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孫犁 > 風燭庵文學雜記 | 上頁 下頁 |
評論家的妙語 |
|
凡是有記憶能力的人,凡是關心文壇事業的人,都能記得,這些年,在一些評論家的筆下,讚揚了多少短篇小說,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在他們筆下,經常使用的讚美詞,是創造了某種典型,某種英雄人物,和某一方面的史詩,或者客氣一點說,歷史的畫卷。典型、史詩、畫卷,差不多可以從每一篇文學評論中看到。在我們的印象裡,小說創作,典型人物到處是,史詩畫卷,毫無疑問地汗牛充棟了。 可是,今天讀了一位評論家對小說創作的估計,卻用的是:「呼喚史詩的時候已經到來」——這樣帶有保留性的詞兒。 這是怎麼一回事?前此所說的那些史詩,都不算數了嗎? 只是到了呼喚的時候。呼喚史詩和肯定了那麼多史詩,相差遠矣。而呼喚是很難保證的。可以一呼即出,也可以千呼萬喚始出,也可以呼而不應,始終不出。 這種帶有保留的提法,究竟比那些胡吹亂捧,慎重可靠得多了。這樣提,也不一定就產生悲觀的結果。正像胡吹亂捧不一定能產生樂觀的結果一樣。因為一部長篇小說,能否成為史詩,並不是一位評論家或幾位評論家,一呼即出,一言可定的。史詩要出來,也不一定等人呼喚。你呼喚它,它也許出不來,你不呼喚它,它也許就出來了。總而言之,出現一部真正的史詩,像創造出一個真正的文學典型一樣,並不是那麼輕而易舉的事,也不是評論家隨心所欲的事,而是時代和社會的推動,作家認真努力的結果。 作品不是史詩,怎樣吹,有多少人吹,也吹不成史詩。或者當了幾年「史詩」,又被人們忘記了,這算什麼史詩?典型人物,也是如此。 評論家拿著「典型人物」、「史詩」,去送給作家,好像也不費什麼力氣,又不花錢。其實這種作法,不只無助於典型、史詩的到來,反而會阻礙典型、史詩的產生。 因為稍有文學常識的人都知道,一部史詩的產生,談何容易?古往今來,世界各國,所謂史詩也者,也是屈指可數的。 對評論家來說,給作家指出些切實可行的路,對作品說些實事求是的話,比站在高處,吹大話,瞎指揮要好得多。對作品亂加封號,只能助長作家的輕浮,於創作是不利的。對作家來說,最重要的是要下一番苦功。這樣評論家再去呼喚,就有些把握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