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無產階級之哲學——唯物論 | 上頁 下頁 |
一 何為哲學 |
|
一、普通對於哲學認為是奧妙而迂腐的 普通談話裡我們要說某件事情是模糊複雜混雜的,便常常帶著笑說:「這是哲學。」不但如此,俄國話裡有一個字「Ahineya」,意思是「莫明其妙」。這字的來源是希臘文的「雅典」一字——便是幾千年前最早有哲學的地方。古代的莫斯科人說難懂而抽象的東西總叫做「雅典的聖智」——Afineya,因此而有「Ahineya」一字。 對於哲學,所以會有這種輕蔑訕笑的態度,是因為幾千年來的哲學,大半離實際生活太遠,完全是調文弄字,巧妙的文辭,誰也用不著的抽象概念之分析,後來便稱為「經院學問」(Scholatism)。通常看待哲學家,也仿佛都是可笑的書呆子,只會整天討論已經吃下肚的雞蛋,卻不懂得絲毫世故人情。這種對於哲學家式形而上學家、玄學家(Metaphisic)的觀點,在赫摩尼赤氏(Chermnitzer)[4]的寓言裡,形容得最明白了:這段寓言的題目,叫做「玄學家」——一個哲學家,掉在深坑裡,人家擲下一條繩子去救他;他卻大研究起來了:「繩子是什麼?——是簡單的麻線」;救他的人自然動氣了,回復他道:「人家的時間是寶貴的,我不能為你這個蠢貨枉費。你躺在坑裡罷,等我再來!」 二、古代哲學即為人類解釋宇宙之第一次的嘗試 對於哲學的這種態度,其實是非常之錯誤的,但是至今還傳播於廣泛的群眾之中。古代的時候,尤其是希臘,哲學的發現要算是人類思想上的一大進步,是人類第一次要想解釋外圍環境的嘗試,想研究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哲學一字,在希臘文中本是愛智識的意思,便是要勤求智識,想能有意識的對付四圍的環境和生活。 三、宗教之解釋宇宙是遷就治者階級的利益的 原人時代,或者簡直不問外圍世界的來源、性質和公律,到了後來,或者找著些宗教式的解釋。人在四方八面的危險之中,只看見惡意的自然力或者野獸(所謂洪水猛獸),於是他便以為這些東西和他自己一樣,是有意識的,不過比他自己厲害些罷了。因此,他滿腦子都裝著種種神道,只想求他們的慈悲,或是賄買欺騙他們,這樣一來,多數人便受儒牧祭司的統治;各種多神教的儒牧,因此便能成為人與神之間的交際員,他們仿佛會猜測天神的意旨,替天神接受祭禮,其實還不是他們自己接受! 可見原人對於外圍世界的一切現象還不會問他的原因和聯繫。原人只看見這些現象的各個事實:某種現象對於人是惡意的,某種現象對於人是無關係的。甚至於至今還有極大多數的人是這樣的,不問外界現象的意義和原因,只問這些現象對於自己是有利還是有害。 為什麼下雨,為什麼日出日落,為什麼鳥會飛,什麼是生,什麼是死,這類問題,有多少人發問呢?即使發問,答案也是很奇怪的:「天神要這樣罷了。」 宗教因為實際生活的需要而發生,那時,人已經漸漸的用思想支配那些惡意的自然力;後來因為儒牧神甫的傳說,宗教便成為解釋自然界現象為天神意旨之表示的嘗試。天神會干涉私人生活,會行賞罰。天神的意旨便算是人類禍福苦樂的原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法律和習慣——儒牧都用天神的意旨來解釋。天神規定不平等的剝削制度,貧富貴賤的不同。貧人的賞賜,至多只有在來世或陰間。這種死後的希望,使人相信神道和心靈的不死。因為如果沒有這點希望,那麼,貧人的生活簡直不可忍耐,便不願工作了。 四、古代科學之解釋宇宙是只根據於粗淺實用的 現代的科學之開始,也只是由於實際利益的需要。必須要醫治疾病和傷痛,要「嘗百草」而研究各種藥草的性質,研究人身的肢體和機體,然後才發生植物學和解剖學。最早的航海家,必須要觀察日月星辰以定四方,然後才發生天文學。古代埃及的人需要劃分田地,便發生幾何學——Geometry的本譯,就是「測地」之意。 五、哲學方是最古的解釋宇宙現象之因果的嘗試 只有哲學是純粹求知的需要之結果,是想要瞭解自然界以及人的作用,瞭解人生的意義和道德的規律,而且這些道德規律,要是各人之自由理智的推論的結果,而不要那儒牧所規定的。古代時常說:「驚奇者哲學之母。」宗教是由於畏懼而生;科學由於實用而興;哲學則由於探求一切之原因及意義而起——是人類精神最高尚的需要。哲學乃是古代智識於蒙昧之中尋求道路的明燈。 六、哲學是宗教束縛之解放的第一步 哲學思想方法之發現,就是人類從宗教束縛之下解放出來的第一步。