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統照 > 人格的啟示 | 上頁 下頁
人格的啟示


  魯迅先生永逝了!雖然他的精神可長留於天地間,但「一棺附身」,從此卻不能再見到他的面容,聽到他的美語,讀到他所寫的深刻的辛辣的文章。凡是關心於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人,這幾日誰的心中也有點愴然之感,特別是在「風雨飄搖」國難日深的現在。

  一個人的人格的偉大這不是用工夫學來的,也不是純在知識中陶冶成的。世間不缺乏帶著幾種面孔,或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人物,講道德,說仁義,談天論地,一樣是有廣博的學問,熟練的主義,但人格的偉大呢,卻另有所在。

  我再三細想,覺得這還得從個性上去找:先天的成分多,後天的力量少,專靠思想,知識,——由教化中來的變化,其影響於人格處究竟有限。一旦有外界的變更,容易轉向,也容易屈服。本來在看法上,想法上稍稍放鬆一步,稍稍妥協一點,所有的「安身立命」之點也馬上動搖,不久由動搖而頹落,後來便滅跡銷聲,找不到原來所是可以把持得住的那一點定力。

  但有偉大人格的,除卻思想視野的諸種表現外,他有認真的,固執的,卻也在這一點!

  「匹夫不可奪志」,看似平常,實行起來怕非易易,看得明,想得透,還要把得穩。榮、辱、毀、譽,一切皆不理會,自己信得過,雖「石爛、海枯」,我行我是,這不是個性極強,認事極真的人莫想辦到。

  試問這樣單憑知識的增益成嗎?單憑「用工夫練」就會有嗎?

  從古代到現在,好難得的是幾個有骨氣的人物!說一句近乎過刻的話,求之于知識階級中人更是「寥如晨星」。

  是、非、利、害計較得過於清楚,至少有兩句話稱量自己:「圖什麼」?與「何苦來」!這就是所謂放鬆與妥協的基點,再稱量幾句,什麼想頭都來了。道不加高,魔卻日長,原來有的那點器識,那點志趣,完全煙消火滅,而且反面的勢力的誘、迫,可將這計較者完全另投入一個洪爐。

  所以,言及此,似乎有點舊理學迂腐氣(更有點言道的嫌疑),難道我們應該提「隨機應變」,到處識時務,「東扶西醉」,沒一點骨氣的人生嗎?

  對於魯迅先生,不講其思想,學術,文藝上的造就,但就這一點倔強性來看,誰能不佩服他的人格的偉大?

  其偉大處正在向來不模糊將就,不人云亦云,是非的分析一絲一毫不含混。

  自然以中國昔日道家的陰柔處世觀看他,一定有許多聰明人在腹中加以譏笑,因為他的一切都是自找苦吃。「他火氣太大了」,「他的脾氣了不得」,「他一點事也容忍不住」,這些評論在魯迅先生的生前大概已經有人曾說過想過罷,但其人格的偉大處也正在此。

  對世間一切不認真,不固執,不自己把得住,隨風便吹,隨雨便打,春來學著鳥鳴,秋間摹仿蟲叫,取悅於人或有之,求其有所建立,樹之風聲,打出亮光的火炬,做暗夜中的衝鋒者,能成不能成?

  他的火氣,脾氣,他對不合意的事一點不容忍,是他的真實個性,也正是魯迅之所以為魯迅處!

  若除開這一點,他的思想,他的著作,均不是我們所知道所熟悉的魯迅先生的思想與著作了吧?

  在疾風中才顯出勁草,同樣,在苦鬥中才見出真正的壯士!

  魯迅先生所留予我們的,第一是他人格的偉大!不屈服於任何力量,任何人,任何的浮泛的溫情的好話。

  但有這樣精神的由來,卻基於個性之強,認事之真,不稍稍放鬆,不稍稍妥協上。

  魯迅先生永逝了!在艱苦掙扎中的中華民族尤其需要把魯迅先生平生的精神保持下去,應付我們的這個時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