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中國革命中之爭論問題 | 上頁 下頁
第四節 童子師式的宣傳教育方法


  我們的對內教育,大半是注入的,而不是啟發的,本來「好為人師」的書生,一則喜歡打人家手心,二則喜歡充博學。所以如果有人捉他的白字,他一定要反臉的。小學生問三問四,尤其是他所討厭的。他知道有這麼一個公式:譬如說:「先宣傳,後組織,再暴動」,那麼「小學生們,拿這公式去讀熟,快來背罷」!如果學生問他:「為什麼,怎麼樣……那是什麼,這是什麼?」那麼,他必定再搖頭晃膀子,大背其他的公式,甚至於所答非所問。最後他說,這是列寧說的,「我即列寧,我難道會錯嗎?」這種教育當然不能使群眾迎受下去。至於對外宣傳,也是看輕群眾。「群眾只要簡單的口號。不好一次太多了,分著幾個階段來。」這種公式,第一是不能指示前途,而只是逐段應付環境,群眾反易拘泥;第二是不切事實。工人群眾尤其在革命行動時,他們的問題多著呢。五卅時我看見小沙渡工人站著讀牆上貼著的《商報》長篇大論的記載;他們心上要知道:「咱們的工友打傷幾個,怎樣打死的,如今怎樣了……商人怎樣辦法,工會怎樣辦法,『學生先生』怎樣辦法。英國要不要再開槍,再開槍怎樣的對付,不開槍又怎樣對付。」我們卻說他們簡單。如果我們還是這樣看輕群眾,我們的鼓動是收效很少的,這不是提高他們階級意識的辦法。再則,中央機關報上的政治鼓動,卻也太「複雜」了。其實也不「複雜」。不過總是多「分析」、「研究」,而沒有鼓動性。例如「分析」靳雲鶚怎樣要倒戈,怎樣暫時不能倒;研究北洋軍閥官僚出身是山東、直隸、安徽人居多,而南方軍人、政學系、聯省自治派之地主土豪代表,都是湖南人居多,革命黨人都是廣東人居多等。總之,偏重于多聞多見學博才高之表現居多,而鼓動群眾,激刺群眾太少!或是忠告右派的口氣太多,而激刺一般右派群眾的太少。至於理論宣傳,簡直不必談起。除譯書外,主觀上沒有真正分析中國實際狀況而宣傳主義的意志;根本上不願意適合一般文化程度,而自己用真正中國文來宣傳主義於一般能讀些書的群眾之中。為什麼?因為「我即列寧,我即主義,我已經懂了,放在肚子裡,逐段的抽出來,按公式教導黨部下級人員及群眾,以至於孫中山,如此這般,革命自然成功。至於他們那些人,沒有功夫來懂得全部理論和主義。」至於工人群眾中宣傳主義,簡直大家默認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智識很淺;再則,工人只要實際行動中生出階級覺悟來好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