從此人才問到宇宙之實質和意義,生命之起源,善惡之定義,以及其他類似的問題,而不依賴儒牧祭司式的答案;從此,才發生精神的及思想自由的鬥爭——這些鬥爭,每一社會中的進步階級,總得實行,以反抗反動的愚民政策。 七、哲學之第一步就是研究宇宙的本體 人類熱烈的思想,最初所接觸的是四圍環境的自然世界,就是後來各種科學所研究的問題,如天文學、生物學等。當時完全沒有科學的經驗,沒有切實的再四再三審查的實驗方法,因此,最早的哲學,只有任意猜度的結論,有時也很有些道理的。所以有許多地方,哲學總是真正科學的發源,所不同的便是:現代科學可以拿出證據,可以由經驗證明,為人人所公認;而當時哲學的學說卻只靠哲學家個人的聰明,僅僅根據各人才智的敏銳的思想;所以有幾多哲學家,便有幾多哲學的學派。 現時的宇宙,是否生來是這樣存在著的,還是從什麼東西構成的呢?如果是構成的,那麼,他的成分是怎樣的,是由一種物質造成的呢,還是由許多種物質造成的?宇宙是自然發生的呢?還是由天神製造的?為什麼許多東西,尤其是動植物,構造得這樣巧妙呢?我們能不能真切的知道外界的宇宙;一切現象的表現,是否是人人所應公認,各時代都是相同的呢? 這些問題,便是人類開始知道自由研究之後所想要找求答覆的問題,二千五百年前在希臘便發生了,所以希臘是近代哲學的祖國。歐洲最近二千年的哲學,一直是研究這些問題,不過形式上有所變更罷了——科學所得的成績不同,對於這些問題的答覆也就漸有不同,因此而近代哲學和希臘哲學日有差異罷了。 八、哲學之第二步則為研究人生問題 別一方面,哲學最早發生的時候,便有各種派別,互相爭執,因此,仿佛真正唯一的真理不能求得,所以必須先研究人類自己的精神,研究出人生的意義和職任——何況這些問題更加切近人生,人生的幸福全靠這些問題有正確的答案。第一個規定哲學有如此的職任,第一個使哲學從討論宇宙問題進而至於人生問題的,便是希臘大哲學家蘇格臘底(Socratēs)[5];這一派的哲學,後來有兩個最有名的哲學家:柏拉圖(Plato)[6]和亞裡士多德(Aristotelēs)[7]。 從此,每一哲學學派之中(就是每一對於宇宙和人生有全部解釋的哲學系統裡),都有研究人生意義和目的的問題,研究什麼是善惡,什麼是福利,怎樣可以求得福利,以及其他道德上的問題。 這樣,基督紀元前六世紀,亞裡士多德已經將當時的科學智識及哲學系統結合為一,使成整個兒的概念,又增加了他自己的研究,於是哲學便有完整的系統,包含下列的問題: 九、哲學之第一類問題為形而上學 第一,有形宇宙的實質是什麼,一切東西的實質是什麼?除開我們的錯覺之外,我們以外真實存在的是什麼?哲學的這一部分,包含人類心靈、天神和宇宙的問題,後來便稱為形而上學——因為這一章書在亞裡士多德集裡,編在物理學(Physic)之後,「Meta」就是「後」,Meta-Physic就是「形而上」,亦即「有形物質之後」的意思——當時的所謂「物理」Physic本是研究自然界及其公律的學問。 十、哲學之第二類問題為邏輯及認識論 第二,亞裡士多德時代,哲學中已經包含論理學——邏輯學,就是研究人類思想公律的學問,以及十九世紀以後所稱謂認識論的學問,就是研究我們怎樣迎受外界的感想,我們的知識是怎樣成就的,有多少份是真切而合於客觀的,是否各個人自己的感想是和其他人的感想同樣真實的。 十一、哲學之第三類問題為道德論 第三,哲學中還包含著道德問題,就是研究正當的幸福的生活,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社會的全體(後來這裡的一部分問題,成為社會學的對象)。 哲學有這三部分:形而上學、認識論、道德論,直到歐洲近代哲學複生,從十六七世紀到現在,也還是如此。 十二、文藝複生時代哲學的中興 希臘、羅馬文化崩敗之後,在中世紀時代,哲學成了「宗教之附庸」。愚昧的僧侶神甫是那時的「教育大家」,除他們之外,誰也不能擔任教育事業。後來各大城市發生了大學之後,初期的大學教授便把拉丁文的《亞裡士多德集》的譯本(譯得很壞)來研究,將他的思想和教會神甫的學說相調和附會。當時比較有勇氣的學者,要想獨立解決學術上的問題,便受教會的禁止和壓迫,常常受著非刑敲打,甚至於放在鍋子裡活活的燒死。但是實際生活日益發展。城市既發生,資產階級也發生。工業及技術的發達,要求真切的科學智識。十五六世紀就有種種新發見和新發明(美洲新大陸的發見,火藥、指南針、印書術的發明),以及重新整理的古代希臘哲學家的著述。於是歐洲人的眼界大廣,而文藝複生(Renaissance)時代便開始了。 中世紀的昏夢驚醒,哲學也就複生了。