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沈從文 > 新與舊 | 上頁 下頁
自殺(2)


  「得了。」

  小媛媛說,「飛!飛!」

  教授把懷中金表掏出一看,快到四點了。約會原定四點半,時間已不早,便站起身來預備過西屋浴室去洗手。

  小媛媛又說,「爸爸,飛!飛!」

  教授開玩笑似的向媛媛說,「是的,小媛媛,爸爸真要飛。」

  且舉起兩隻手作成翅膀展開的姿勢,逗引小媛媛。

  太太不作聲,抱了媛媛隨同教授出了客廳,到院子中去看向日葵。「葵藿有心終向日,楊花無力轉隨風。」數數它的數目,八朵,九朵,十三朵。一個不吉利的數目。於是把旁枝一朵小小的也加上了,湊成十四。

  雨後初晴,公園遊人特別多。園中樹枝恰如洗過一般新鮮,入目爽朗。教授在僻靜地方茶座下,找著了同事王先生。

  隨即又到了鬍子戴先生,左先生,高個子宋先生。幾人坐下來正討論到學校下半年本系人事上的種種變動,忽然有個小女孩子聲音喊「王伯伯,王伯伯。」女孩子年紀大約十一二歲,生長得長眉秀目,一條鼻子尤其美麗。到了王先生身邊,就說,「王伯伯,怎麼不到我姑媽家裡去玩?誰得罪了您?……這是誰?」(她向著那個大鬍子問)王先生便說,「這是戴伯伯。」

  女孩叫了一聲「戴伯伯」。掉頭來望著一個高個子,開口問,「這是誰?王伯伯。」王先生便說,「這是宋伯伯。」女孩照樣又叫了一聲「宋伯伯」。又指著另外一個鬍子問是誰,說是「左伯伯」,也叫了一聲「左伯伯」。

  末了這女孩子瞅定了教授,看了又看,「這是誰?王伯伯。」

  王先生說,「劉伯伯。」

  「劉伯伯?」女孩子估量了教授一下,「劉叔叔,」那麼輕輕的叫著。引得在座眾人一齊笑將起來。

  王先生說:「嗨,大蓮,怎麼劉伯伯叫劉叔叔?你上次不是在《北洋畫報》上見到一個美人,你說很歡喜她,樣子象媽媽,剪下來貼在鏡子上嗎?那就是劉伯母!」

  女孩子偏個小頭覷著教授,「王伯伯,真的嗎?」

  王先生說,「怎麼不是真的?你什麼時候同我去劉伯伯家裡,就可看看劉伯母。」

  「是真的嗎!」

  「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劉伯母家裡有小寶寶嗎?」

  「有一個小寶寶,你還可以去看看他家小寶寶,同小寶寶玩!」

  「好,趕明兒我就去。王伯伯,是真的嗎?」

  「你問劉伯伯!」

  小女孩很害羞似的把小嘴唇咬著,露出一排細細的潔白牙齒,望了教授好一會,儼然從教授神氣之間看出了一點秘密,忽然自言自語說道,「是真的!是真的!」

  「同王伯伯到我家裡來玩!」

  「好。」把頭點點,一隻燕子似的飛去了。

  小女孩子走後,王先生望著那小小背影,作了一個喟然歎息的動作。左教授問王先生,「那孩子是誰家的小孩子?」

  王先生半天不說話。

  幾人都為這小孩子迷惑了,接著都說這小孩子眉眼異常,與一般女孩子不同。經王先生說明,方知道原來這小孩子就是六年前在上海極有名的姚李案中的遺孽。母親原是個出名的美人,一個牙醫的女兒,嫁給闊公子李××。結婚後兩人情好異常,毫無芥蒂。不料結婚七年後,這女人忽然平白無故自殺了。自殺的原因既極曖昧,社會上皆以為必是男的另外有了鍾情的女子,但這種揣測卻毫無根據。男的此後生活且證明了個人的行為毫無瑕疵。

  於是另外又有了一種揣測,就是說女的愛了一個極其平凡的男子,或說是個有中表親的中學生,或說是一個畫家,這件事受各方面的牽制,女的因此自殺了。三年後男的抑鬱無聊,跑到黃山又自殺了。男的遺書中證明了女的自殺秘密還是另外一件事。至於另外一件事是什麼,男的遺書中卻說等到女孩子二十歲同人訂婚時可從一個文件中明白。兩人死後剩下的遺孤,被一個姑母帶過北京來住,她的姑父原來就是生物學家楊××。

