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瞿秋白文集⑥ | 上頁 下頁
中國革命和農民運動的策略(8)


  八

  現在中國繼續發展著的農民運動,大半還是政治上不覺悟的運動,可是必然是反對現存秩序的,也就是反對封建豪紳的統治的。中國共產黨任務之一,就是贊助一切革命的反對現存政治社會秩序的群眾運動:因此,中國共產黨應當竭力去贊助一般農民自發的鬥爭,並且肅清這種農民運動裡的反動性的混合物,而顯明他的革命的民權主義的內容,從富農小豪紳手裡,爭取這些運動的領導權,發展農民的革命意識,即引導他們的民權要求到底。根據正確的戰術路線和策略方針,黨的具體的任務,應當是:

  第一,廣大的工農民眾之中宣傳:中國共產黨認為自己的任務,是最努力的贊助農民的一切革命運動,改善農民生活狀況的一切行動,直到農民蘇維埃的創立和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沒收官有的寺院的……土地。

  第二,揭破國民黨和各派軍閥,以及汪陳派第三黨的「改良主義」的欺騙宣傳。實行極廣大的反對軍閥混戰的有系統的宣傳運動;提出中心的宣傳性質的口號:「變軍閥戰爭為民眾反對軍閥的階級戰爭;變各派豪紳資產階級的混戰為工農反對豪紳資產階級的戰爭」;反對資產階級及其走狗的一切和平主義的欺騙宣傳。農民之中的反帝國主義宣傳,應當要擴大,並有系統的進行,要和土地革命的宣傳聯絡起來。

  組織各種各式的農民團體,如俱樂部,體育會等,名稱可以是極不一致的,主要的是農民運動幹部的公開形式,——只要有多少的可能,便要利用多少公開的方式,目的卻是一定要是團結秘密的小組,做農民委員會的核心。贊助農民運動的一切部分要求,如反對苛捐雜稅,要求減租減稅,取消高利債務,要求發給饑民米糧,要求增加米糧,要求發給衣服等等」。這些運動,都應當是群眾的行動,而且要隨時在組織上鞏固黨的影響。

  第三,對於農民,提出組織農民委員會的必要:提出改組國民黨官辦的農民協會,為鄉村一般農民群眾選舉的農民委員會的必要(如果有官辦的或國民黨左派的農民協會)。農民委員會應當是下層群眾鬥爭的直接機關,應當從鬥爭之中,部分要求運動之中產生出來,執行反對國民黨政府軍閥和地主的鬥爭,而成為集中群眾革命力量的中心。真正群眾的遊擊戰爭勝利的時候,農民委員會變成農民代表會議(蘇維埃)。

  第四,特別注意農民秘密結社的運動,必參加進去工作;在這種武裝農民之中發展党的影響,爭取群眾而和反動領袖鬥爭;鞏固其中黨的影響,必須組織無党農民團結在黨團的周圍,提出正確的口號和政綱,和富農小豪紳的領袖爭取運動的領導權。

  第五,真正有群眾發動的地方,為著動搖豪紳資產階級的國民黨政權起見,號召農民和農村無產階級起來實行各種政治示威,同盟抗稅抗租,反對拉夫拉車,反抗政府官廳的命令,一直到組織遊擊戰爭;但是,沒有群眾直接革命鬥爭的時機,或者顯然不利的環境,就不可以組織遊擊戰爭。

  第六,軍閥混戰的場合裡,要發展蘇維埃區域,特別加緊兵士運動,使他和一般農民運動聯絡起來。組織並且盡可能的擴大農軍(小的工農革命軍),運用遊擊戰術,避開過於大的敵軍,而襲擊反動武裝的小隊伍。

  一切佈置的方針,是要有系統的造成區域政權以及一省幾省蘇維埃政權的條件——要注意這個雖然比較遙遠的前途。

  第七,獨立組織農村的無產階級(雇農工會),吸引農婦兒童加入,力求這種組織和城市無產階級結合起來。雇農工會的代表參加農民委員會農民代表會議的執行委員會;保證農民委員會或農民代表會議裡無產階級的領導權。

