。對於民運,賀已無阻撓之意。謝老深切地感到: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為了民族,為了統一戰線,謝老始終堅持原則,幫助老朋友以大局為重;攜起手來共同抗戰。這塊「牛皮糖」,終於走上了合作抗日之路。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