新興的資產階級之思想上的代表,得著許多新智識的幫助,亦從亞裡士多德的聖諭、賢訓及教會的武斷學說之下解放出來。許多獨立新創的哲學系統和派別因此發生,再從各種新的觀點上來猜測宇宙之大謎:究竟我們周圍世界是什麼,他的內部實質是什麼東西,他對於我們的關係,對於我們意識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十三、十六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之最重要的哲學家 當時自由思想之犧牲者意大利學者白魯諾(Giordano Bruno, 1548—1600)[8]為著自己的哲學見解而被教會神甫燒死在鍋中;還有法國人笛卡兒(René Descartes,1596—1650)[9]、荷蘭的猶太人斯賓諾莎(Benedictus Spinoza,1632—1677)[10]、英國人休謨(David Hume,1711—1776)[11]和洛克(John Locke,1632— 1704)[12]、德國人萊白尼慈(Gottfried W.Leibnitz,1646— 1716)[13]、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14]、黑智兒(Georg W.F.Hegel,1770—1831)[15]以及十八世紀法國唯物哲學家狄德洛(Denis Diderot,1713—1784)[16]、赫勒維齊(Claude A. Helvétius,1715—1771)[17]、霍勒巴黑(Holbach,1723—1789)[18]等——這些姓氏便是從十六世紀末年到十九世紀之初的最重要的哲學家,他們研究新的哲學問題而創立新的學派。他們的宇宙觀和人生觀雖然各自不同,可是差不多大家創立哲學學派的時候,都和當時並行發展的純正科學是不相關涉的。古代哲學有當時的科學為之先驅,這一時代的哲學呢,雖然部分的根據於科學,然而大致他們學說的結論和假定,都不是取之於科學及人類經驗,卻是出之于哲學家自己的頭腦,自己理智上的推論;因此,一般社會便以為哲學是無關實用而不切實際生活的。 十四、近代哲學則已成各種科學之綜合 直到十九世紀,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有了很大的發達,根本改變了我們對於宇宙及社會的智識,然後哲學的性質也隨之而改變。十九世紀中期以來,哲學便從獨立的思想部門,逐漸變成人類各部分智識,即各種科學之綜合與總和。這就是說,哲學仿佛要結算人類經驗的總帳,從各種科學裡找著某種共同的東西——一種統一的指導觀念,一種總的原則。但是現代哲學並不限於簡單的結算各科科學之總帳。他要比科學更進一步照他所找著的路徑,再進而測度科學尚未完全說明的宇宙秘密——只要探求這些秘密的材料,確實已經有了。 十五、哲學者綜合一切科學之總的宇宙觀也 這樣,現代之「科學的哲學」,是要依據於一切新的科學材料,綜合之於一個或幾個總觀念之後求得一整個兒的宇宙觀。而且現代哲學裡的中心問題,是實質與思想的關係問題,就是外物世界和內心世界的關係問題。 十六、哲學之兩大派別為唯心論及唯物論 我們的職任並不是述說各派重要的哲學學說;對於這種問題,即使沒有幾千卷,至少也已經有幾百卷長篇大論的著作。並且用不著我們來說。因為無論有幾多不同的哲學學說,各自都想有所獨創,但實際上從古以來只有兩個根本學派。這兩個派別,可以獨隱藏於哲學的種種式式的系統和理論裡,但是實際上都只有形式上的,變易程度上的不同,或是兩派學說之間的過渡。這根本的兩派學說便是:唯心論和唯物論。我們下一章便要來討論這一問題。 【注】 [4]赫摩尼赤(Chermnitzer),寓言、文學家。 [5]蘇格臘底,今譯蘇格拉底(Socratēs,公元前469—前399),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拉圖的老師。他的言行大抵見於他的學生柏拉圖的一些著作。 [6]柏拉圖(Plato,前427—前347),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學生,亞裡士多德的老師。他是歐洲哲學史上第一個有大量著作流傳下來的哲學家,主要著作有對話《斐多篇》、《西門尼德篇》、《智者篇》、《法律篇》等。 [7]亞裡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他對哲學、邏輯學、心理學、自然科學、政治學、倫理學、修辭學、美學等都有研究。