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孫犁 > 耕堂讀書記 | 上頁 下頁 |
我的集部書 |
|
漢魏六朝: 《蔡中郎集》,四部叢刊本 《曹操集》,中華書局近年印本 《曹子建集》,四部備要本 《嵇中散集》,四部叢刊本 《陸士衡集》,同上 《陸士龍集》,同上 《陶靖節集》,四部備要本 《鮑照集》,四部叢刊本 《謝宣城集》,叢書集成本 《昭明太子集》,四部叢刊本 《江文通集》,四部叢刊本 《何水部集》,四部備要本 《庾子山集》,湖北先正遺書本 《徐孝穆集》,四部叢刊本 此外還購有《漢魏六朝名家集》第一集,共四十人。因此,多有重本。《書目答問》所列,只差諸葛亮一集。該集舊本,曾於舊書店遇到過,一時猶豫,交臂失之,並非忽視也。 近日友人送《前後出師表字帖》一本,翻到:「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之所以頹敗」一節,掩卷唏噓,幾至流涕。漢魏文章之可貴,即在於此。身世與政治相關聯,作家情感,密切國家民生,責任感很強。非同後來文人之只知哀歎自己也。另有《東漢文紀》一部,故宮印宛委別藏抄本。蓋從後漢書輯錄。兩漢文章,多賴史書以存,班、范有功焉。 唐、五代: 《王子安集》,木刻本 《駱臨海集》,中華書局近年印本 《幽憂子集》,四部叢刊本 《陳子昂集》,中華書局近年印本 《張曲江集》,廣東叢書本 《李太白集》,四部叢刊本,另有商務國學基本叢書本 《杜工部集》,湖北先正遺書本。另有《杜詩鏡銓》,四川木刻本,及傅正穀所贈中華書局排印本,又有《杜工部草堂詩箋》,叢書集成本。 《顏魯公集》,四部備要本 《劉隨州集》,同上 《毘陵集》四部叢刊本 《韓昌黎集》,涵芬樓排印本,兩函 《柳河東集》,蟫隱廬影印本,國學基本叢書本 《劉賓客文集》,叢書集成本 《張籍詩集》,中華近年印本 《李長吉歌詩》,四部叢刊本,文瑞樓石印本 《沈下賢集》,觀古堂匯刻書本 《李衛公會昌一品集》,叢書集成本 《元氏長慶集》,四部叢刊本 《白氏長慶集》,同上 《姚少監集》,四明叢書木刻本 《李義山詩文集》,石印兩函 《溫飛卿集》,四部備要本 《浣花集》,中華近年印本 《甲乙集》,四部叢刊本 《桂苑筆耕集》,四部叢刊本 《才調集》,同上 我藏唐集,與《書目答問》所列相校,互有出入,所差無幾。 此外有四部叢刊縮印本:《玉川子詩集》、《司空表聖文集詩集》、《玉山樵人集》、《皮子文藪》、《甫裡先生集》、《白蓮集》、《禪月集》、《浣花集》、《廣成集》。 又有《唐四家詩集》,包括:王輞川、孟襄陽、韋蘇州、柳柳州。胡丹風刻本。《宋本唐人合集》,包括高常侍、岑嘉州、王摩詰、孟浩然。醫學書局影印本。商務據汲古閣本《唐四名家集》,包括:竇群、李賀、杜荀鶴、吳融。《五唐人詩集》,包括:孟浩然、孟郊、李紳、溫庭筠、韓偓。《唐六名家集》,包括:常建、韋應物、王建、鮑溶、姚合、韓偓。 商務書印刷精良,帶有布套,書亦頗新。此外尚有《唐人選唐詩》及近年科學院文研所的《唐詩選》。總集有《全唐詩》、《唐文粹》。 其實,這些年,我很少讀詩詞。說不喜歡詩詞,是假的,但比起青年時期,是差一些了。我願意讀一些與我當前思想感情吻合的,有真實記載的書,讀一些能消愁解悶的,歷史經驗的書。按說在唐詩中,是可以找到一些篇什的。有時翻翻杜詩,也讀不下去。買了那麼多詩集,有很多是重複的,不是為了讀,而是為了藏。有些是慕名(汲古閣),有些是好古(宋本),有些是貪圖大而全(全唐)。 我的經驗是:人在書籍極端缺乏時,才能精讀、細讀,才能受益。