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統照 > 繁辭集 | 上頁 下頁 |
心口且不相應 |
|
言行相符看似易易,卻是有知識者一件頗難作到的事。姑不論知與行二者孰難孰易,若能不分外誇言,更不「周章,吊詭」,心有所主,知有所附,驗之于行為,正如流水行雲,進止自如,以其素誠,著為文章,措之事業,雖有苦辛,實則平澹,先不必存一份特別的奢望;不必故意劃上一種獨異的記號。本來,由於才質的不同,教養的周至,知識分子,他們如有所表現,不必是故求立異鳴高,當然有多少地方非一般人所能達到。這,並不稀奇,也不值得自示身份。此中分際,差別甚微,著一「矜」字,便易顯出病根。「行其所安」,縱使偏於狂,或偏於狷,無論文字,行事,或不合於世俗的鄉願觀,或是真正的「中道」,都無關係,反見出個性的精純,與不敷衍,不對付的態度。 談到這裡似跑野馬,暫不多論。只談心口且不相應的知識分子的情形,在歷史上,已夠令人深思。有時會引到更遠大的疑問:……如思想問題、文化問題等等。 清初,北方學者顏習齋主張學業與力行同時並進,尤其看重「事」;心有事則存,身有事則修,這兩句話是他的人生哲學的根本觀。他不止輕視徒然的文詞,就是有學究天人的思想,坐而言不能起而行,他也認為於世無補,對己沒盡其為人的責任。他,經過明末士大夫的大言玩世,虛誇誤國,以及種種的士林現象,早有深感。及至身歷破家亡國之痛,舉世紛擾,草野潛活,遂拼其一生精力作學行的倡導;去偽,存誠,實學,實習,給清代北方學派立下了深固的基礎。他曾說: 「……以此知心中惶覺,口中講說,紙上敷衍,不由身習,皆無用也!……」這樣主張在一般人看來,很少不以為是過分的迂闊話。但,且不論在人生哲學上是有其顛撲不破的道理,即對於心中,口中,紙上的縱橫萬端的知識分子,何嘗不是一帖清涼劑。類如,「一為文人便無足觀」,誠然是言之過當,但知識分子好以思自誇,以言自眩,臨到事實的邊緣,便容易顯出進退都有粘著的情態,知識分子所以有這等現象,正是「非才之罪」,只是把不住「吾行吾素」的一種極平凡的態度。有的則原非立其誠,修其辭,到某一時期,某一種機緣,便連「心口且不相應」,何況其他。從消極態度說,能有流水行雲蕭然自得的真態,已大不易易。這絕非只靠心中,口中,紙上的那些事便能了當的。顏氏立論似略有所偏,而在存誠去偽的人生本分上說,確是「片言居要」。 想起顏氏這幾句話,每每顧影悚然,——那些字眼像挾著風霜的清威向世間冷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