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陶行知 > 陶行知教育文集 | 上頁 下頁
南京安徽公學辦學旨趣


  南京在前清為兩江之都會,和安徽有密切的歷史關係,就地理說,又和安徽十分接近。中國興學以來,南京即為全國教育中心之一。安徽的學者和學生來此傳道受業的,素來很多。前清即有上江公學之設,民國成立後,因故停辦,殊為憾事。「五四」以後,安徽學潮屢起,學生不能安心肄業,投到南京求學的,源源不絕。但南京學校格於種種限制,有志有才的學生不免向隅。安徽旅甯同鄉會和旅甯同學會,看此景況,深表同情,就聯合起來共謀上江公學之恢復,於12年秋季開學,改名為南京安徽公學。所以安徽公學的設立,是迫於一種不能自已的同情心。因為安徽旅寧前一輩的人,對於後一輩的少年,發生了一種學問上的同情心,才有安徽公學的產生。

  有了這種同情的基礎,所以我們最注重師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教職員和學生願意共生活,共甘苦。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我們深信這種共學,共事,共修養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師生有了共甘苦的生活,就能漸漸的發生相親相愛的關係。教師對學生,學生對教師,教師對教師,學生對學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一校之中,人與人的隔閡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在共同生活中,教師必須力求長進。好的學生在學問和修養上,每每歡喜和教師賽跑。生可畏,正是此意。我們極願意學生能有一天跑在我們前頭,這是我們對於後輩應有之希望。學術的進化在此。但我們確不能懈怠,不能放鬆,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學生前頭引導學生,這是我們應有的責任。師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們要一面教,一面學。我們要虛心儘量接受選擇與本職本科及修養有關係之學術經驗來幫助我們研究。要教學生向前進,向上進,非自己努力向前進向上進不可。

  安徽公學是個貧窮的學校。辦貧窮的學校如同管貧窮的家務一樣。用一文錢,必問:「這文錢該用嗎?」費一分光陰,必問:「這一分光陰該費嗎?」光陰與錢都有限,該用才用,不該用必不用。用必盡其效。愛惜光陰,就是不為無益害有益,將無益的時間騰出,則從事有益的時間有餘裕了。然後學生可從容問學,怡然修養,既不匆忙勞碌,那身心也就自然漸漸的有潤澤了。節省經費,不是因陋就簡,乃是移無用為有用。我們既不甘於簡陋,來源又不易開,要想收相當的效果,自非革除浪費不為功。用最少的經費,辦理相當的教育,是我們很想徹底努力的一個小試驗。

  現今辦學的人,每存新舊寬嚴之見。我們只問是非好壞,不問新舊寬嚴。是的,好的,雖舊必存。非的,壞的,雖新必除。應寬則寬,應嚴則嚴,隨時隨地隨人而施教育,初無絲毫之成見。我們承認欲望的力量:我不應放縱它們,也不應閉塞它們。我們不應讓它們陷溺,也不應讓它們枯槁。欲望有遂達的必要,也有整理的必要。如何可以使學生的欲望在群己相益的徑途上行走,是我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總之,必使學生得學之樂而耐學之苦,才是正軌。若一任學生趨樂避苦,這是哄騙小孩子的糖果子,決不是造就人才的教育。

  最後我們要談談我們心中所共懸而藉以引導我們進行的目標。一,我們都是學生。教師的一部分生活也是學生,就要負學問的責任。做學問最忌的是玄想,武斷,盡信書,以差不多自足,以一家言自封。我們要極力的鍛煉學生,使他們得到觀察,知疑,假設,試驗,實證,推想,會通,分析,正確種種能力和態度,去探求真理的泉源。簡單些說,我們研究學問,要有科學的精神。二,我們是物質環境當中的人。我們對於四周的環境,最忌是苟安,同流合污,聽天由命,不了了之。有進取性的人,對於環境總想加以改造。但是驅著烏合之眾,叫囂亂斫,何能算得改造呢?我們應當秉著美術的精神,去運用科學發明的結果,來支配壞境,使它們現出和諧的氣象。我們要有欣賞性的改造,不要有恐怖性鬼臉式的改造。換句話說,我們改造環境,要有美術的精神。三,我們不但是物質環境當中的人,並且是人中人。做人中人的道理很多,最要緊的是要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這種精神,必須有獨立的意志,獨立的思想,獨立的生計,和耐勞的筋骨,耐餓的體膚,耐困乏的身,去做那搖不動的基礎。那麼,推己及人的恕道,和大公無私的容量,也是做人中人的最重要的精神。把這幾種精神合起來,我們找不到一個更好的名詞,就稱它為大丈夫的精神。我們處世應變,要有大丈夫的精神。

  科學的精神,美術的精神,大丈夫的精神,都不是憑空所能得來的。我們要在「必有事焉」上下手。我們要以事為我們活動的中心。研究學問要以事為中心;改造環境要以事為中心;處世應變也要以事為中心。我們要用科學的精神在事上去求學問,用美術的精神在事上去謀改造,用大丈夫的精神在事上去鍛煉應變。我們願意一同努力朝這三個目標行走,活一天,走一天;活到老,走到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