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聞一多 > 唐詩雜論 | 上頁 下頁 |
少陵先生年譜會箋(1) |
|
公姓杜氏,名甫,字子美。十三世祖晉當陽侯預,曾祖依藝,祖審言,祖母薛氏,父閑,母崔氏。 預勳業學術,震耀千古,史載其言曰「德不可企及,立功立言,可庶幾也」,其自負如此。依藝官監察禦史,河南鞏縣令;審言修文館學士,尚書膳部員外郎;閑朝議大夫,兗州司馬,終奉天令。公《進雕賦表》曰「臣之近代陵夷,公侯之貴磨滅,鼎銘之勳,不復炤耀于明時」,良然。顧審言詩稱初唐大家;審言從兄易簡亦以文章有聲于時,(按《舊書·文苑傳》:「易簡……善著述,撰《禦史台雜注》五卷,《文集》二十卷,行於代。」)杜氏立言之風,固不替也。故公獻《三大禮賦》後,贈崔于二學士詩曰「儒術誠難起,家聲庶已存。」 睿宗先天元年壬子(712) 即景雲三年,正月改元太極,五月改元延和。七月,立皇太子隆基為皇帝,以聽小事,自尊為太上皇。八月,玄宗即位,改元先天。是年,鞏縣大水,壞城邑,損居民數百家(見《鞏縣志》)。孟浩然二十二歲;李白,王維並十三歲。王灣登進士第(見《唐詩紀事》及徐松《登科記考》)。張九齡擢「道侔伊呂」科(見《冊府元龜》、《唐會要》)。玄宗即位,始置翰林院,延文章之士,下至僧道書畫琴棋術數之工,皆處之,謂之待詔。按置翰林院,史不詳何年,姑系于此。 公生於河南鞏縣。 《河南府志》:「鞏縣東二裡瑤灣,工部故里也。故鞏城有康水,去瑤灣二十裡,與逸事合」(逸事詳見後);又曰「康水,即康店南水。工部故里在瑤灣,去康店南二十裡外。」考公族望,本出京兆杜陵,故每稱「杜陵野老」,《進封西獄賦表》雲「臣本杜陵諸生也。」自六世祖叔毗,已為襄陽人,(《周書·叔毗傳》:「其先京兆人,徙居襄陽。」)曾祖依藝終河南鞏縣令,遂世居鞏縣。 玄宗開元元年癸醜(713) 即先天二年,十二月改元。十月,幸新豐,講武於驪山下。 公二歲 開元二年甲寅(714) 正月,置教坊于蓬萊宮側,上自教法曲,謂之「梨園弟子」(見《唐會要》,《雍錄》)。七月,造興慶宮。是年,王翰舉「直言極諫」科,又舉「超拔群類」科(見《唐才子傳》)。 公三歲 開元三年乙卯(715)西域八國請降。 公四歲 開元四年丙辰(716)印度僧善無畏來華。 公五歲 《萬年縣君墓誌》曰「甫昔臥病于我諸姑,姑之子又病。問女巫,巫曰『處楹之東南隅者吉。』姑遂易子之地以安我,我用是存,而姑之子卒。後乃知之於走使。」臥病年次無可考。惟《志》雲「後乃知之於走使」,知時尚童稚,未解記事。公七歲吟詩,六歲觀舞,皆留記憶,臥病要當在六七歲前,則無惑矣。姑列此以俟考。《進封西嶽賦表》曰「是臣無負於少小多病,貧窮好學者已。」少小多病,殆指此耶? 開元五年丁巳(717)詔訪逸書,選吏繕寫,命尹知章等二十二人,於東都乾元殿前編校刊正,稱「乾元院」。 公六歲嘗至郾城,觀公孫大娘舞「劍器、渾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序曰「開元三載,余尚童稚,記於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錢箋:「『三載』一作『五載』,時公年六歲。公『七歲思即壯』;六歲觀劍,似無不可。詩云『五十年間似反掌』,自開元五年,至是年(按大曆二年),凡五十一年。」 開元六年戊午(718)改乾元院為麗正修書院。賈至生。 公七歲。始作詩文。 《壯遊》詩云「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奉贈鮮於京兆二十二韻》云:「學詩猶孺子。」