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統照 > 批評的精神 | 上頁 下頁 |
批評中國文學的方法(3) |
|
總之,判斷的意義,是在複雜混淆的事實中,求得出較為清晰的目標。于石玉相亂的堆中,檢出有價值的瓊琚。是要用清晰的觀察,比較的手段,於深微處求得其意義,加以自己表現的判論。這個方法,我以為用著去批評舊文學,分外相宜。 三 解釋的批評 當然有人說我這段文字過於浪漫,拋棄本題,且過於附會了。但我是信任在一切事物上的,必須要求批評者,我不能不敘明這個意見,在此開始的一段之中。 歸納方法,是判斷方法的基礎;而判斷方法,是歸納方法的延展。 歸納方法,只是個方法的名詞,至於如何因利乘便去應用它,那也不是有一定方式的,但總不能離開總合作品的事實,分析作品的思想,考察作家的個性,與作品對於時代的影響等數種之外。因為先有此等根本的統同的觀念,貯在對於一種作品的概念之內,然後再一層一層的去分析,評斷。例如要去批評杜甫的詩,則須要將下列的條件,先要合攏過來。 (一)當知天寶開元是什麼時代。 (二)在這時代以前的唐朝詩人的成就如何? (三)杜甫的家世,與其性格。 (四)杜甫的經歷,與其境遇。 (五)當時兵禍的狀況,與四川、陝西的情形。 (六)杜甫的詩,是何種風格?他終身所作的詩,有幾等的改變? (七)他詩中的情感表現,以哪方面為最重? (八)他的詩,在當時影響如何? (九)他與他的同時諸有名詩人的比較。 (十)杜甫的詩,在中國中世的詩壇上的位置。 這些觀念,或者尚有其他的觀念,都須從各方面搜集來,加以詳悉的思考與研究,用精密的歸納方法,由異點中得出同點來,由許多事實中,得出一種概論。這樣研究,方能求得一個更豐富更詳確的瞭解。對於他的著作,也必如此的研究之後下的批評,方不致流於空疏、迂闊與誤謬。 二 判斷的批評 將來在我們去作批評舊文學的途徑中,用以去斬辟荊棘,割斷葛藤,求出坦坦蕩蕩的大道,我以為非有判斷的精神不可。我自然願意尊重個人的主見,但也不敢贊同過於自由而毫沒有科學精神之主觀的批評,再將舊文學的批評之途來阻塞住。我們希望有精析,分解,分別善惡,比較適否的批評出現。而不願意再有過於任一己妄測而臆斷的批評出現。 在現代精神之中,而去批評舊文學,我認為最需要的三種方法,是 歸納的批評; 判斷的批評; 解釋的批評。 因為用歸納方法,方可將不同的境地,不同的事實,複雜的情感,細微的藝術等,合在一起,加以斷論。不然便免不掉沒有細密的批評,而其論斷,也多近荒疏了。中國批評的文字,可以舉例來證實我這段話的很多,此處不必多舉,但就《石頭記》說,這部書在中國小說界中,總可以當得起一部傑作的名字,而無愧色。一般人多是熟讀如胸,而且批評的人,也比其他小說為多,我們想以這部極有興味而包含有哲學思想的書,在多少人的批評之中,總該找得出好一點的批評來。丟開那些研究紅學,專門疑似影射者不論外,看看舊日所有的批評,除了含糊與幾句不關痛癢的話,其餘的全是不知用一點的歸納方法。如很通行的舊本,那位王雪香先生,總算對於這部書的興味,是很濃厚的,然而看看他對於全書的總評,以及每回後的小評,實在可笑得很。 附會與妄斷之處,那還是小節,即如總評的第一段,由「此書開場演說,籠起全部大綱,以下逐段出題,至遊幻起一波,……」到「故借東府演戲一點煞住,歸入本文,……」由「至受笞起一大波,文氣一歇,以後就景生情。……」至「且敘且結,應前感局,喚醒癡庸,重遊幻境,則涓涓歸源,文章已歸返魂。」等等的話,我們且不論《石頭記》的後四十回與前八十回,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而王雪香這等批評,其理想的平庸,也不足論,但所以有這樣批評出自一位對於此書很有興味人的見解,其最大原因,就是不知用歸納方法精密分析的緣故。 因為在現時去整理舊文學,不能只知向舊日紙堆中考究的人,所能作得來,時代精神的應用,文學觀念明瞭的,都不可缺乏的。他們去作詁,釋,箋,注的功夫,誠然不可一筆抹倒,而這只是整理舊文學的一部分,不能以為僅僅有此,即可告成功。而且整理的工作,繁重而紛擾,我們這時回看以前努力的舊文人用的一部分整理的工夫,也實在不容易,況且在今日而欲對於舊文學加以總括的整理功夫,絕對不是掉以輕意所能成功的。 向來歸納方法,是批評文學的所有法子中的一種基本的。我們也知道哲學上有這個同一的法則。歸納的含義,是集合而有比較的意味,是將種種不同的印象合為一起,加以適當的說明與表現的意思。一種文學的著作,絕對不是單調的,其中所包含的有內在的精神,有外來的影響,有形式上的藝術,有骨子內的情感,有時代思潮的浸漬,有理想世界的幻化,所謂文學的哲學,The Philosophy of Literature絕對不是簡單可以敘明的。文學是一切事物思想的反射鏡,將萬有的印象,映入其中,而用種種的形式表示出來。這是文學的一種原始的本質。無論古今,一律如此,不過有精粗與深淺程度上的差異,若沒有這等原質在內,那便不成其文學。 再則如中國舊書的分類,極為混淆,有的可以稱為完美的文學著作,而歸入經傳;有的極好的小說,而列入雜書。再則歷史書中,地理學中,及零星著作之內,盡多有文學價值與有文學趣味的作品,若加以歸類分界的功夫,那是歸於整理一步的入手方法,但在現在的時代整理的功夫,尚不是一時能作得完善,批評上當然要注意,這等地方,判斷方法的應用,是更為寬廣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