恩格斯稱他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主要著作有《工具論》、《形而上學》、《物理學》、《倫理學》、《政治學》等。 [8]白魯諾,今譯布魯諾(Giordano Bruno,1548—1600),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哲學家、自然科學家。因反對經院哲學,主張人們有懷疑宗教教義的自由,被宗教裁判所處死刑,被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他接受並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太陽系只是無限宇宙中的一個天體系統。主要著作有《論原因、本原和一》、《論無限性、宇宙和諸世界》、《驅逐趾高氣揚的野獸》等。 [9]笛卡爾(René Descartes,1596—1650),法國哲學家、自然科學家,著有《方法談》、《形而上學的沉思》、《哲學原理》等。 [10]斯賓諾莎(Benedictus Spinoza,1632—1677),荷蘭唯物主義哲學家。著有《笛卡爾的〈哲學原理〉》、《神學政治論》、《倫理學》、《知性改進論》等。 [11]休謨(David Hume,1711—1776),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歷史學家、經濟學家。著有《英國史》(6卷)、《人性論》、《人類理解力研究》、《道德原則研究》、《宗教的自然史》等。 [12]洛克(John Locke,1632—1704),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論證了知識起源於感覺經驗的原則,反對「天賦觀念」說,認為觀念是從後天的經驗中獲得的。主要著作有《人類理智論》、《政府論》、《教育漫話》等。 [13]萊白尼慈,今譯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tz,1646—1716),德國自然科學家、數學家、唯心主義哲學家。著有《人類理智新論》、《神正論》、《單子論》等。 [14]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國哲學家,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創始人。著有《自然通史和天體論》、《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道德的形而上學》等。 [15]黑智兒,今譯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德國哲學家,德國古典唯心主義之集大成者。主要著作有《哲學全書》、《邏輯學》、《哲學史講演錄》、《歷史哲學講演錄》、《美學講演錄》等。 [16]狄德洛,今譯狄德羅(Denis Diderot,1713—1784),法國啟蒙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文學家。曾主持編纂《百科全書》,成為百科全書派進步思想家的領袖。著有《哲學思想錄》、《對自然的解釋》、《達蘭貝爾與狄德羅的談話》、《關於物質與運動的哲學原理》等。 [17]赫勒維齊,今譯愛爾維修(Claude Adrien Helvétius,1715—1771),法國啟蒙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百科全書派的重要成員。著有《精神論》、《論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等。 [18]霍勒巴黑,今譯霍爾巴赫(Paul Henri Dietrich d'Holbach,1723—1789),法國啟蒙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百科全書派的重要成員。著有《自然的體系》(本書譯作《自然系統》)、《社會的體系》、《被揭穿了的基督教》、《神聖的瘟疫》、《袖珍神學》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