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瞿秋白文集⑦ | 上頁 下頁
吉安的取得和喪失


  ——立三同志路線對於蘇維埃區域的影響(一九三〇年十二月四日)

  長沙戰爭[1]之後,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三軍在十月四日取得吉安。吉安是贛西南三十多縣蘇維埃區域裡的大城市,吉安的取得,對於這一個蘇維埃區域的鞏固,有很大的意義的,因為蘇維埃的吉安,應當成為這一區域的政治中心。不但如此,吉安的取得,雖然仍舊不是城內工人群眾的鬥爭和紅軍的進攻互相聯繫配合的力量,可是,的確是極廣大的農民群眾自己的發動,同著紅軍共同作戰的成功。這樣,吉安周圍早已有二三十縣的蘇維埃區域,吉安地方的農民群眾已經堅決的起來鬥爭,吉安城內的工人和貧民群眾,顯然是站在紅軍方面……總之,蘇維埃的吉安,有充分的群眾基礎。這裡,很明顯的,共產黨應當領導贛西南的蘇維埃:去組織團結革命的根據地,聯合當地許多蘇維埃區域(三十多縣之中,還有二十縣的縣城是在反動統治之下,在中間隔離著),鞏固已得的勝利,更徹底的實行真正貧農、中農的土地革命……這樣去組織後方,引進後備軍,有組織的運用適當的戰術,指揮紅軍的作戰,指揮農民赤衛隊的遊擊戰鬥,打破敵人的「圍剿」,而有陣地的向外擴大,有後方的向前進攻。——這是共產國際所指示的路線。

  但是,十一月十八日吉安就失掉了。

  這難道是因為當地群眾沒有起來鬥爭,難道因為群眾的力量不足以鞏固吉安的勝利?不是的。這難道是因為紅軍的力量太小?亦不是的。——吉安在第四軍之外,還有第三軍、第十二軍、第二十軍,而在贛南還有第二十二軍。這是因為當地的黨部沒有正確的路線去領導。恰恰相反,當地領導鬥爭的路線,恰好還是和共產國際相反的立三同志的路線。——今年六月中國共產黨中央的政治議決案[2]裡的方針,就在立三同志路線的領導影響之下,離開了共產國際的路線。贛西南黨部和第一集團軍(紅軍第三、第四軍)的党的領導機關,在這種違反共產國際的路線指導之下,就沒有去領導群眾和紅軍切實執行真正進攻的現實的革命任務。這就引導到冒險和失敗。

  事實是這樣:當地党的領導機關決定攻取吉安和此後的領導鬥爭的方針,是遵照著中央的六月議決案和七八月間的指示信的。因此,吉安取得之後,在十月七日他們經過江西省蘇維埃大會通過了一個議決案,說:

  如果認為吉安暴動的完成,便是贛西南革命的完成,以為可以保持這一勝利,那麼,必然會遭受敵人階級殘酷的進攻,結果,革命定會慘敗下來;因此一刻不停的進攻南昌、九江,是全江西革命群眾緊迫的實際任務……這是鞏固蘇維埃政權勝利的主要條件。

  這種方針之下,他們在十月十四日就把第三、第四、第十二軍全部開拔,離開吉安,党的領導機關(贛西南特委),以及極草率成立的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亦都隨著軍隊出發。吉安城內只留第二十軍,並且十月十四日的決定,說第二十軍也只留在吉安「工作一短時間,即行北上」。甚至於對於贛南的第二十二軍,也是決定「在攻下贛州或對贛州『暴動』(?)作一佈置後,即行北上」。不但如此,他們在吉安取得之後,除掉實行「肅清反革命派」的工作之外,其他的組織群眾、鞏固蘇維埃政權的重要任務,都沒有注意,至少是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因為他們認為鞏固的「主要條件」就是「一刻不停留的進攻南昌、九江」。他們決定「擴大紅軍到一百萬……現在(十月半)軍隊出發後,繼續徵調新兵往前方送去」。這樣,一則完全不顧到紅軍質量上的改造,而只是空想極端誇張的擴大,二則將後方群眾工作的中心完完全全限於「徵調新兵」。因此,——紅軍完全離開吉安,群眾的鬥爭組織和地方武裝完全忽視,紅軍在前方作戰:又是一忽兒攻樟樹,一忽兒又轉到撫州,只想找一條路打到南昌去,……這種形勢之下,敵人的軍隊自然很容易的把吉安奪去了。

