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統照 > 批評的精神 | 上頁 下頁 |
《山東民間故事》序言 |
|
這幾十篇民間故事從多年以來便流行於山東的膠東幾縣,——在諸城、安邱、高密各縣所傳說的大同小異。本來民間故事自有類型,甚至遠隔數千里的地方而故事的性質與事實卻有很多相似處,也因此,研究民俗學者能夠得到互相參證的資料。 集合起一些同地帶的民間故事,能夠顯示出這一帶地方的社會狀況,地理的環境,民間的理想與乞求,——愛慕與憎惡,讚美與怨恨等都很清楚地表現於故事中間。 說到這裡,我們彼此笑了。 我的侄子(他是我的故鄉的小學校校長)走後,我在三十年前童年讀書時的書房紙窗下,將薄薄的小本子看了十多篇,向著窗外呆想。這些故事在三十年前我就聽過不少,家裡的老僕婦,常到我家說書的盲婦人,為了哄孩子不鬧,她們講述給我聽。但誰的年光能夠倒流回去!年齡稍大,得用心的事多,又離開故鄉那樣久了,這些故事的影子在我的記憶裡愈來愈淡,漸至於消失得無從記起。那天仿佛把我又牽回童年!繁星閃光的夏夜,淒風冷雨的秋夕,在母親的大屋裡,在媽媽的身旁,聽說那些能言能動的怪物,聽說那些簡單有味的人情,述事,當時何曾有什麼教訓與警戒的觀念,與什麼什麼的批評,只是一團純真的喜悅與憂念關心於故事中的人與物而已。現在三十幾個年頭去了,想不到把忘盡的故事在他們的筆下溫回了舊夢。……我那時把難以言說的心情沉落在啼鳥飛絮的庭院裡,直待有人喊我吃飯,才將這些故事的記本放下。 小學中練習國語的寫作,就出題目上說便不容易,不是敷衍應景,就易至於呆板無味,引不起孩子們的興致。我與各位先生們從去年秋間想出了這個方法,教高年級生搜集地方上的故事、俗語、歌謠、謎語,詳記出來,既可以保存,又便於作他們寫國語的練習。……辦法很有效果,學生都高興。他們哪個不知道一些故事與歌謠?自幾歲起,聽見他們的祖母、母親、姊姊,在燈前月下講說的,所以記出來並不費力。這都是學校中五六年級的學生寫的,除掉幾個字外用不到改正。因為故事是流傳多年了,誰也不能作假,先生們是本地人大都知道,學生要改頭換面還沒有像文人似的那種本領。…… 後來我勸志堅把這些故事集印起來,不止是可作鄉土的教材,也可作民間文藝的探討。雖然不過在幾個縣分中流行著,但如果每一個地方都有一樣的搜集,我想對於好研究中國民俗學、民間文藝與童話的都大有幫助。 及至我離開故鄉,便把這些小本子帶在行篋裡。現在兒童書局的陳伯吹先生樂意印出來給小學生們看,我異常高興!陳先生要我寫篇序言,故略述如上,至於分析這些故事中的風俗、思想等,且讓於有專門研究的學者罷。 去年由外國歸來,以偶然的機會到鄉下去住了半個月。一天清早,我的侄子志堅抱了一包小學生的抄本給我看。他說: 但我須代表那個學校與那些筆記的小學生們謝謝陳先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