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蕭乾 > 我這兩輩子 | 上頁 下頁
矮簷(2)


  這矮胖姑娘用充滿了希望的眼睛望著孩子。當她親手燒的那盆熱水洗淨了孩子狼藉的臉時,她感到無上的欣悅了。這年近三十的老姑娘是這家的三代功臣。和宗良同母,她是三叔的前妻遺下的孤女,曾經享受過好日子,臨到破敗,她甘願地成為眾人的奴僕。祖母的癆病是她服侍的,大伯伯死時她在床側。她抹著淚,在棺材後面默默地發著願:「大爺,大爺,您疼我一場,您放心,我准幫大媽扶養起您這條根。」

  八年來,孩子的事她總同婦人搶著做。洗臭襪子,衲鞋底,黃昏裡,還得坐在門墩上給孩子講故事。

  有一天,當她給孩子洗澡時,坐在澡盆裡的樂子忽然好奇地問,「姐姐,你這麼大姑娘給個男人洗澡,不害羞嗎?」

  正為他擦著小脊樑呢,猛然聽到這話,她即刻把毛巾拋到盆裡,奔回房裡嗚咽起來。直到婦人回家,問姑娘,她盡紅臉;問孩子,他茫然不曉。只是從那以後,孩子洗澡她再也不管了。她把水燒好以後,便悄悄地走出房來。

  孩子的臉洗完,就不究來源地去桌邊摸那塊滾熱的烤白薯。然後,把一塊印了老虎紋皮的黃色包袱鋪的炕沿上,把昨晚溫背過的《六言雜字》、《弟子規》,那本有圖畫的《孝經》和新買來的一本《上論語》——疊好、包上後還系了個蝴蝶扣。他背起書包要和婦人告別。婦人推他出房門。

  「先去給嬸嬸作揖!」

  於是,孩子立在房外拱著揖說:「嬸嬸,我上學去啦。」

  連哼聲也沒有。

  反過身來又對姐姐作了個大揖,哄得那胖姑娘高興得快要流出淚。她一直把他和婦人送出門外,立在昨晚坐著講《司馬懿》故事的石階上,用一腔虔誠,目送著母子手牽手的背影。

  十六年前,這個古城論闊綽比不得今日。那時街道窄窄的,晴天是香爐,雨天是鍋粥。然而粥也罷,爐也罷,卻沒有洋樓遮蔽北方澄藍遐遠的天空。短短的一程路,行人熙攘,店鋪林立,也盡有看不完的景色。那時的鋪戶,都懸著極具象徵意味的幌子。絨線鋪前飄著一束赭黃麻繩,銅鋪門前擺的是黃亮亮一片。樂子愛這些幌子。他小腦袋裡隨時都在追溯著這些與那鋪子的關係。他想門前那束麻繩一定代表櫃裡管帳人的銀白鬍鬚。

  孩子的手指是緊緊地握在婦人掌心裡的。那便仿佛是秋千的頂梁,門的樞紐,不然就該是山喜鵲的脖鏈了。不這麼樣,誰敢擔保他飛到什麼地方去!腿腳並不會飛簷走壁如白眉毛徐老西,然而街上他看見活物就想追。曾經有一次被一個親戚帶出來玩耍,在一架腳踏車前面他要顯顯身手。於是,一個「箭步」,他嗖地由前輪橫闖過去,為那車把拐倒了。害得那個趕路的人坐了半天巡警閣子,打鋪保掛水印一堆手續。那個親戚簡直嚇得沒了魂,儘自說;「出門再不帶這種猴子!」滿城裡找骨科,遍土地廟去燒香,折騰了總有一個多月。

  以後呢,孩子的毛病並沒有改。走在街上,那兩隻貪婪的眼睛還是什麼都得看看。一家切面鋪掛了紅,那些閃亮發皺的金字即刻會吸引住他。如果逢到迎娶的行列,他就更不肯移動了。他眼巴巴地望著那團龍執事:宮燈,板扇,金錘,闊斧,還有那威風凜凜的吹鼓手。胖大的皮鼓後永是那麼一頂鮮紅璀璨的八人大轎,平穩如開屏孔雀似地壓在後面。這時他會把「自古人生在世」忘得乾乾淨淨。整個的他都為那華貴的顏色和原始的節奏所佔有了。如果婦人硬扯著他走,他會把指頭掙脫出,飛奔到行列的跟前,看那喇叭手的嘴巴是如何吹成泡的。一樁他永不能明白的事:那紅轎子裡到底坐了一個怎樣的「俏人家」?

  有一回他可真遇到了一檔子熱鬧。街心過著四五輛騾車,車上各坐著七八個面貌猙獰的漢子。街上黑壓壓地擠滿了看熱鬧的人,連鋪子裡的學徒都趴到高坎處張望。車上的漢子把一瓶瓶酒豪放地往喉嚨裡灌,猜拳,駡街,還扯著沙嗄的嗓子唱二簧。一句「孤王酒醉桃花宮」唱完,隨著是一片如潮湧般的喝彩。他小心窩裡也頗為那所激動。他問媽媽究竟是怎麼回事。婦人告他這是「囚犯,要拉去砍頭的」。

  砍頭,他一想,小小心坎上似有了道黑影。啊,一個整人,削去一段,而且最注目的一段!他不忍看下去了。他撒腿就向胡同裡跑,喘著氣嚷:「媽,我怕,我怕!」到家他發了一夜的燒,媽媽天天用馬構為他招魂。他時刻惦記那幾個漢子。他們好像總醉醺醺地追蹤著他。躺在炕上,他儘自奇怪著「死」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為什麼那麼些人圍攏起來喝彩!他會不會有一天也坐在那麼一乘騾車上呢?