  教授回到家中,同太太把晚飯吃過後,談閑天談到日裡在公園中見及的那個小女孩,且談到小女孩母親自殺的故事,以為很不可解。太太便說,「人類事情不可解的地方多得很,至於這種自殺,倒平平常常。」為什麼覺得平平常常,教授卻想不通。當時問太太,這平常指的是什麼意思。太太只笑笑,不說下去。

  到了晚上,教授個人在小書房中寫《人為什麼要自殺》那篇文章。翻了好些參考書,書中所討論到的一切學理,所舉證的一切事例,雖無一不備,可是思想一同日裡幾件人事接觸,便不知道真理應擱在那一方面比較適合了。

  教授想:一定的,有的自殺不可分類,置入經濟困難戀愛失敗,以及任何一類都不相宜。為了一種錯覺,一種幻想,一種屬￿生理心理兩方面驟然而來帶傳染性的(一本書中提出的一句話一個觀念)病症,也會自殺。為了奢侈(倘若這人憑理性認為揮霍生命是最大奢侈),也會自殺。但自殺的原因,若為了生存困難,為了經營商業或戀愛失敗,社會卻認為那是避責任與痛苦,因怯于堅忍生存而想到死,是件犯罪的行為。

  值得獎勵的自殺,必事到臨頭還頭腦清明,毫無異態。必承認生命是屬￿自己的,同時自己又是個很認識生命,愛惜生命的人,為了死可以達到某一個高尚的理想,完成某一種美麗的企圖,為了處置生命到一個美麗形式裡去,一死正類乎偉大戲劇或故事所不可少的情節,因此從從容容照計劃作去。這種自殺有的為求人類自由,文化進步,歷史改造,也有的是為一己;為使一己生命達到一個高點,社會皆認為難能可貴。然而童養媳偷偷的在土灶邊吞煙,與蘇格拉底在獄中喝那一杯毒藥,前者的死與後者的死,真正有什麼不同處?倘若某種人的死,為的是留給此後活人一個美或深的印象,我們對於許多這種死的印象,有時卻不如許多人類愚蠢行為來得更深切。為了怕生而去死的人很多,這種人近於懦。

  為了想生於別人印象裡而死的人也很多,這種人卻近於貪。

  「貪生怕死」是一句罵人的話,世界上還有「貪生不怕死」的人,作出的事是道德還是不道德?……自殺也許還有人是在一種純粹無所謂的情形下作的……完全無結論的思索。

  教授只覺得自己心中有點兒亂,有點兒胡塗。看看鐘已十二點過五分,面前一堆書,一片紙。燈光很溫柔的撫著花梨木桌面,一些小蟲在窗上或用腳輕輕的爬著,或用身體輕輕的撞著。一切那麼靜。一家人全入了睡鄉,廚子,保姆,小媛媛,皆已各自安靜的躺在鋪床上做夢了。教授把手中捏著那枝筆頭按著心部,仿佛聽一聲槍響,「叭」,完了。好象什麼都完了。把身體向椅背一仰,筆放下了。自訴似的心中說著:「我不是個樂於自殺的人,我是個性情懦怯逃避責任的人。

  然而,如今我完了。幸福,遠了。……什麼是幸福?人人都說我有個好妻子,便是今天李家那悲劇渣滓小女孩子,也居然把她的相片從畫報上剪下,時時那麼注目忘情的對望著。有一個愛她的大學生,為得不到她也去自殺過一次。有人可以從她的美麗上感覺幸福,又有人從她美麗上感到不幸。為什麼我同這個女子那麼貼近,反而把她看得平平常常,從不驚訝?」

  教授的小書房兼臥房,有一扇小小的黑門通過太太的臥房,這時節那扇小門,輕輕的被推開了。太太看看書房還有燈光,知道教授還未上床,把一隻白手向裡搖搖,且親昵溫柔說道:「怎不睡覺?還作事嗎?響了十二點,應當休息了。你聽,響雷了!天亮以前會落雨的。你要茶嗎?你寫些什麼?我來看看成不成?」

  教授不作聲。在門邊站著的太太於是又說:「為什麼老在桌邊?那文章不作,不成嗎?你要——」「我什麼都不要,寶貝。你睡去,我還有事情!」

  「什麼都不要,連我也不要了嗎?」

  「寶貝,我在作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