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錢玄同 > 文學之革命 | 上頁 下頁
施行教育不可迎合舊社會


  教育是教人研求真理的,不是教人做古人的奴隸的。

  教育是教人高尚人格的,不是教人干祿的。

  教育是改良社會的,不是迎合社會的。

  中國數千年來的教育,和上面所講的三句話,沒有一句不相反背。

  在民國紀元前十二年(公曆一九〇〇年)以前的教育不外乎兩種。

  (1)教人取消自己的人格,一味給古人做留聲機器或把自己鍛煉琢磨,造成一個假古董。所以他們的教育宗旨,就是什麼「誦法先王」、「希聖希賢」這些話。他們對於社會上一切事物的真理,都不去研求,只是照著古書上說過的話講,他們並非不敢研求,也非不願研求,實在是覺得古人已經說過的,我不該再去研求。要是偶然有個明白人,對於古人的議論,說幾句懷疑的話,像王充要「問孔」、「刺孟」,劉知幾要「疑古」、「惑經」,李贄說了「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一句話,大家便要罵他「大逆不道」、「宜正兩觀之誅」。這是教人只許做古人的奴隸,不許研究真理。

  (2)以前的小孩子,他的父母送他到書房裡去讀書,是希望他將來中狀元,做大官的。讀書就是做官的敲門磚。所以一部書中遇到考試不出題目的篇章,就刪去不讀。到了開筆做文章,就時刻打聽現在風行那一路的筆墨,好拼命的去學。一旦狀元大官到手,就把從前讀過的書完全丟掉,不再翻閱。這是教人讀了書為干祿之用。「高尚人格」,他們腦子裡本來沒有這四個字。

  紀元前十一年(一九〇一)到前一年(一九一一)學堂漸漸開了,科舉漸漸廢了。但是學堂裡所施的教育,實際上依然是崇拜古人,教人干祿,不過形式上總算是改良了一點。

  民國建立,學制改革,少數明白的人,前此因為滿清專制政府不許發揮正論,到這時候,可以昌言改革了。因此「教育應該研求真理,教育所以高尚人格」的話,近年以來,頗聽見有人在那裡講,我現在姑且不談。

  可是近年以來,教育界上忽然發生一種議論,說道「施行教育,不可違反了社會的習慣」。因此社會上不喜歡陽曆,學校裡就放陰曆年假。學生的父兄,不喜歡科學,學校裡就偏重讀古文。社會上不用筆算,學校裡就注重珠算。商人的信劄上有不通的套語,費解的文句,契約上有可笑的款式,迷信的字眼,學校裡也要去學他。學校注重工藝,原是極正當的辦法,但是做成的器具,全仿舊式,不肯稍稍改良,譬如做塊鎮紙或做個筆筒,必須刻上四個字,或一句詩。……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我還聽見有人說學校裡有學做壽序,祭文,哀啟,挽對,春聯的,因為這都是現在社會上常用的東西。

  這種議論,這種辦法,據我看來,實在是沒有道理的。

  有人問,「何以見得呢?」

  我說,現在先問:

  為什麼紀元前十四年(一八九八)有人要講變法維新?

  為什麼紀元前一年有人實行革命?

  我想大家一定答道,「因為舊法弄糟了,要用新法來改良的緣故。」

  我再來問:

  為什麼要廢科舉?

  為什麼要開學堂?

  我想大家一定答道,「因為舊教育弄糟了,要用新教育來改良的緣故。」

  那麼,這話就很容易講了。社會上不懂得陽曆、科學、筆算的好處,正要靠著學校來提倡,商人寫的信劄和契約,他自己不知道不通不對,正要靠著學校來改良。學校裡學了契合真理的學問,做成適用的文章,拿來改良社會,這才是正常的辦法,現在反說「我們做改良的事業,不可違反了不良的舊習慣」,你道這不是大笑話嗎?

