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陶鑄 > 陶鑄文集 | 上頁 下頁 |
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
|
(一九六〇年五月) 崇高的理想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但是,理想到底指的是什麼呢?這個問題是比較複雜的。因為一個時代與一個時代不同,一個時代內,一個人與一個人又不同。比如,從前的學生,大都是希望畢業時搞張文憑,找到職業,或者是希望在社會上能出人頭地,以至顯親揚名。這就是他們的理想。做教師的,則是希望能把職業安定下來,能寫出一兩本書,或者能去外國留學「鍍鍍金」,回來求得更高的名譽和地位。這就是他們的理想。當然,那時候,也有一部分學生和教師,把推翻反動派的統治,建立一個富強獨立的新中國,以至於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理想的。現在,與從前大不相同了。很多學生與教師,都是以為人民服務、為實現共產主義、完成全人類的解放事業作為自己的最高理想。雖然抱有象前面說的那樣理想的人也還有,但為數已經很少了。你們也許會想著自己將來成為航海家、飛行家、科學家、文學家、工程師、大學教授……但是,所有這些想頭,都是圍繞著為人民服務、實現共產主義這一最崇高最偉大的理想的。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的特徵。當然,在少數人中間,他們的理想並沒有和我們這一偉大的奮鬥目標結合起來;他們也想做一些事情,但是他們做事情的目的是為了他們自己。比如為了自己能夠有一個「明窗淨几」的環境,能夠「紅袖添香夜讀書」;或者是為了有一個愛人,一座別墅,一部汽車。他們把這種個人打算作為自己的「理想」。一點理想也沒有的人有沒有呢?一般地說,是沒有的。有一些人憧憬他們的過去,但是過去的東西是永遠不會再來了,因此他們感到將來的渺茫,從不把希望寄託在將來。這種人好象是沒有理想了,其實,那消逝了的過去就正是他們的「理想」。也還有一些人認為現在已經生活得差不多,甚至感到已經滿足,心安理得,不想再前進一步;生怕一前進,會破壞他們現有的生活。這樣,他們便忘記了革命必須不斷前進的真理,忘記了一個人一生的責任,忘記了更廣大的群眾。這種人可以叫做「現狀維持派」。他們也可以說自己再沒有什麼理想了;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然是對的。但是,究其實,他們仍舊是有「理想」的,這眼前的光景就正是他們的「理想」,或者說,他們正躺在自己的「理想」上睡覺哩。 理想是有社會性、階級性的。在什麼樣的社會,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理想;什麼樣的階級,更確切地說,站在什麼樣的階級立場上,就有什麼樣的理想。在封建社會,「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往往是那些地主階級或者是嚮往於地主階級生活的人的理想;在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的理想是希望錢越賺越多,利潤越來越高,而且希望這個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社會是「永恆」的。而無產階級,卻要打破這個「永恆」,把這個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社會推翻。在社會主義社會,為人民服務,建設社會主義事業,就成為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所以,我們說,理想是受到一定的社會階級所限制的。比如古時候,就象屈原那樣富於理想的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的理想,也只限於為當時被秦國侵略的楚國的貴族階級利益服務,還沒有站在平民群眾方面,更談不到什麼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此外,理想還受到社會的一定的生產力的限制。比如傳說中的魯班以及過去許許多多偉大的科學家,他們雖然有著各種各樣改造自然、改進人民生活的理想,但是由於那時的自然科學水平還很低,無論如何,他們也不會提出象今天我們所說的電氣化、機械化、自動化等計劃來。因此,我們在談到理想問題的時候,就要分別出什麼樣的社會和什麼樣的人,而這些人又抱有怎樣的理想,然後才能做出確切的評價。當然,我們對理想還是有一個基本的看法的,那就是:無論在什麼樣的社會裡,一個人的理想,是為了多數人的利益,為了社會的進步,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也就是說,合乎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就是偉大的理想。