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統照 > 人格的啟示 | 上頁 下頁 |
魯爾佔領後的德國 |
|
日耳曼民族,究竟不可輕侮蔑視,不過他們以前深中了軍國主義萬死的毒力,遂致有歐戰後分崩窮亂的結果。但我們知道德國向來是不畏強禦的,向來是能忍辱負重的。領土的割讓,賠償的重量,若在他國,早已不克支持,而德國民族,一方在那裡竭力地整理內政;一方卻在國際中作不屈不撓亦剛亦柔的活動,這不能不使得我們佩服他們的魄力了! 法國近來所以力與為難的緣故,與其說是為了恢復世仇,不如說是因畏將來德國復興的心理,所以獨冒眾怒,力索償金,凡所以斷絕德國的經濟來源,與減少其民間的活動力,盡力為之。在今日世界中國際之關係,原沒有公理正義的可言,即便假面幕也不能帶了,惟一的只是利益及利害而已。今春法國居然因德國的到期償金不付,進兵佔領魯爾(Rupr)。今雖經英、美出而作非正式的調處。但仍無效力。於此可見法國畏德的急遽情形,而內在的原因,則由於法國戰後疲敝,富源日少,不得不力奪德國的原料出產地,以資挹注。魯爾為德國西部第一富源地,內有萊因河,及魯爾河縱橫貫注,占德國全國富力的五分之一,而尤為法國所涎羨的,就是煤鐵的產額最多。(按:該地產煤額在一九一三年是113,000,000噸。未開放煤尚有220,000,000,000噸。黑煤貯藏量是54,000,000,000噸。)所以不與他國協商單獨行動。 至於魯爾佔領後,德國此後對付的態度如何,此實為世界中最可注目的事。不過報紙及路透電所宣傳,類些模糊不確的報告,難以取信。但依我們的觀察有下列二點: (一)德國借此可以表明他們目前的經濟窘迫狀況,更將趁此良機作,國際的遠交近攻的活動。例如法國這等舉動,在英人看來,確是極端反對。英、法兩國經濟勢力上的衝突於今為烈,所以在這次會議中,英人往往有左袒德國的意思。法國既然勢窮力促,見迫強鄰,他們必定一方聯絡英國,或動以利害關係,破壞以前所定的協約,而反對法國的武力主義。而他一面更可聯合中歐新興的諸小國,以減輕法國的後援。而同時素為歐洲列強反對的紅俄,以民性國勢及地理上的關係,更可因此出而仗義執言,法相反對。現在這種空氣,已經造成了。 (二)德國既至山窮水盡的時候,馬克價一落千丈,經濟條亂,達於極點。即生活上的必需品,亦無能力購買,此外因原料產額日見減少,人民因從事多量的勞動,更少向外發展貿易的機會。即法國能始終貫徹其武力取償的主義,令德人完全屈服,不過德人究竟不是易於屈服的民族,況且內而共產團的活躍,外而英、法、俄的多數人民,不以法國這等舉動為然,德人亦必忍辱含垢,力求報復,國際紛糾,將永沒有能決的一日。我們看法占魯爾之後,德人雖說沒有充分的軍力,但並不取抵抗的手段,就可知他們另求其他更深沉的作用了。法國有名的報Cechi Slovak會說:德國聯邦的分裂,須德國人自己努力再去恢復,這個意思,就德是說第一要注意的德國聯邦的機體組織是深植於德人的心意裡,德人須盡其內部的責任,以使之完成。所以我們以為德國的經濟窘迫不足慮法國以武力佔領魯爾亦非因此便足以使法國一蹶不振。而最要緊的,是德國內部的團結與人民的振刷精神。德國Prague的Trtbuna報,曾有一段極警切的文字,我譯在下面。由此我們可以能得德人心理的一般: 「許多人說法國政治分裂。……在這等表像下,這是實在無可諱言的,不過政治的病象(Palitical sympt Tom),常常是易致錯亂的。我們想到更重要的事,如經濟的狀況及心理上的性質的病象,在每日的生活裡,總是要髮露出的。一種重大的責任,現在對德國來了,就是她要查考到狡猾的外交術,……最後總結這種責任,德國人是必須忍負的。而也要考查到狡猾的負擔。但不知奮力去反抗Entente,或是去力抗法國,卻只是去抵抗他們自己的國家,——聯邦自己的反對,此即為德國悲慘結局的原因。」 德國人深知國必自侮,而後人侮的話,雖在這等多難困苦的時候,仍然深謀遠慮說這等話,可見他們絕不是輕躁僨事的民族了。 那末魯爾佔領後的德國的內情,也可由此加以推測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