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政治報告討論後之結論 | 上頁 下頁
I.中國革命問題(1)


  我們如前天報告一樣分五段來說。首段和末段比較詳細,提到開始。第一部說到中國革命問題——性質和前途。(A)「無間斷革命」說[2]與工農民權革命說問題——「無間斷革命」說並非托洛斯基造的。布哈林同志在國際二月會議討論中國問題中說到:「如果像馬克思所說的無間斷革命,那麼這是說革命越往前走越往前進,革命之中的指導者越是更激烈的階級。如果如此說來,那麼俄國革命亦是無間斷的。」但是,在國際革命發展中,產生托洛斯基的理論,即以為俄國革命要麼不開始,要開始即社會主義革命。馬克思說德國革命可以發展到社會主義革命,而托洛斯基以為沒有沙皇政府即是工人政府,或是資產階級不能領導革命,所以便是社會主義革命。中央是反對托洛斯基的解釋的。中央以為中國革命向前發展必然要轉到社會主義革命。十一月會議時[3],只有彭述之提出革命是社會主義的革命,中央並未採納。此次大會中大家都明白了,不過有人提議改名為工農民權革命。關於這一問題,我可以說,中國革命在鼓動性質的文件或演說中,可以稱為工農革命。高呼「工農革命萬歲」是可以的,而且是應當的,但這並不是說明中國革命性質的名詞。等到說明性質,便必須指出資產階級性的民權主義革命。所以在宣傳教育上是必須說明,不能因為工人不懂,便拋棄幾十年來世界無產階級經驗所定出來的科學名詞(馬克思主義的)。——如果論中國革命的現實性質,且稱之為工農民權革命,而不說明它的資產階級性,那就是欺騙工人階級。(B)中國革命一般性質——現在中國革命還是(反資產階級的)資產階級民權革命,社會的主要內容是土地革命,有確定的生長(轉變)而成為社會主義革命的趨勢。這樣說法比較最妥當。如果僅說資產階級的民權革命,那麼一定引起多少不瞭解,且已有許多代表表示不瞭解(固然如國際第九次擴大會[4]不指出現在已不是資產階級性的民權革命而是無產階級性的社會主義革命,這是與托洛斯基同一錯誤),然而各地代表懷疑也是有根據的,就是在國際第七次、第八次擴大會[5]都已指出:一、中國革命現時階段是資產階級民權主義的;二、但有非資本主義發展的前途。可九次擴大會僅說前一半,後一半是不是取消了呢?至少在中國同志看來,不能不懷疑。當然,可以說國際的確沒有取消這一前途的意思,不過中國同志的確有不瞭解的根源。在這次大會上必須確切的指出來。布哈林同志報告中指出:「資產階級性的民權革命的階段,它將要轉變而為社會主義的無產階級革命」。布哈林同志和中央政治局談話時,說及九次擴大會對於中國問題的決議,僅指出目前策略的路線,用不著把過去決議再來詳細重複說。大會應該明確規定,現在還是資產階級民權革命階段,社會的主要內容是土地革命,有一確定趨向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在大會及布哈林同志的談話中,都可以聽到革命的轉變問題。布哈林同志重三複四說明,而同志們少注意到。對於中國革命的性質,一般的指出有轉變到社會主義的前途,但怎樣轉變呢?應加以研究。中國革命的現在階段,明顯的有它的特點:無產階級在反對中、外資本及反動統治的鬥爭之中,團結自己的力量,力求領導小資產階級群眾的反帝國主義及反軍閥統治的運動,尤其是要領導自發的農民鬥爭和暴動,盡可能的使這些暴動爭鬥有系統有覺悟,以引導土地革命及反帝國主義運動到底;如此去保障對於農民及小資產階級貧民的領導權而完成反帝國主義的資產階級性的民權革命,實行建立工農民主獨裁——蘇維埃政權;只有蘇維埃是從工農民權獨裁進於無產階級獨裁之最無流弊最容易最適當的方式。只有如此的資產階級性的民權主義革命——「工農之革命」勝利,方才能夠解放中國於帝國主義壓迫之下。「八七」時,政治決議案說左派國民黨政權形式是轉入無產階級獨裁的形式,這是非常錯誤的,這是對左派國民黨的估量錯誤。再則,現在真正實行土地革命,真正反帝,不會像五卅、省港罷工的形式而已,是要更劇烈的群眾行動,把帝國主義者從中國趕出去,消滅封建餘孽。沒有別的方法,只有武裝暴動,推翻現存政權,建立工農民權獨裁。革命當前的任務,是反帝,是土地革命,是建設工農民權獨裁的蘇維埃。所以現在階段是資產階級性的民權革命,此其一。再講中國革命中的轉變問題。工農民權獨裁制實現了,蘇維埃成功了,但重要的要轉入社會主義的革命,應當解釋清楚。仍拿布哈林同志的解釋和答覆來說比較清楚。在他論到中國革命之國際意義說:「如果中國革命的第一階段(民權階段)它是幫助各國工人階級爭政權的鬥爭,那麼,中國革命之社會主義階段,它將是世界工人階級爭政權的總鬥爭中之直接的組織部分,因為這時中國工人亦在直接爭政權——爭無產階級獨裁了……。」