為了這樣的理想,付出了畢生精力的人,不管他的事業在當時人們的眼光裡看來是重要還是不重要,也不管他在從事這種事業中是成功還是失敗,他都不失為一個值得讚揚的人物。反之,為了那些不合乎社會發展要求、不合乎人民群眾利益的「理想」,儘管他用盡畢生精力,甚至於喪掉自己的生命,或即使是獲得了成功,創造了「宏績偉業」,都是無足稱道的。總之,一個人的思想行為,要合乎社會發展規律的要求。 在我國歷史上,許多民族英雄、人民英雄、大發明家、科學家,他們都是一些有偉大理想的人。當強敵壓境,國家民族危在旦夕的時候,民族英雄的理想,就是要把敵人趕走,使自己的民族生存和發展下去。當統治者昏庸腐朽,橫徵暴斂,使得人民無法生活下去的時候,人民英雄就揭竿而起,把反抗強權,救民于水火之中作為自己的理想。當時人民的勞動強度很大,生活很苦,勞動生產率很低,發明家、科學家們的理想,就是要以他們的創造、發明,去改善人民的勞動條件,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歸根結蒂,這些人對促進社會的進步,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有所貢獻的,雖然他們的貢獻還不免要受著歷史條件的限制。 正因為偉大的理想是合乎社會的進步、合乎人民利益的要求、合乎社會發展的規律的,所以對於一些具有偉大理想並為偉大理想而鬥爭的人,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尊重他們,懷念他們,紀念他們。相反地,對於一些破壞這些理想,阻撓這些理想實現的人,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懷恨他們,憎惡他們,咒駡他們。前一種人,在傳說中和歷史上是很多的。如眾所周知的,夏禹為了治水,在外九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李冰父子為了當時成都平原的水利問題,兩代相傳把它作為終生的事業,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難,終於修成了澤被後世的都江堰;扁鵲深入民間,「周遊列國」,「隨俗為變」,解除人民疾病的痛苦;還有我們所熟知的貧苦出身的黃道婆,流落到海南黎族地區,為解決人們的穿衣問題,苦心學習和研究,終於掌握了紡織技術,改良並製造了紡織工具,她把自己的豐富經驗無保留地傳給別人……。這些人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尊重、懷念。漢代的霍去病,為了國家的生存和強盛,在戎馬中過了一生。當他擊退了匈奴的入侵,漢武帝想給他蓋房子酬報他的功績時,他回答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宋代的嶽飛,為了挽救國家的危亡,離妻別母,轉戰疆場,最後和自己的兒子一起屈死在風波亭上。文天祥,抗擊元兵進攻,堅貞不屈;被敵人抓住後,仍舊臨危不苟,和敵人作了堅決的鬥爭,誓死不投降。清代的林則徐,堅決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腐朽的當權派作鬥爭,及至充軍伊犁,他一點也不灰心,一直沒有忘記帝國主義對我國的侵略,而且在那裡和群眾一道修水利、栽葡萄,為當地人民造福。洪秀全,看到當時清室的腐敗,民不聊生,看到當時的帝國主義吞併中國的陰謀,就聚集群眾,要把清室推翻,為中國找出一條出路。孫中山,為了推翻清朝,為了建立一個強盛的中國,他奮鬥了四十年……。所有這些人,都是有偉大理想並堅決為他們的偉大理想而鬥爭的人。他們的理想不是為了哪個人,而是為了國家,為了民族或為了廣大的人民。他們為了自己的偉大的理想,有些人家可以不要,有些人官可以不做,有些人生命可以拋棄,有些人真正是做到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地步。這樣的一些人,是永遠不會從人民的心中消逝的。相反地,在我們的歷史上,也有不少為著個人的利益和少數人集團的利益,不惜專門破壞人民的、民族的偉大理想的敗類,如宋朝的秦檜,明朝的洪承疇,清朝的曾國藩,以及後來的袁世凱、汪精衛等等。他們遭到人們的憎惡、咒駡;咒駡之不足,人們還通過許多文學藝術作品,對他們作了不遺餘力的鞭撻。 理想問題,實質上是一個人的世界觀問題。一個人活在世界上,應該具有什麼樣的奮鬥目標呢?什麼樣的社會才是最理想的社會呢?這是和一個人的世界觀密切聯繫著的。抱有資產階級世界觀的人,所謂資本主義式的「西方文明」就是他們的最高理想。他們認為資本主義的人壓迫人、人奴役人的制度是完全合理的,是「上帝」的意旨,是不能也不應該改變的。相反地,抱有無產階級世界觀的人,則認為世界是向前發展的,社會的財富都是勞動者所創造的,必須推翻而且能夠推翻那個人壓迫人、人剝削人的資本主義社會,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使全世界人類都過著幸福生活的共產主義社會。總之,不同的世界觀就有不同的理想;不同的理想,同時也就表現出各種不同的世界觀。所以,在今天談到一個人有沒有偉大的理想的時候,還必須注意到世界觀問題。 