古人借書、抄書,終於有成,這是有道理的。農村有句俗話,兒多不如兒少,兒少不如兒好。可以移用於讀書。 兒少、兒好,反可以得濟,書的道理相同。 對於唐文,還是讀了一些,可談些看法: 一、讀唐文,還是先讀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韓、柳、元、白的文章。元,詩不如白,但文章可讀。韓文雖以載道自居,而時見真感情,有時表現得很強烈、直率。這一點,與柳文不同。文章重比較,一比較就可以看出,他的弟子們,如李翱之輩,望塵莫及。 二、讀選本,過去我也反對過。其實,人生時間,實在有限,只能讀一些選本。選本讀細,也就很不容易。《唐文粹》,編選得還是不錯的。姚鉉在序文中說:「文有江而學有海,識於人而際於天。」又說:「志其學者,必探其道;探其道者,必詣其極。然後,隱而晦之,則金渾玉璞,君子之道也。發而明之,則龍飛虎變,大人之文也。」我一直是當做座右銘的。新的選本,常常注解不明,校對不精,弄不好還要終生受害。 三、對代表作家,有可能,要讀其全集。零碎文章,也不放過。這樣才能真正瞭解一個作家,一個時代。 四、要讀唐人傳奇,這是唐文的一種極致。 宋: 《蘇舜欽集》,中華書局近年印本 《司馬溫公文集》,叢書集成本 《歐陽文忠集》,商務國學基本叢書本 《元豐類稿》,四部叢刊本 《嘉祐集》,同上 《東坡七集》,四部備要本,另有施注蘇詩,小木刻本 《欒城集》,四部叢刊縮印本 《臨川集》,四部叢刊本 《山谷內外集》,小石印本 《淮海集》,四部叢刊縮印本 《誠齋集》,四部叢刊本 《渭南文集》、《劍南詩稿》,四部備要本 《葉適集》,中華近年印本 所藏與書目相校,相差已很多。北宋不到三分之一,南宋幾乎無有,只存三人。 宋之蘇氏父子,號稱文學大家。然清代學者王夫之,于所著宋論,屢屢譏評之,以為所學為申、商之術,志在顯達。 然存此心以為文,則有違藝術之道,如同水火之不相容。挾此術以從政,官亦很難做得好。多次失意,成就了蘇軾的文學事業。東坡在海南期間,在田間曾遇一送飯的老婦人,她對東坡說:「蘇內翰,你做了一場春夢!」春夢指的就是官場沉浮。蘇洵、蘇轍,雖有文集遺世,然于文學,均無多大建樹。秦、黃氣魄,亦無多少驚人之處。 文章一事,時代氣運,天人合一之說,不能不信,作家于天地(社會)接觸不廣,于義理(哲學),承受不深,則文章甚難做好。元明(元以異族統治,明以流氓政治)以後,文章已漸露浮淺,文人亦多輕薄。歸有明代大家,只有《項脊軒志》、《寒花葬志》少數篇章流傳。至明末,乃不得不推侯方域、錢謙益為文首。詩詞,小說,戲曲,尚可馳騁,深厚文章,則甚難尋覓矣。元、明、清文集,我收藏寥寥,不贅。 1990年6月28日 耕堂曰:今人之文集、文章多矣,餘擇善而從。亦有三不讀。 一、言不實者不讀。例如昨天還在為了某種目的,極力在歷史垃圾中,去搜求、探索、描述、研討、渲染、暴露「民族弱點」的人,今天又大言不慚地聲稱:要「弘揚」民族文化了。這樣人的文集、文章,不讀。 二、常有理者不讀。(常有理為趙樹理小說裡的人物。)這種人,「文革」時造反有理;動亂時,動亂有理;安定團結時,還是有理。常有理的人,最可怕,文章也最不可讀,因其隨時隨地在變化也。 三、文學托姐們的文章,不可讀。她們把不正確的,說成是正確的;把不對頭的,說成是對頭的;把沒有個性的,說成是有個性的;把沒有影響的,說成影響很大;把賠錢的,說成銷路很廣,或是已經脫銷,或是已行銷國外……這種人的文章,尤其不可讀,最沒有價值。 6月28日清晨附記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