在論到中國革命現時階段的任務說:「現在的任務是要推翻豪紳、地主、資產階級的政權,而建立工農之平民的民權的獨裁制,這不是社會主義,不是無產階級獨裁制,然而這是一定的條件,便於後來進於無產階級獨裁制。這是從工農民權獨裁制進到無產階級獨裁制之一定的條件……。」在他論到中國革命將來轉變的形勢說:「中國革命的發展過程之中,伏著資產階級性的民權革命,必不可免的要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之成分,一是工人階級的領導權,二是革命要引起帝國主義方面強有力的抗拒和壓迫,於解決資產階級性的民權革命任務之際無疑義的就會有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之步驟。比如因反帝國主義爭鬥的劇烈,而不得不沒收大企業(未說是否外國資本的企業——秋白注),而且自己開始組織經營大生產(此即所謂超過資本主義的範圍,這當然還是將來的事——秋白注),即此便使革命開始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這是在將來。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土地革命與驅逐帝國主義者之兩大使命。中國革命在蘇聯革命勝利十年的時代,這種轉變是必然可能的。中國革命對於自己的資產階級將要從政治的推翻進於經濟的沒收。」對於中國的革命轉變,怎樣轉變,說到很清楚了。再,中國有否建設社會主義的可能?布哈林同志答覆說:「如果單單依靠中國的經濟基礎來獨立的建設社會主義,這亦許是很可疑的。如果革命的發展還能依靠別國勝利的無產階級幫助,那麼就有真正的社會主義革命的建設。」這樣把大會的懷疑、爭論,下一個正確的結論。我們可以一般的說,現在革命還是反帝國主義的資產階級民權革命,社會的主要內容是土地革命,這革命的完成及其完成的過程之中,就要有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可能,或者說客觀上確定的轉變而成社會主義革命的趨勢,這是第一點。第二點,現在還不是社會主義的革命,無論階級鬥爭如何劇烈,無論土地的沒收且分配了,土豪、劣紳殺盡了,還不是社會主義性的革命。有些同志懷疑,以為平分土地不是資產階級民權革命的任務,但是,就是土地國有還是資產階級民權革命的任務。革命的動力與革命的任務是不同的。周秀珠[6]同志說得非常清楚:「中國革命因國民黨的叛變改變了革命的動力,而革命的任務仍未改變,仍未完成」。革命的動力以前是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和農民,現在國民黨反動後,是無產階級和農民,但革命的任務沒改變。中國的獨立和統一,取消不平等條約,關稅自主,加上肅清封建餘孽,解決土地問題,以前是這樣,現在仍是這樣。不過革命已更進一步,更深入了,革命的動力改變了。所謂土地國有,並非社會主義。土地國有有三種方式:(1)封建時代的國有,即皇帝所有。有人講井田制度[7]是原始共產主義。孟子[8]說:「八家耕田,九份為公」。這不是共產制度而是農奴制,農民耕田,公侯享福,一點社會主義也沒有(公田之公,乃是指公侯伯子男之公)。(2)資本主義時代的國有,土地以前是公侯的,是land—lorld的,租用土地須給絕大地租,這當然是使資本主義發展受阻礙。如果土地國有,則「絕對地租」取消,資本家要開礦築路均可由國家的同意即可實行,使資本主義更易發展。這樣土地國有,不是社會主義。(3)如果國家的政權是無產階級的,大工業等主要經濟,是社會主義的,那麼土地國有是非資本主義的,是含有社會主義性了。(會場有人說:現在中國革命,是否可稱為工農兵民權革命呢?)還有些同志在宣傳上聽到「資產階級」四字總不高興,故提議改為工農兵民權革命,或工農民權革命。我已說過,不反對鼓動時改名,但在宣傳上不欺騙群眾,應該向工農耐性的解釋,應當把馬克思、列寧幾十年奮鬥得到的經驗應用。雖然一時不懂,但終久須懂得,不僅知識分子懂得放在口袋裡就算了,應使工農群眾都懂得:何以現在革命是資產階級性的。如在煽動時高喊「工農革命萬歲」無大關係,是可以的。以前一九一七年俄國革命時,常說「工農革命,工農政府」。記得有一件有趣的事:有一次列寧講演說「工農國家……」布哈林問「什麼國家」?列寧答說:「……工農國家……」。布哈林說工人國家。現與托洛斯基爭,謂慣用錯了,雖不反對工農革命名稱,但須解釋清楚革命的性質。