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社會,是樹立崇高理想和實現崇高理想的最好社會。生活在我們這樣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青年人,沒有崇高的理想,是可悲的。一個沒有崇高理想的人,好象迷失了路途一樣,不但不知道明天走到哪裡,做什麼,就是連今天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都弄不清楚。我們大家為什麼要進學校呢?為什麼要讀書呢?進學校、讀書的目的何在呢?當我們翻開書本第一頁的時候,就要回答這個問題。同學們!這個問題,也就是要我們回答的關於一個人應該有什麼樣的理想的問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開始的時候,就得有個盤算,才不致「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所以,理想問題,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對社會主義社會裡的青年人來說,更是一個大問題。 為什麼說實現共產主義是我們最崇高最偉大的理想呢?這不僅因為共產主義、也只有共產主義能夠使人類從私有制的束縛下徹底解放出來,能夠使人類過著最快樂、最美滿、最幸福的生活,能夠實現古人所常說的「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大同世界」,而且因為這個理想是完全能夠實現的。中國古代的不說,大家知道,在四百多年以前,英國的托馬斯·莫爾等,就始創了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到了十九世紀,法國的聖西門、傅立葉,英國的歐文等人,又使空想社會主義的學說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他們都夢想著要在世界上建立一個美好的社會。但是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他們雖然有力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矛盾,批判了資本主義的罪惡,但是他們看不到無產階級的力量,不懂得要經過階級鬥爭和革命戰爭去取得勝利。在他們的心目中,無產階級只是被壓迫的群眾,只需要給予同情和幫助就夠了。因此,他們的理想儘管是好的,卻是不可能實現的,因而也就是空想的非科學的東西。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把社會主義由空想變成科學,指出了我們的理想是共產主義社會,指出了資本主義掘墓人和共產主義社會的創造者,正是受著資本家剝削與壓迫的工人階級。他們解答了多少年來人類進步思想所提出的但不能解決的一系列問題。列寧在無產階級革命的新的條件下,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並在俄國締造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他們不但從理論上豐富了馬克思主義,而且給全世界做出了榜樣,用鐵一樣的事實告訴人們,這個最崇高最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在我們中國,自從一八四〇年鴉片戰爭以來,不少的先進人物曾經想使我們的國家變為獨立富強的國家,使我們的社會變為一個理想的社會,但是都沒有成功。直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才真正為我們的國家找到了一個偉大的理想和實現這個理想的道路。我國革命的勝利以及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了偉大成就的事實,又一次證明了這個最崇高最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當然,我們現在的社會,還只是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個階段——社會主義社會。我們要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還要經過長時期的艱苦奮鬥。大家都知道:只有使社會產品極大地豐富了,全體人民共產主義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極大地提高了,全民教育普及並且提高了,舊社會遺留下來的三個差別(工農差別、城鄉差別、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以及反映這些差別的資產階級權利殘餘逐步消失了,國家的職能只是為了對付外部敵人的侵略,對內則失去作用了,只有到了這時候,共產主義理想才算實現了。 同學們!從開始有人類社會以來,沒有哪一個社會能與共產主義社會相比。什麼理想也不能同共產主義這一更崇高更偉大的理想相比。