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瞿秋白文集⑦ | 上頁 下頁
勞農俄國之國內商業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勞農政府實行新經濟政策以來,國內的經濟方針在於恢復大工業,國外則整理通商事業。然因久年封鎖,饑災戰禍,工業一時不能恢復舊狀,以進于極繁盛的國家資本主義,而與鄉村農民作「社會主義的」生產品交易。國外帝國主義的列強,眈眈相視,處處掣肘,暫不能多得原料機器之輔助,實業上的大進步還只能希望將來,所以經濟生活中還不得不賴「小生產者」之市場交易經濟。於是於去年年底,經濟恢復的過程,還只走到「國有商業」與「國家整頓金融」之一步,暫以此與國內小資本家競爭,以取得國家實際盡其分配責任之地位,同時獎勵私人企業以助其所不足,流動國內的經濟血脈,而漸漸提高國家之生產力。因此,若日諾亞、海牙兩會議[1]一時不能得大宗的助款於外,全國電氣化事業一時不能發達。至於能取小農個人生產制而代之于內,勞農政府經濟事業上的全副精神,暫時還只在「國內商業」。(海牙會議的消息不佳,大約不久就要無結果而散,仍舊是英德間的衝突作梗。)

  只看俄國商業史上一世紀上占極重要地位之下新城[2]市集,今年又復舊況,便可知其國內商業之現狀。「市集」本為東方亞洲式的商業組織,此字的來源,且為蒙古字,大概為定期市場。一年之中集各地商人于此,經營交易,少則幾日,多則幾月,即散歸各處,下期重起貿易。如此不永久的而局面卻往往很大的市場謂之「集」。後則參以歐化,遂每每帶有勸業會之性質,下新城市集,是俄國歷史上很有名的商場,在莫斯科西,沃木斯克[3]東,「下新城」即Nijoi Novgorod,音譯可作「尼燕郭洛德」。

  下新城市集本為俄東航路之要衝,向來是連貫「東」「西」之焦點,挽全俄經濟生活之脈絡,為「俄羅斯的漢口」。大陸商務與海岸不同,向來水道入大陸愈深,有賴於內地商埠愈甚,則工商之交貫愈利於內地的發展,俄國複爾嘉河[4]有此作用。複爾嘉河自北而南入于裡海,介於東歐及中央亞細亞之間,匯合此處各種亞歐民族之文化,商務的繁盛足繼古代之波斯[5]。最早市場之發生,約在第八、九世紀之時,其時在伊梯黎城,在霍薩王國[6]之京城,正在複爾嘉河口。此後漸漸依商務地理的公律,「大陸商務利於航路不利於陸路,航路之入內地愈深且愈密者愈佳。」遂沿此河面移向上流,因四圍集合之商人,于此無江河之網絡連系,沿複爾嘉河者固有可集舟,其他各地來此當用輜車,所費既多又甚危險。所以至第九、十世紀之時,商務市場已移至當時波勒迦爾王國[7],正當複爾嘉河與嘉馬河交流之地,此處不但地近中央,而且值兩河之交流,航道更便內地之貨物。

  十四世紀時,複爾嘉、嘉馬兩河交匯點之商務衰落,遂欲恢復之於複爾嘉與沃嘉兩河交匯的下新城,然因當時組織薄弱,不久即消滅——此中封建制度之諸侯國界也是一層障礙。於是十四世紀,韃靼(蒙古)勢力正尚盤據東西伯利亞嘉贊王國[8]等處,因而「市集」之制發生,地點即在嘉贊。此後漸入莫斯科王國[9]統一全俄排除韃靼之期。莫斯科王華西黎第三[10]欲奪鄰國之商務,特設一市集于華西黎蘇爾斯克[11],正當莫斯科王國與嘉贊王國交界之地,以與嘉贊對抗。然而嘉贊王國至一五五二年方亡,在此期間,莫斯科王國之「市集」,始終未能振興——嘉贊本亦當複爾嘉與嘉馬二河交流之處。