  不能有組織的進行革命戰爭,發動群眾,鞏固後方,堅強紅軍……而且放棄了後方,脫離了群眾,完全不估計敵我力量的對比,只在努力於所謂「勢如破竹」的進攻南昌、九江,這是盲動冒險;因為這種路線,就受到了吉安的失敗。

  這種路線的基礎,正是完全反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反對布爾塞維克主義的立三同志的理論。只看江西省蘇維埃大會的議決案說:

  全世界、全國、全省革命形勢是整個的統治階級日益走向崩潰死亡的末路……全國全世界的蘇維埃的政權,無疑的要在這一個革命「高潮」(直接革命形勢)之中湧現出來。……豪紳、資產階級、軍閥、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完全不能支持。

  這正是立三同志的理論和三中全會以前中央六月議決案時期的立場。這種路線對於蘇維埃區域實際鬥爭的影響,在吉安的例子上,暴露得十分明顯。因為有「全世界全國直接革命形勢已經成熟」的理論,所以就有「一刻不停留」贛西南全部革命力量去進攻南昌、九江的實際政策。但是,是不是可以說:這只是簡單的對於形勢的過分估量呢?不能夠的。實際上,這是完全不相信革命的力量,因此,不去組織群眾,領導群眾鬥爭,鞏固得到的勝利,而進一步的實行真正的進攻。這種路線,是預先斷定了沒有取得南昌、九江的「主要條件」,就絕對不能鞏固吉安,而且必定是「革命慘敗下來」,因此,而實行拚命的政策。這種政策的出發點完全是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這顯然是和共產國際路線互相矛盾互相對立而不能並存的。

  事實上,不但鞏固吉安並不需立刻取得南昌、九江的所謂「主要條件」,而且現在吉安的喪失,也決不就是「革命一定要慘敗下來」。現在,只有在共產國際的路線之下,去執行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建設真正的紅軍,建立堅強的蘇維埃政府,在非蘇維埃區域之中組織群眾的經濟政治戰鬥;」「武裝暴動的方針是定下了的了。建立蘇維埃政府的意義,就在於中國共產黨正在走向大城市以及最大城市的武裝暴動。然而不估計具體環境,不分析現在大城市中力量的對比,而組織暴動,這就不是列寧主義,而是盲動主義。必須用全力動員群眾,為著部分要求而鬥爭,這樣去準備群眾選擇最好的時機來暴動;這是對於階級敵人的真正進攻。」「只有這樣,才能夠準備工業中心的大城市的發動,由暴動起來的工人和紅軍佔領這些城市。」吉安喪失之後,江西的革命鬥爭只有在共產國際的路線之下,這樣去組織群眾和紅軍反對國民黨進攻的鬥爭,才能取得勝利,而且一定可以取得勝利。為什麼?因為共產國際的路線是真正進攻的路線。這種進攻路線之下的領導群眾鬥爭的任務的徹底執行,才是重新取得吉安,鞏固擴大贛西南蘇維埃區域的保證,而且也是將來真正取得南昌、九江的保證。如果想把共產國際的路線,解釋成為退卻的路線,就算說是暫時退卻的路線,譬如說現在應當割據保守,分散紅軍等等,那就是最有害的右傾機會主義的企圖。

  原載1930年12月9日《實話》第2號

  署名:秋白

  注釋

  [1]長沙戰爭,見本卷第31頁注21。

  [2]六月議決案,即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的「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的決議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