我希望每一個同學都要有這個崇高的理想,把自己最好的年華、把自己的一生貢獻給這個崇高的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 高尚的情操 一個人有了崇高的偉大的理想,還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沒有高尚的情操,再崇高、再偉大的理想也是不能達到的。剛才已經講過,共產主義這一最崇高最偉大的理想之所以能夠實現,就是因為找到了一個為實現這一理想而鬥爭的社會力量,這就是具有高尚的情操的無產階級。我們說,一個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定是一個有崇高理想的人。象現代無數的革命烈士們,他們不怕坐牢,不怕殺頭,不計名利,不圖享受,為勞動人民的解放,為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流盡了最後的一滴血。我們只要重溫一下《革命烈士詩抄》裡的那些詩,就可以從中得到激勵和鼓舞,得到無限的精神力量。這些詩,都是烈士們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寫成的。這些詩集中地表現了一個理想,就是即使在生命到了最後的時刻,他們也是堅決地相信著自己的犧牲是有代價的:革命事業一定會得到勝利,人民群眾一定會得到解放,共產主義社會一定會得到實現。敵人雖然摧毀了他們的軀體,但是永遠摧毀不了他們的偉大理想。《革命烈士詩抄》裡那些詩句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寧死不屈的磅礴氣魄,對無產階級事業的無限忠誠,正是一種最高尚的情操。而這樣的高尚的情操,是與對自己的遠大理想抱著堅定不移的信念相聯繫著的。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是靠著無數具有高尚情操的革命同志和革命先烈們的鬥爭才取得的。現在,我們要在我們這個「一窮二白」的國家裡,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還要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這都需要作更為持久的、極其艱苦的鬥爭;要取得這個鬥爭的勝利,必須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首先是共產黨員和先進青年都具有高尚的情操。 什麼是情操呢?情就是感情;在我們來說,就是無產階級的感情,集體主義的感情。操就是操守,節操;在我們來說,就是革命的堅定性。那麼,具體說來,什麼樣的情操才是高尚的情操呢?又怎樣才能使得自己具有高尚的情操呢?我想,除了必須具有正確的世界觀和崇高的理想之外,還必須嚴格地做到下面三點: 第一,要丟掉一切私有觀念,要與自己的個人主義思想徹底決裂。從私有觀念中解放出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說解放思想,本來是包括兩方面的:一方面是從保守觀念裡解放出來;另方面就是從私有觀念裡解放出來。這後面一點往往被人們忽略了。大家可以設想,一個受私有觀念束縛的人,一個滿腦子個人主義的人,整天患得患失,怕這怕那的,是何等不愉快和不自由!我們還要知道,要做到真正從私有觀念裡解放出來,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因為我們都多多少少受著舊社會的思想、習慣的影響;同時,我們現在是生活在社會主義社會裡,社會主義是從資本主義社會裡剛剛產生出來的;它在各個方面都帶有舊社會的痕跡;由於物質還不很充裕,因此我們在分配上還是要採取「按勞分配」的方式,資產階級權利仍然起著一定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私有觀念如不徹底去掉,很可能還會有所增長。所以,我們要具有高尚的情操,就一定要從私有觀念的束縛裡解放出來。要有高尚的情操,就要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品德。一個有著個人主義思想的人,怎麼可能做到這一點呢?有些人不是只在想著自己「小家庭的溫暖」嗎?不是還把爭取這個「小家庭的溫暖」作為自己的最高理想嗎?這也是由於私有觀念作怪,個人主義作怪。一個人的小家庭的溫暖,我們是不反對的。每個人應當有個溫暖的小家庭。但是我們要問:為什麼不去多考慮到我國廣大人民的家庭的溫暖呢?為什麼不去多考慮到全世界絕大多數人的家庭的溫暖呢?前面已經講過,當霍去病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的時候,漢武帝想給他蓋房子,總該是一種「家庭的溫暖」吧?但是,這種個人的家庭溫暖,霍去病不要。「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千古傳誦,就正因為它代表一種公而忘私,不為個人打算的高尚的感情。