  有人駁我道:「中國人是守舊慣了的。我們要做革新的事業,如其不願他們的舊習慣,恐怕就遇到許多阻力。所以在這過渡時代,這種敷衍舊習慣的辦法,也是不可少的。就像上面所舉的陰曆珠算幾項,雖說是不好,似乎也還沒有什麼大害,何妨將就他們一時呢。」

  我說,這話更不對了。你說陰曆、珠算等等沒有什麼大害,我以為殊不儘然。上面所舉的,只有珠算一項,算算零用賬和火食賬,還可用得。但若因此看輕筆算,那就大錯了。其餘幾項,害處甚多。陰曆陽曆,不能並用,若承認陰曆,便是反對陽曆,陽曆和民國紀年相關,反對陽曆,自然不能用民國紀年,有稱元年到八年為「壬子年……己未年。」但是這種稱呼,是「遺老」「遺少」們反對我們民國的暗號,我們民國講新教育的國民,可以承認他,沿用他的嗎?中國人因為必講求科學真理,信仰陰陽家一派的妖言,結果鬧出紀元前十二年拳匪之亂,國幾淪亡,自經這番創痛,才有人知道應提倡科學。自從民國建立,推翻帝制時代一切階級政治,而文章還是沿用二千年來的古文,這古文不但是已死的文章,和現在的語言不合,並且這種文章處處含有貴族質料,所以近年以來,有人提倡文學革命,主張用白話做文章,希望做成一種「民國時代的平民通俗文學」,這種議論漸漸可成事實。若學校裡為敷衍社會計,有輕科學,注重古文,這不是把十九年來一點新萌芽根本推翻,恢復拳匪以前的舊教育嗎?這兩項要是迎合社會,將來一定要鬧到清室復辟,拳匪再興,決不能說是沒有大害的。至於費解的信劄和契約刻詩的鎮紙和筆筒,前一項是文理不通文理不通,難道沒有害處嗎?後一項雖似無關弘旨,其實牢守舊式就是不肯進步的證據。這「不肯進步」四個字,是中國人的壞脾氣,二千年來,因為犯了這四個字的毛病,所以弄到現在這樣的糟,主張新教育的人,正該力除此弊,怎麼還說敷衍舊習慣呢。其他如做祝壽諛墓之文,不但滿紙虛言,違反「修辭立誠」之道,單就他信口瞎恭維一端而論,可不是養成他一種卑諂的劣根性,喪卻高尚的人格嗎?這是主張新教育的人應該提倡的嗎?

  諸公莫道我上面所說的話「小題大做」,「故作驚人之語」,要知道「涓涓不息,將成江河。」照現在教育界迎合社會現象看來,真要叫人悲觀,恐怕清室復辟、拳匪再興、不肯進步、喪卻人格這幾句話,要「不幸而言中」哩。諸公要知道,現在舊社會的思想和習慣,還是異常頑固、異常野蠻,和拳匪以前,絲毫沒有兩樣。若是主張新教育的人,沒有毅力去反抗舊社會,沒有熱誠去誘導舊社會,只知道敷衍舊社會,冀他不生阻力。那麼,我要奉告:社會將來要求諸公復古的事甚多哩。諸公能夠一一低首下心,去敷衍他們嗎?例如:

  他們反對天足,女學校裡就提倡纏足嗎?

  他們反對一夫一妻的制度,女學校裡就研究「妾婦之道」嗎?

  他們反對剪辮,男學校裡就提倡留辮嗎?

  他們反對鞠躬,學校裡就提倡磕頭打千嗎?

  他們反對制服,學校裡就提倡穿袍子馬褂嗎?

  假使這些事情一一都可敷衍,那就不必講什麼教育,開什麼學校,竟老老實實留起辮子來,讀《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幼學瓊林》、《四書》、《五經》、《東萊博議》、《古文觀止》、《綱鑒易知錄》、《廿一史約編》、《小題正鵠》、《能與集》、《青雲集》、《七家詩》。預備一旦科舉恢復,去考秀才、舉人、進士、翰林,著實爽快,著實「乾脆」。如其說:「這成什麼話」,那麼諸公就該知道——

  教育就是改良社會的,不是迎合社會的。

  現在世界上一切新理,諸公研究了認為正當的,在學校方面,應該積極提倡,冀青年學子依著去做。在社會方面,也該想法誘導冀其潛移默化,千萬不可「枉道而事人」,去敷衍那「烏煙瘴氣」的舊社會,幹那「賊夫人之子」的勾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