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孫犁 > 芸齋夢餘 | 上頁 下頁
北平的地台戲


  在北平的天橋、西單商場、東安市場的遊藝場裡,和那些說相聲的、唱大鼓書的、變戲法的在一起,我們常見到唱地台戲的人們。

  和說相聲的、唱大鼓書的一樣,他們也是靠著嘴吃飯的。

  不過因為他們的組織,他們演戲的技術和「舞臺」的形式的新奇,他們是更容易引起我們的注意。

  戲劇本來就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它能夠由視覺與聽覺,直接打動民眾的心靈而支配其生活的意念,它能夠最敏快地最牢緊地把握住民眾的情緒。

  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戲劇是最有力的藝術而最普遍地為人們從事著,不論它的形式是怎樣的不同,都隨時隨地在變化著。

  在近代,隨著社會組織的細密,戲劇,已經成為一種繁重的藝術。這種現象,使戲劇在某一點上,脫離了民眾。

  這種事實,處處明顯地表現著。尤其在都市里,能夠到戲院去的人們,是很少的。

  然而,一般的貧苦的人們,也是需要戲劇的,這或者,比別的人還要迫切,他們過度地疲勞,是渴望著安慰與調劑的。

  於是,在都市里,就有一種新的「劇場」來供給他們。

  北平的地台戲的精采,在別的地方是不容易見到的,這或者因為北平是「京戲」發源地。

  地台戲的演出,差不多全是京戲。我們知道京戲在北平是最普通的,上自達官貴人,下及勞苦大眾,沒有一個人不在喜愛著這種玩意。

  在平地上,擺好兩圈板凳,觀眾就坐在上面,中間的空地,就成了檯面。

  還有一張方桌,這可以說是後臺,在桌的兩旁坐下了拉胡琴和彈月琴的樂師。一切的演員也站在那裡。

  他們的樂器很簡單,除去必用的胡琴外,還有一把月琴,兩塊硬木板代替了鼓板,至於,京戲應有的其他樂具,便全拿嘴來代替了。

  他們的角色,也就三四個,全是很年幼的孩子——八、九歲至十一、二歲。

  他們也有領班的,這個人是有舞臺的經驗和靈活的手腳的。

  一齣戲要開始了,他便用嘴打著開場鑼。他用一條布蒙住了演員的臉,等胡琴拉完了過門,他把那條布一揭,演員便算上了台,一聲聲地唱起來。

  也不化裝,也不照規定動作,小孩子只是站在這裡唱。唱的很不錯,我們可以猜想,他們曾經怎樣地刻苦著學來的。

  我曾看見這麼一回事,一個小孩飾曹操演捉放宿店,在他要出場的時候,領班的拍了拍他的頭髮說:「用力唱,唱完給你買包子吃。」為了「吃」,那小孩就格外地賣著力氣。

  在一齣戲的終了,小孩們便捧著小盤向觀眾索錢。人最多的時候,他們可以得到三角或五角。平常的時候,只能得到兩角來錢。

  在現階段的社會裡,一切「藝術」都脫離了廣大的群眾。

  因為戲劇的本身是一種綜合的藝術,在這方面,是更明顯地表現著。

  地台戲,以「原始的」形式來接近廣大的群眾,而能得到藝術的效果,是很值得我們來探討的。

  話劇運動在中國,是早就為一般人努力著,在過去,每每為了公演籌備不易,便流產了公演,想起來,是很痛心的事情。為了演出上的方便,「自由劇場」運動,「小劇場」運動,在從前,也曾有人從事提倡和創制過。我想如果能夠批判地採取了地台戲演出的形式,對於話劇運動的普及是有無限的幫助的;同時,在藝術大眾化的口號下,這種工作也是很迫切地期待著有人來從事。

  我鄭重地提出這個問題,希望大家來討論。

  (原載1934年11月29日、30日,12月1日天津《大公報》的「本市附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