  【注】

  [2]1850年,馬克思、恩格斯在《中央委員會告共產主義者同盟書》中提出「無間斷革命」,即「不斷革命」理論。認為無產階級為了實現共產主義,必須經過一系列前後連續又互相區別的革命發展階段,無產階級政黨在指導革命時,應善於使前後兩個不同的革命階段緊密相連,在革命的前一階段為後一階段準備條件,以便在前一階段的鬥爭勝利後,不失時機地發展到後一階段。馬克思的這一理論,後來被托洛茨基所歪曲。1905年,托洛茨基所提出的「不斷革命論」,不僅否定農民的革命作用,反對工農聯盟,否定無產階級對農民的領導權,而且否認當時俄國革命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性質,主張跳過民主革命階段,直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

  [3]指1927年11月9日至10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

  [4]指1928年2月9日至25日在莫斯科舉行的共產國際執委會第九次全會。中國問題是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並專門成立了中國問題委員會,通過了斯大林、布哈林和向忠發、李震瀛聯合擬定的《關於中國問題的決議案》。批評了羅明那茲的「不斷革命論」,指出中國現階段的革命仍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性質。但決議將反對民族資產階級與反帝反封建並提,強調在中共黨內反對右傾,並對中共領導的農村遊擊戰爭錯誤地予以指責。

  [5]指1926年11月22日至12月16日舉行的共產國際執委會第七次全會和1927年5月舉行的共產國際執委會第八次全會。第七次全會通過《中國問題決議案》,強調中國革命目前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革命發展的重點是土地革命,要求中共和中國無產階級掌握革命的領導權,並努力爭取中國革命的非資本主義發展前途。第八次全會也通過《關於中國問題的決議》,認為蔣介石的反動標誌著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叛變和中國革命的局部失敗,但革命卻過渡到了更高的階段,強調中國革命必須發動群眾,在農村進行土地革命,同時強調應執行武裝工農群眾和改編現有軍隊的政策。

  [6]周秀珠,女,出席中共六大的廣東代表,並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六大後曾任中共中央婦女工作委員會秘書。

  [7]井田制度,殷周時代的一種土地制度。據《孟子》、《周禮》、《漢書》等記載,其內容大致為:土地為統治者所有,統治者將每方裡土地按「井」字形劃作九區,分配農民耕作;中一區為公田,余八區為私田,分授八夫(即八家);公田由八夫助耕,全部收穫繳統治者;男子成年受田,老、死還田,土地不能買賣。

  [8]孟子,戰國時思想家,儒家思孟學派的代表人物。鄒(今山東鄒縣東南)人。他一生以繼承孔子學說為職志,把孔子的仁學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主張實行「王道」,恢復井田制,分田制祿,強調重民。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