  從那以後,婦人每天都親自接送他了,而且是繞著僻靜的地方走。但有什麼用呢!對於這麼一個感官易受激蕩的孩子,什麼也不是寧靜的。為圖抄近,他們得穿過喇嘛廟。大殿前那對鐵獅成為他的好友了。還有,唱經樓裡不時送來的號筒聲,沉痛得怕人。隨了那個,更有尖銳的胡笳顫抖如山羊鳴叫。然後,一簇戴笤帚帽披黃袈裟的喇嘛便由殿門走了出來。他有時獨自去廟裡拾松子,屈下腰,一壁拾一壁默想著。一個表舅曾惡作劇地喚他作「小眼睛」,他噘起嘴來走開了。他最恨人在他身上挑毛病。大年初一去舅母家拜年,竹藍襖青馬褂,穿得滿整齊,想露露臉。偏偏一打簾子,那傻二姑娘就尖銳地喊了一聲:「喲,怎這麼黑啊!」登時他滿臉紅漲,抹頭就折回家去。從那以後,他再不肯進那家門了。如今他看上了鐵獅子的那對大眼睛。他立志把自己眼珠也「練」成那麼大。他相信他能。於是,每走過那禪院,他必得仁立瞪著那只獅子,弄得婦人以為他發了瘋。

  走出喇嘛廟便是褡褳坑了。繞過那片為嚴冬削成烏黑枯骨的垂柳,就該進那蜿蜒迄通的九道灣。這條左曲右彎的胡同宛如母親的委屈心腸,那麼淒涼,那麼憂鬱,兩邊那麼重重為厚牆堵起。那個私塾所在的尼姑庵恰巧就坐落在這九道灣的末端。

  進了這個幽谷,孩子除了媽媽一張愁苦的臉以外,再沒有可看的了。路是這樣窄,他緊緊地貼靠著婦人的身子,時刻擔心牆縫裡會跳出個毛毛神,抓住他的脖領。母子細碎的腳步,拖著一大一小兩條影子,每轉一個彎,孩子總抬頭看一下。好像光明便在前面。只有熟悉路途的婦人知道前面還有沒走盡的路。直到朱紅色的牆露了面,婦人才停下腳步。牆裡送出一陣嗡嗡的唱誦聲,一條條幼稚的嗓子直是在作著尖銳的比賽。婦人叮嚀著「聽話學乖」一些話,才眼看那虎虎勢勢的小動物歡蹦亂跳地朝庵門跑去了,隨跑還隨回過頭來看那遙遙招著手的婦人。

  但是上了石階,孩子的頭卻低垂了下來。

  白衣庵是一座明代敕建的古廟,自從康熙年間一位善人重修了一番後,兩三百年便不曾有誰給添過一塊瓦片。時間是個固執東西,風雨更不留情。如今,除了一座大雄寶殿因為樑柱堅固,還勉強算作整齊之外,白衣庵實在應歸在破廟之列了。經堂的屋角透了天。禪堂的格窗也裂了縫。初一十五任你把餐敲得多響,也還是那幾隻相色蘆鴿感傷地環著屋脊那映磷角盤旋,瞅瞅地訴說著世間的炎涼。就在這荒涼廟宇的後跨院,一間黑暗黴濕的房子裡,有一個戴現韜近視鏡的老學究,用三寸木板和一副狠心腸,教育著三十六個徒眾。

  樂子上了最後一磴石階,腿便軟了下來。瞧瞧媽,她是用著多麼熱切的手勢,而且「定還是淚光晶瑩地」催他進去呀!他躊躇,想撲回來;但終於還是扭轉頭去,夾緊了書包,一咬牙邁過了那高高的門檻。

  走過經堂,他聽到輕悠的鐘響,和著一片清脆沁骨的誦經聲。他踮起腳尖,看到佛堂前蒲團上跪了四五個尼姑,打著們心,正唱著「自歸依法」的誦贊呢。他注視到靠木魚跪著的一個小尼姑,很小,很羞怯,也很可憐。這時她正拔了袈裟,捏著一串素珠,對著一本經卷歌唱。他對著那細嫩的手指出神。

  突然從後面伸來一隻小手。他臉一陣燒熱,回過頭來,卻是一個回回學伴。

  「羞不羞,老師瞅見你了。」

  這個學名宗祿的樂子可著了慌。他吐了吐舌頭,提心吊膽地閃進月門去了。邊走邊問那個面色白皙的回回:「嗨,德成,德成,你是不是哄我?」

  德成盡跟在後面咯咯地笑。

  跨院裡的塾房為三五條嗓子吵嚷得直成了一個蜜蜂巢,只是沒有原野蜂巢那麼明朗的陽光,而且這裡不是嗡嗡,而是尖銳的喊嚷。天氣是這樣冷,嚷一嚷也許可以代替了哆嗦。況且嚷輕了也會供給那三寸夏楚高舉的機會呢。

  樂子擦著門框溜進了黑屋子。他眼前一陣發暗。他先在「大成先師至聖孔子」的牌位前作揖,然後,回過身來又給老師作。

  書包拱到半空,他看出今天老師神氣不對來了。那個永遠由眼鏡底下看人的塾師,這時竟對他咬起牙來了。黃澄澄的關東鼻煙敷滿了他上唇那片胡髭。他提著丈長的煙袋,惡狠狠地瞪著這個不肖的學生。

  樂子有些莫名其妙。他向老黃瓜伸伸舌頭,那機靈孩子如同沒看見似地仍照常扯著喉嚨唱他的《上論語》。於是他只好穿過那一排排石灰砌成的桌位,走到緊後邊黑黑角落裡,在貼著他名字的座位上落坐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