  十六世紀下半期,嘉贊王國已滅,「市集」方自嘉贊移至馬嘉裡葉夫慈勒托夫寺[12]——離下新城八十俄裡。十九世紀,經過許多爭執,方將「市集」遷至下新城,從此一世紀以來,每年十個月空著,冷冷清清,兩個月開著,舟車輻輳,商貨雲集。

  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下新城已成「東」「西」會合之所,正與一千年前複爾嘉河岸各埠相同,人情風俗已變,貨物及經商方法幾經改革,而交易的各民族仍舊,韃靼、嘉爾美、蒲哈爾、波斯、黑華[13]等。

  從此直至一九一八年為止,總共已有一百零一年,一九一八年時國內戰爭爆發,革命怒潮所播,下新城商務停止。現在的勞農政府走向新道路,實行商品交易的分配製——這本是新經濟政策的原則,如以西歐而論,當然因技術工業的發展,已經用不著「市集」制度的商場——舊風俗已經消滅了。然而通常工業發達國家的商務,往往只須郵、電、銀行,便可大宗交易,大概買賣都是工廠生製品,可以看「樣本」照辦。若在俄國經濟狀況之下,大半都是原料或半生貨,非得有「市集」挑閱各件,不能行貿易——譬如皮貨,每一張皮子,有每一張的好處,有每一張的缺點,決不是看「樣本」所能辦得到的;所以俄國國內商業,不但東方各民族,就是俄國人的貨物也缺不了這市集制度。

  固然,以前的下新城市集規模非常之大,現時立刻恢復舊觀是不可能的,其中鋪面、房屋、貨棧等亟須修繕,再則交通方面航路的民船汽船,陸路的鐵道,革命以來停滯的居多,亟待整頓。此次勞農政府之計劃,僅僅恢復戰前規模十分之一二,國家銀行也趕辦下新城分行,以便承辦「信託」事業。戰前所有私人銀行,在下新城自有分行外,當市集之期,在當地另設直接匯兌處,革命之後商人于小買賣,國家分配機關久不用商業原則,所以往往不經銀行,直接交兌。此次下新城市集,國家銀行正要努力振興信託事業,恢復金融之樞紐。

  今年是革命後第一次的開張(照舊例自七月一日起至九月一日止),西歐各國來辦貨的也許很少,然而俄國國內經濟照此日益發達,將來必定能重新恢復下新城「東西交貫地」之地位。新俄羅斯的經濟生活,一時還當大有賴於此呢。

  國家機關參與此市集者共有國立托辣斯及新提嘉[14]四十八,各區經濟總會二十三,各省供給機關之商業部二十一,國民經濟省蘇維埃三十二,其他機關十三(食糧委員會、農業省分部、通商省分部等),協作社亦大活動,國家機關及私人商號之貿易外,協作社從中處中介的地位,有極大的作用。現在政府為國家經濟機關、協作社、私人商號所預備的運貨車輛,總共約一千零八十至一千一百七十輛火車,其中全俄消費總會卻占二百五十輛,這是戰前所未有的。貨物的種類大約為機器、工廠手工業製品、苧麻、皮貨、書籍、米、果、魚、車軸油、木匙、手套、套鞋等等,大概俄羅斯民族方面工業品居多,東方民族方面原料食糧居多,而他們的手藝製品也不在少數。國內工業,戰前政府機關是絕無勢力的,現在市集上最重要的買者卻是國立工廠。市集之國外貿易與東方各國尤甚,波斯、阿富汗以及在俄國聯邦內的黑華、蒲哈爾、亞奏白裳[15],特與俄國及中央政府訂定特約,大批貨物運到,如絲、棉、毛、皮、地氈等等,西歐諸國中,如德國的皮貨公司向來是靠俄國貨源的,都經通商人民委員會專辦。

  下新城市集一九二二年七月至九月第一次的開張,暫且以獎勵實業起見,是免稅的,據最高國民經濟蘇維埃議長白葛達諾夫[16]說,市集之職任有三:

