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統照 > 繁辭集 | 上頁 下頁 |
快樂說之另一解 |
|
偏執一端以評人論事,很少不是拘虛偏重的。正反相沖。合則另生他義,合又生反,新合遂見。概念矛盾何足為病,因分析,綜合,便有精嚴的判斷,可以改正多少事實的錯誤。 所以哲理的闡發在任何時代裡有利於人群。 上文中偶論惡意的快樂略述所感。但人類有求生的本能,快樂是生的惟一途徑,不能因人類尚有惡意的快樂遂引起對生的反感,或甚至輕視人生,走入虛無的歧途。 快樂有崇高卑下的分別;有利己利他的趨異,加以精密分析亦非易言。有人以為世間罪惡全在於希求快樂,飲食,男女,利祿,權勢,但為快樂不計手段。必求剷除根本,不生萌蘖,於是多少宗教家無不以銷儘快感為目的。苦身堅修,生活簡約,視一切快樂都如洪水猛獸。佛教徒之斷絕五根,古代西洋修士的艱苦自煉,其信念堅持皆由於此。 但凡屬有機體的動物,無不有求生的意志,也無一不知快樂是生命的源泉。憂能傷人,悲甚絕望。世界進化的機能,人類生生不已的精神,一旦滅絕快樂,萬有俱亡。因為生命存在於欲望的掙扎中,而欲望卻以快樂為歸宿。所以宗教的勢力在歷史中儘管偉大,卻不會把人人度去。在某地方某時代,作為警覺凝聚的感與力則可,而非人生永久的大道。 以鳥鳴春,以蟲鳴秋;花開欲笑,葉脫生悲,欲望所存,那能使人類茹毛飲血,長此終古。一切藝術、科學,無不為求更高遠、更完美之快樂感而逐漸發達。中經萬千辛苦,而與生俱來的欲望的目標卻永久存在。除非是憂鬱神經病人,誰也不會自求痛苦,蔑視快感。雖然古希臘有斯多噶派的學說,講求限制欲望,毋縱快樂。而吾國儒家亦注重克己,愛人。但東西哲人的勝美獨標,並非大違人情,力持絕對的議論。于毋縱欲與克己的工夫中,而高尚的快樂一例存在。清靜身心,推己及人,「天君泰然」,有真樂在。以言人生哲理,他們並不否定感覺與智慧,並不視人生如塵垢、粃糠,反之他們要抬高高尚的快樂,而輕視低等官能的世俗的享受。 擇要而言,則與人為善,以及因一己之快樂(當然非惡意的快樂)為他人設想,更進一步作偉大的民胞物與的光明舉動,則暴戾之行,專擅之野心,佔有之毒欲,都可融解於高等的快感中,世界常樂人我無私,才真能達到人類最幸福的境界。 自然,這是古今來多少哲人、詩人所幻想的境界,——是過重空想的烏托邦?於今何時,「惡意的快樂」正在到處播散毒種,大家都想擴充私利的欲念,用鮮血塗抹世界,而乃高談這類近于超人的夢語,至好也不過引起遙思罷了。 還是一句常談,「理想者事實之母」雖在深沉的痛苦裡;與「惡意的快樂」者爭持裡,卻不能消滅了我們更高遠地希望,更豐富地對人類的同情!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