杜甫的成都草堂為秋風所破,他也是需要「家庭的溫暖」的,但他想到的並不只是他自己,而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現在我們的國家仍舊沒有擺脫「一窮二白」的面貌,世界上多少國家的勞動人民仍舊在啼饑號寒,我們怎麼能夠老是在考慮一個人的家庭的溫暖呢?怎麼能夠滿足於自己一個人的家庭的溫暖呢?所以說,一個人只是為了自己家庭的溫暖而「奮鬥」,他的情操是不高的。魯迅在年輕的時候,就寫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詩句,立志為國家、為廣大人民貢獻出畢生精力;而到後來,他也確實做到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我們說魯迅是有著高尚情操的人,原因也正在這裡。 第二,要有堅強的革命毅力,也就是魯迅所說的「韌性」。過去進行革命戰爭、階級鬥爭的時候,鬥爭是殘酷的、長期的,需要堅強的革命毅力;現在,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革命當然還要進行到底),在同大自然作鬥爭,與貧窮愚昧作鬥爭的時候,仍然需要有堅強的革命毅力。我們的爬山隊,前些日子爬上了世界第一峰,他們就是具有堅強革命毅力的人。如果他們在爬山過程中有一點點動搖,就不會光榮地爬到頂峰上去。在我國古代,也有不少人具有堅強的毅力,例如明清之際的史學家談遷,他就是一個具有堅強毅力的典型人物。他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寫了改,改了寫,修改六次,編寫成一部五百萬言的明朝編年史《國榷》。但是被人偷去了。談遷雖然很傷心,卻沒有灰心。他在大哭一場之後,又下定決心;他想,我的手不是還在嗎?再從頭幹起。從此以後,他手腳更勤了,收集資料更廣了,研究更深了,經過幾年更艱苦的勞動,他終於把失去了的五百多萬字,更完美地寫了出來。談遷這種不畏艱難、不怕險阻的堅強毅力,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在革命戰爭的年代,我們講操守,是不向敵人屈服和投降。我們今天要向大自然作戰,要征服大自然,也要講操守,也就是決不能向它屈服和投降。我們要不斷努力,要艱苦奮鬥,只有具有堅強的革命毅力的人,才能具有不斷努力和艱苦奮鬥的精神,才能不為取得一點成績而停步不前,才能永不止息地向前邁進。同學們還要知道,要在我國建成社會主義,我們還要攀登許多科學的、文化的高峰,還要經過極其艱苦的勞動與鬥爭。在這整個過程中,沒有百折不撓的勇氣,沒有堅強的革命毅力是不行的。 第三,要有豐厚的群眾的感情,豐厚的勞動人民的感情。不要忘記,我們是生活在群眾之中,是群眾所養大的。我們今天所學到的一點知識,是群眾所創造,是群眾給我們的。因此,我們要把我們所學到的一切知識都還給群眾——為群眾服務;要時時刻刻地想著:我能夠為群眾做些什麼?我為群眾做了些什麼?有人把知識作為自己的私有財產;有人以為有了一點知識,就應該高人一等。這些都是很糊塗很錯誤的想法。要具有勞動人民的感情,還必須熱愛勞動。過去有了知識的人,往往「好逸惡勞」(「逸」是指遊手好閒的意思),這是一種很低下的感情;我們今天應該把它翻轉過來,「好勞惡逸」。我們學到一點知識,是為了更好地勞動,使自己聰明一些,而不是為了脫離勞動,使自己愚蠢一些。只有熱愛勞動,參加勞動,我們才能真正與勞動人民打成一片,才能真正培養起勞動人民的感情,才能發揮知識的力量。 我認為,在我們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國家的青年人必須具備以上三點,才能稱得上有高尚的情操,才能實現共產主義這個最崇高、最偉大的理想。 我們已經知道,實現共產主義這一崇高理想,並不是一個空洞的、玄虛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東西。但是,我們還必須知道,要實現這一理想,決不是光認識到就可以了,也不是光談一談高尚的情操就可以達到了,而是要通過各種具體工作的進行才能實現的。崇高的理想變為社會的現實,必須通過革命的實踐;革命的理想必須和革命的實踐結合起來。因此,我們說一個人有沒有理想,情操高尚不高尚,決不光是聽他談論得如何,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行動,看他是否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了自己最大的心力,是否對工作上碰到的困難想盡了辦法來克服。要在我國完成社會主義建設和實現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是和每個人都有關係的,是每個人都負有責任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有所貢獻,千萬河流歸大海,我們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夠實現;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奮勇爭先,不畏艱苦,不畏困難,那我們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快些實現。