  (一)勸業會之獎勵性質。如以交通發達之國家而論,似可不必有此市集制度,然而德國之先例,已見交通發達之國,有時亦不能無「市集」,本可有一種勸業賽會的性質。現在勞農政府各種經濟機關,國內有企業的製造品,也可謂受一番試驗,然後知道某種企業之製品當如何改良,銷售何處,數量多少,以定有計劃有組織的經費預算。列寧說:「現在俄國共產黨趕緊要進初等商業學校!」這就是。

  (二)國內商務之疏通。國內必有地理的分業,各區相互的交易,全賴每年有無一次市集,如得疏通其生產之血脈。西伯利亞、土耳其斯坦[17]、莫斯科工業區、彼得堡林業區、高加索果釀區等等,相交相貫於此,實踐上才能顯現消費與生產之對比。此外國家銀行亦得借此而輸入其勢力於小生產經濟中。

  (三)國外經濟之關鍵。再以波斯中央亞細亞一帶,歷史上向賴下新城商場,以得歐俄之工業品,而西歐方面一部分也賴此而取東方之原料,此一「市集」之恢復,又可為東西交貫之關鍵雲。

  原載1922年9月19日上海《時事新報》

  署名:瞿秋白

  注釋

  [1]日諾亞會議,即熱那亞會議。熱那亞會議與海牙會議先後於1922年4、5月及6、7月間舉行,討論戰後國際經濟和財政問題。蘇俄力圖通過會議改善國際地位,同資本主義國家建立正常貿易關係,加速國民經濟的恢復工作;由於英法等帝國主義國家堅持要蘇俄償還沙皇政府的債務和歸還已被沒收的外國企業與財產,會議未達成任何協議。

  [2]下新城,即下諾夫哥羅德,1932年後改為高爾基市。

  [3]沃木斯克,今譯鄂木斯克。

  [4]複爾嘉河,今譯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的河流,蘇聯內河航運幹道。

  [5]波斯,今伊朗。

  [6]霍薩王國,今譯可薩王國。7至9世紀時處於伏爾加河下游的獨立國家。首府為伊提耳(本文譯作伊梯黎)。

  [7]波勒迦爾王國,今譯保加里亞王國。10至14世紀地處伏爾加河中游和卡馬河一帶的獨立國家。首府為保加爾。

  [8]嘉贊王國,今譯喀山王國。15至16世紀伏爾加河中游的封建國家,由金帳汗國分離出來而建立。首府喀山(本文譯作嘉贊)。

  [9]莫斯科王國,14至15世紀東北羅斯的封建國家。首府莫斯科。

  [10]華西黎第三,今譯華西裡三世(Василий Ⅲ Иванoвич,1479—1553),1505年為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之子,在吞併了普斯科夫(1510)、斯摩棱斯克(1514)和梁贊(1521)之後,以莫斯科為中心統一了羅斯。

  [11]華西黎蘇爾斯克,今譯瓦西裡蘇爾斯克。俄國城鎮,伏爾加河碼頭,靠近蘇拉河流入伏爾加河的匯流處。

  [12]馬嘉裡葉夫慈勒托夫寺,今譯馬卡裡耶夫慈勒托夫寺,在今高爾基州雷斯沃區馬卡裡耶夫鎮。俄國16世紀中期至1816年每年7月在此寺院附近舉辦集市。

  [13]韃靼,即蒙古族;嘉爾美,今譯加爾美民族;蒲哈爾,今譯布哈拉民族;波斯,即伊朗民族;黑華,今譯希瓦民族。

  [14]托辣斯、新提嘉,今譯托拉斯、辛迪加,一般為資本主義壟斷組織的高級的及普通的組織形式。蘇聯在新經濟政策初期,也採用這兩種組織形式,以便集中地管理和組織國家企業的生產活動。

  [15]亞奏白裳,今譯阿塞拜疆。

  [16]白葛達諾夫,今譯波格丹諾夫。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