  領導農村工人及鄉村手工工人的經濟鬥爭,要求改良勞動條件,增加工資等等。

  第八,開始在甘肅,內蒙,新疆等農民牧民之中,尤其是在回族農民之中的工作,除出適合於蒙回各區特殊情形的土地要求之外,特別注意我黨民族問題政綱的廣大宣傳。

  第九,為著密切聯合城市工人運動和鄉村農民運動起見,某一工人組織和某一農民組織發生固定的「兄弟團體」(Chef)的關係(定期派送代表,幫助工作,特定宣傳,收集材料等),——亦是可以運用的具體辦法之一。這可以增高農民運動的有組織性,並且提高農民團體的政治覺悟。

  中國農民的分化,更明顯的並不能夠消滅地主和農民的主要矛盾,而是使貧農半無產階級都更加接近城市的無產階級,不用說鄉村的無產階級了。至於恐怕農民之中,除半地主富農的分化之外,還有資本主義的分化,就會完結資產階級民權革命,因而完全否認這一種分化,那更是沒有理由。主要的是要城市無產階級,能夠領導農民推翻豪紳地主的統治,能夠在將要到來的革命的新高潮裡,執行這一「總的民權主義襲擊」的領袖的責任。我們和列寧對於俄國革命一樣,而且更加有權利說:我們利用農民對於紳商地主以及帝國主義的勝利,不是去幫助富農反對農村無產階級的鬥爭,而是和世界無產階級聯合,往前向著社會主義革命進行。

  原載1930年5月15日《布爾什維克》第3卷第4、5期合刊

  署名:秋白

  注釋

  [1]武漢時代,見本卷第276頁注⑩。

  [2]五卅,即1925年五卅運動。

  [3]八七會議,指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4]彼彼兒,見本卷第97頁注⑦。

  [5]共產國際第六次世界大會,見本卷第325頁注①。

  [6]廣州暴動,即1927年12月廣州起義。

  [7]民粹派,俄國革命運動中的小資產階級派別,產生於19世紀60—70年代。他們提出「到民間去」的口號,主張發動農民推翻沙皇專制制度;他們之中的一些人主張採取暗殺恐怖手段加快社會改革。

  [8]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大會,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開。

  [9]史太林,今譯斯大林。引文今譯文參見《斯大林全集》第9卷第218頁。

  [10]青天白日旗,見本卷第80頁注22。

  [11]蔣桂和蔣馮戰爭,指蔣介石先後同桂系和馮玉祥發生的戰爭。見本卷第276頁注⑦和第376頁注⑩。

  [12]斯托柳賓,今譯斯托雷平,見本卷第97頁注⑨。

  [13]南京政府統一中國,張學良東北易幟後,南京政府宣佈全國統一。

  [14]武漢政府,參見本卷第276頁注⑩。

  [15]二五減租,見本卷第81頁注34。

  [16]《新聞報》,見本卷第351頁注⑨。

  [17]北京政府,即北洋軍閥政府。見本卷第325頁注⑥。

  [18]英國保守黨,前身為1679年形成的托利黨,1833年改現名。它代表壟斷資產階級和大地主的利益。1868年起同自由黨輪流執政。1922年後,同工党形成兩黨輪流執政的制度。

  自由黨,前身為1679年形成的輝格黨,1839年改現名,代表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經濟上主張自由貿易,政治上標榜自由主義。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同保守黨輪流執政,1922年後喪失執政地位,成為第三黨。

  [19]朱毛的遊擊隊。指朱德、毛澤東所領導的工農革命軍,當時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一帶活動。

  [20]紅槍會、大刀會、小刀會,見本卷第15頁注⑩。

  [21]此段發表時同原稿變動較大。

  [22]青天白日主義,指國民黨所奉行的主義。

  [23]一九〇五年革命,即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24]鮑威爾,見本卷第403頁注22。

  [25]汪陳派,即汪精衛、陳公博的國民黨改組派。見本卷第327頁注24。

  [26]第三党,指鄧演達等組成的國民黨行動委員會。

  [27]指1929年6月7日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就農民問題給中共中央的信。

  [28]馬爾誇夫,今譯馬爾柯夫(Николай Евгеньевич Марков,生於1866年),沙俄反動政治家,大地主,杜馬中的極右翼領袖之一。十月革命後為白匪流亡分子。

  [29]羅曼諾夫(Романов),尼古拉二世的親屬。

  [30]赫沃斯托夫(Алекс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Хвостов,1872—1918),大地主,杜馬中右翼黨團領袖之一。1915—1916年任內務大臣和憲兵團名譽團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