《進雕賦表》雲「自七歲所綴詩筆,向四十載矣,約千有餘篇。」 開元七年己未(719)《華嚴論》成。 公八歲 開元八年庚申(720) 李思訓卒(見李邕《雲麾將軍碑》)。印度金剛智,不空金剛來華。(按合善無畏稱「開元三大師」。) 公九歲。始習大字。 《壯遊》詩云「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 開元九年辛酉(721)命僧行一造新曆(即「大衍曆」,)梁令瓚造黃道遊儀。 公十歲 開元十年壬戌(722) 公十一歲 開元十一年癸亥(723) 四月,張說為中書令。十月,置溫泉宮於驪山。是年,元結生。崔顥登進士第(見《唐才子傳》)。初制《聖壽樂》,令諸女衣五方色衣,以歌舞之(見《教坊記》)。 公十二歲 廣德元年,公五十二歲時,在梓州《送路六侍禦入朝》詩曰:「童稚情親四十年。」路蓋是公十二三時友伴。 開元十二年甲子(724)祖詠登進士第。(見《唐才子傳》) 公十三歲 開元十三年乙丑(725) 十月,作「水運渾天」成。十一月,封泰山;車駕還,幸孔子宅;過潞州金橋,禦路縈轉,上見數十里間,旗纛鮮潔,羽衛齊整,遂令吳道玄等三人合制《金橋圖》。(見《開天傳信記》) 公十四歲。《壯遊》詩曰「往昔十四五,出遊翰墨場,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 原注:「崔鄭州尚,魏豫州啟心。」 《江南逢李龜年》詩曰「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原注「崔九,即殿中監崔滌,中書令湜之弟。」按岐王范、崔滌,並卒於開元十四年,則公始逢李龜年,在是年以前,今亦附記於此。黃鶴以為是時未有梨園弟子,公不得與龜年同遊,因謂詩云「岐王」當指嗣岐王珍,「崔九堂前」乃崔氏舊堂。按《唐會要》:「開元二年,上以天下無事,聽政之暇,於梨園自教法曲,必盡其妙,謂之『皇帝梨園弟子』。」《雍錄》「開元二年,置教坊于蓬萊宮側,上自教法曲,謂之『梨園弟子』。」公《劍器行序》亦雲「自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舞女,曉是舞者,聖文神武皇帝初,公孫一人而已」;公觀舞在開元五年(或作三年),時亦已有梨園之稱,乃謂開元十四年無梨園弟子,何哉?考東都尚善坊有岐王範宅(見《唐兩京城坊考》),崔氏亦有宅在東都,(張說《滎陽夫人鄭氏墓誌銘》「終於雒陽之遵化裡」,鄭氏即滌之母。)公天寶前,未嘗至長安,其聞龜年歌,必在東都。(公姑萬年君居東都仁風裡,幼時嘗臥病於其家,或疑公母早亡,寄養于姑,雖近附會,然以鞏洛咫尺之近,其常在東都,留居姑家,則可信也。)若雲範、滌卒時,公才十五,前此齠齔之年,不得與於名公貴介之遊;則不知十四五時,已出遊翰墨場,與崔魏輩相周旋矣。且「脫略小時輩,結交皆老蒼」,複有《壯遊》詩句,可以覆案。必謂天寶後,始得與龜年相見,失之泥矣。 《詩話類編》「杜甫十餘歲,夢人令采文于康水。覺而問人,此水在二十裡外。乃往求之,見峨冠童子告曰:『汝本文星典吏,天使汝下謫,為唐世文章,雲誥已降,可於豆壟下取。』甫依其言,果得一石,有金字,文曰『詩王本在陳芳國,九夜捫之麟篆熱,聲振扶桑享天國。』後因佩入蔥市,歸而飛火入室,有聲曰『邂逅穢,吾令汝文而不貴。』」事本不經,聊贅於此,用資談助耳。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