這樣的人,在我們的周圍是很多的。他們把自己的工作和實現共產主義這一崇高的理想聯繫在一起,並且和大家一起同心協力地建設社會主義。這些人,都是有崇高理想的人,也是有高尚情操的人。我們在學校學習的同學,就應該把自己的學習和實現共產主義這一崇高的理想聯繫起來;我們應該在同樣的時間內,學習得更多更好;我們應該在設備條件並不很好的情況下,克服困難,比之在條件很好的學校裡學習的也毫無遜色。 革命的精神生活 一個人的生活,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物質生活,另一個方面是精神生活。這裡所說的精神生活,其實也就是一個人的理想和情操的問題。一個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的人,就會有充實的豐富的革命的精神生活;反之,精神生活一定是異常低下和空虛。 物質生活,對每一個人說來,無疑都是需要的。我們很難想像,一個人十天半月不吃飯怎麼樣活下去。從前有兩兄弟叫伯夷、叔齊,他們對武王領導的伐紂戰爭(這是一個正義的戰爭)很有意見。武王伐紂成功後,改號曰周,他們更不滿,跑到首陽山上躲起來,叫做「恥食周粟」;但是餓極了,還得要采點「薇」來吃。可見一個人完全沒有物質生活是不行的。我們共產黨人是唯物主義者,我們從來不離開一定的物質條件談精神生活。就是在革命最困難的時候,我們黨也強調要關心人民的物質生活。我們鬧革命,要建設社會主義和實現共產主義,從根本的意義上來講,就是為了提高廣大人民的物質生活(當然同時也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們所要實現的崇高的偉大的理想,並不是一種幻想,也不是一種離開物質專講精神的理想。我們要使大地上都長滿莊稼,使荒山野嶺都種上果木,使山坑山坳建成為湖泊水庫,使湖泊水庫裡都養上魚,使所有的海灘都種上樹木,變成為綠色長城,使沙漠種上葡萄、棉花,使每個人都能住上舒適的房子,使所有的房間在晚上都亮起電燈,使所有的人都穿上整齊漂亮的衣裳,出門都能坐汽車,都能豐衣足食……這是共產主義的遠景,也是我們的理想。這一理想決不是建立在什麼「天國」上,而是建立在我們面前;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這樣的理想,難道不是物質生活麼?不錯,過去的統治階級也強調物質生活,但是,他們只強調他們本階級的,只強調少數人的;他們過的那種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糜爛生活,是榨取無數勞動人民的血汗得來的;而我們卻是要使得每一個勞動人民通過自己辛勤勞動,都能過上豐富的物質生活。 但是,當我們講到物質生活的時候,我們絕不應該忽視精神生活的作用和意義。無論是在物質生活充裕的時候,或是在物質生活困難的時候,精神生活對我們都是十分需要的。剛才已經說過,精神生活其實就是一個人的理想和情操,所以在我們來說,一刻也不能沒有精神生活。我們之所以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充滿活力,朝氣勃勃,意態昂揚,勇往直前,原因是什麼呢,決不只是由於吃多少斤豬肉,吃多少斤砂糖,或增加多少工資,即是說,我們前進的動力,主要是靠政治思想教育,不斷提高人民的共產主義覺悟,使大家都能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充實豐富的革命的精神生活。 大家都知道,易蔔生的《玩偶之家》裡的女主角娜拉為什麼要出走,她的出走並不是追求物質享受,她的物質生活水平可以說是相當高的了。她的丈夫新升了銀行經理,雖然他們的生活中一度出現了波折,但是只要娜拉願意,她還是可以照以前那樣甚至比以前「更好」地過下去的。但是,她不能再這樣過下去;經過了這次波折,她要重新考慮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她發現她充其量不過是自己丈夫的一個玩偶而已。她發現自己的精神生活是異常空虛的。她要擺脫這種生活,所以她不顧一切地出走了。娜拉的出走,為的是想追求一種比較合乎理想的(這種理想當然是模糊的)精神生活。《青春之歌》裡的女主角林道靜,就更為清楚地給我們說明了這一問題。她如果安心于做餘永澤的妻子,也是可以過一過「小康之家」的生活的。但是,她不滿足於此,她看不起餘永澤那種唯我的、自私的、反動的思想和行為,她痛切地感到自己精神生活上的空虛,因此,她才迫切地追求一種新的生活。當她找到了黨,黨把她領到一條對她說來是嶄新而又艱苦的道路上去的時候,她毫無留戀地拋棄掉她的「小康之家」的物質享受,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抗日戰爭開始的時候,為什麼那麼多青年學生不怕險阻,長途跋涉,冒著被國民黨、日本軍隊扣留、殺害的危險到延安去?原因不是別的,也是為了追求一種更高的理想,要過一種更充實的精神生活。當時有人形容自己才到延安的心情,說看到延安的塔影,好象在海洋裡出現桅杆,到了延安,好象登上了革命的大船一樣。