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中國革命中之爭論問題 | 上頁 下頁
第一章 中國革命麼?


  ——中國經濟及社會階級略說與中國的國際狀況

  辛亥革命之後直到「五卅」運動,整整有十四年,表面上只看見各派軍閥的混戰,而不看見顯著的「歐洲式」的革命。十四年中孫中山的西南護法[5]及幾次的廣州政府[6]是否是一種革命現象?有人回答說:「自然是辛亥革命的客觀條件尚未成熟,遂成了流產:(國民黨)不懂得革命步驟即革命政策(按即「由宣傳而組織訓練而武裝暴動」之步驟),所以國民黨從開始起就幹所謂軍事運動,所以辛亥革命時與辛亥革命後,在國民黨面前都是幾個土匪頭子——軍閥滾來滾去。現在還是一樣。」(《嚮導》第八十六期,彭述之[7])又說:「現在國民黨之軍事行動,並不是武裝群眾,而是武裝強盜——軍閥」,所以自然就要認為國民黨應當「絕對的拋棄傳統的軍事行動,重新去找真正革命的群眾,走向真正革命的道路。」(《嚮導》第八十五期,彭述之,一九二四年九月作)既然如此,可見是承認這十四年中的國民黨運動,完全是假革命。然而也有別一種意見,就是說:「護法以來的南北戰爭,客觀上確能削弱北洋軍閥和憑藉這種軍閥的各帝國主義之勢力……那代表中國民族革命及大多數小資產階級民眾的革命運動,只能利用各派軍閥及各國帝國主義之間的衝突和互爭,做軍事上的應付。」(《新青年》月刊第二期,瞿秋白,一九二五年二月作)這兩種意見,顯然是對於「中國革命麼?」一個問題的兩種不同的答案。第一種是說:中國並無革命;第二種卻說:中國確有革命,不過是一種特殊的「非歐洲式的」革命。

  中國辛亥革命以後直到「五卅」運動之間,何以有這種特殊的軍事行動的中國式革命呢?何以這種「軍事行動」居然能逐漸促起反動軍閥之分化(馮玉祥倒戈[8])形成西北的國民軍[9];而且北方國民軍之形成促起國民會議的新式運動,並成為「五卅」民眾革命運動之前夜呢?這些歷史事實的原因,當然不能照唯心論派彭述之的解釋。述之說:「這種畸形混沌的中國,即有這種畸形混沌的革命党,自然有此畸形混沌的革命政策」——軍事行動。述之說這個原因,是在於國民黨:一、不認清群眾,二、不認識敵人,三、不瞭解革命步驟;此外還有許多「升官發財的思想」、「爭奪地盤的精神」等等。(見同上,即《嚮導》第八五及八六期)中國社會未必像述之那樣「畸形混沌」罷?我們要解釋這種「畸形混沌」的中國式革命,必須再略略說明中國的經濟狀況,各社會階級的力量及其國際關係。

  [5]西南護法,指孫中山領導粵、滇、桂、黔、川、湘諸省以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為目的進行的護法運動。

  [6]幾次的廣州政府,指1917年9月1日成立的以孫中山為大元帥的中華民國軍政府,1920年5月5日成立的以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的中華民國政府,1923年3月1日成立的陸海軍大元帥府以及1925年7月1日成立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7]彭述之(1895—1983),湖南寶慶(今邵陽)人。當時任中共中央委員、宣傳部主任,追隨陳獨秀,推行右傾投降主義路線。

  [8]馮玉祥倒戈,即北京政變。見本卷第150頁注21。

  [9]國民軍,見本卷第41頁注⑦、第286頁注⑤。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