這就是表現他們當時的精神狀態,說明他們對革命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現在,在我們這個社會裡頭,比之從前,我們的精神生活是空前地充實和豐富了。但是另一方面,我們目前的社會生產力還很低,物質條件還很差,要完全實現我們的偉大理想,還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包括某些物質缺乏的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辦呢?放棄我們的理想,追求個人的物質生活的滿足,還是堅持我們的理想,充實我們的革命的精神生活?我覺得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革命的精神生活,對我們說來,更是極為重要的。因為有了它,我們就可以清楚地認識到目前的困難是前進中的困難,是由於我們要把自己的國家建設速度加快一點(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儘快地擺脫貧困,才可以再也不受帝國主義的欺侮)而出現的困難,從而我們就可以從積極方面去想辦法克服這些困難;因為有了它,我們每個人便能夠懂得我們目前所從事的工作的重大意義,從而對目前所遇到的某些物質上的困難就無所怨尤;因為有了它,我們就懂得不能只從個人利益、目前利益出發,更不能成為物質的奴隸,從而就會自覺地解決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目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矛盾,就會保持朝氣勃勃、堅強飽滿、勇往直前的革命氣魄。所以我常想:一個人只有物質生活沒有精神生活是不行的;而有了充實的革命精神生活,就算物質生活差些,就算困難大些,也能忍受和克服。所以我又想:不論在什麼時候,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一定是一個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個隻做物質的主人而不做物質的奴隸的人。反之,一個受物質支配的人,一個個人「物欲」很強的人,一定是缺乏理想、趣味低級、精神生活很空虛的人,也是生活極為可悲的人。這使我想起《儒林外史》裡的一些人物,如嚴監生、周進、範進等。他們就是這一類人物。嚴監生死的時候,總是不斷氣,原來是為他跟前點的燈盞裡有兩根燈草,直到懂得他愛財如命的人替他挑去一根時,他才斷了氣;周進是個所謂「讀書人」,他聽到幾個商人說願拿錢給他「捐監」,竟趴到地下給他們磕頭不止;范進也是個所謂「讀書人」,他未中舉前窮途潦倒,一中了舉,竟喜歡得發了狂。這些人想的是升官發財,完全變成了物質的奴隸,這些人的精神狀態,真是低下得可悲亦複可憐了。 我們是有崇高理想的人,也是有高尚的情操的人,我們的精神生活是很豐富的。理想、情操、精神生活,這三者是緊密地聯結在一起的。如果能把這三個問題都解決好,那我們就會不為物質所束縛,就會創造出一個有豐富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新世界。古代有一個顏回,好學不倦,他很窮,但是他並不以為苦。孔子稱讚他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是古代的事。我們今天搞社會主義建設,以後還要實現人類最高理想——共產主義社會,我們應該具有為顏回所不可比擬的偉大的革命胸懷,我們應該什麼時候都充滿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即使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最艱苦的時候,也是如此。同學們都知道,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時候,比起現在來不知要困難多少倍,艱苦多少倍,但是,就是在那個時候,毛主席寫了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的《長征》詩,他寫道:「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他還寫道:「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哪一個時代,哪一個階級會具有我們這樣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哪一個時代,哪一個階級會具有我們這樣豐富、充實的革命的精神生活?任何困難也是擋不住我們前進的。修建川藏公路的戰士們有一句話:「高山為我們低頭,河水為我們讓路。」這種英雄豪邁的氣概,值得同學們學習。我們不要辜負了這偉大的時代,不要辜負了党和毛主席對我們的教導! (1)這是陶鑄同志對華南師範學院與暨南大學學生的一次講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