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瞿秋白文集⑥ | 上頁 下頁 |
中國革命和農民運動的策略(2) |
|
二 中國在帝國主義統治之下,分割成為許多勢力範圍。帝國主義列強,對於中國的政策,一般說來,就是互相搶奪這些勢力範圍。中國的國際地位,正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表明「重新瓜分已經分過的世界的鬥爭,新的財政資本國家方面,要尋找「曬太陽的地方」,發狂似的反對舊的帝國主義國家,而舊的帝國主義國家正在拼死命的抓住了已經搶到的東西」。中國何以有勢力範圍劃分的可能呢?中國經濟的特別有兩方面:一是中國無論怎樣落後,但是已經不是一個「獨立的」經濟機體,他已經是世界經濟的組成部分。所以每一帝國主義國家,盡可能的抓住中國,把中國歸到他自己的經濟機體裡去。二是中國自身卻還並沒有形成全國的市場,而分裂著許多經濟上半獨立的區域,每一個區域各有各的工商業中心,而形成地方市場——其中有許多是直接可以和國外發生商業的財政的關係。所以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初步,總是霸佔這些各個的區域,而造成自己的勢力範圍。中國的各區域,有著半獨立的地方市場,地方性質的商業資本和錢莊資本,各有各的財政機關和武裝勢力。帝國主義的列強,尤其是英日,早已能夠佔領中國的這種區域,以其工商業中心為出發點,而使整個的區域,歸到英國或日本的經濟機體裡去(例如滿洲和廣東)。這就是造成軍閥制度和軍閥割據的最好基礎。——軍閥制度就在這種區域,找著自己的社會階級的基礎和國外帝國主義勢力的贊助。同時,每一個帝國主義國家,都在爭取對於形式上的中央政府的支配權,——這種中央政府是替帝國主義在「法律上」,在國際公法上,固定他的在華勢力的機關。 這種情形之下,封建殘餘和落後的土地關係,完全的保存著,做軍閥統治的根底。「中國鄉村之中,最初積累式的商業資本和封建的統治地主的統治,混合生長著,而且商業資本傳受地主方面對於農民的中世紀式剝削和壓迫方法」(史太林)[9]。中國的商業資本積累起來,極大部分都不能在「民族工業」裡找著自己的出路,或者在多少有些意義的農業之「資本主義化」裡找著出路;而是一方面投資到洋商企業裡去,——這些洋商企業所給的利息,常常比較得多,而且能夠得著更大的政治上的保護,——別方面,就是投資到半封建式的土地私產裡去。中國工業化的前途上,橫著如此之大的障礙;同時,對於農民的剝削,因為市場關係和貨幣關係的發展,都是無限制的日益加重;農業經濟的危機是在極廣大的開展,極長久的綿延:光緒末年直到現在二十多年的水旱災荒,加上國內混戰,使無限量的農民或者餓死,或者完全失業破產。廣大的破產失業的群眾之存在,和外國資本的壓迫,一方面造成高利資本和租田制度之剝削日益加緊的情形,別方面,不但使城市工人勞動者的勞動條件極端的惡化,而且使兵匪的現象極廣泛的發展,使雇傭軍隊的制度得著良好的基礎。帝國主義的財政資本,能夠充分自由的在經濟上經過巨商買辦,支配著整個地主高利資本的系統,而剝削中國,在政治上經過軍閥官僚,支配著整個豪紳胥吏的機器,而統治中國。一九二五到二七年的革命,正是工農民眾,利用複雜而混亂的「中國統治同盟」內部競爭分崩的過程,起來襲擊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堡壘。「中國統治同盟」不但包含著英、日、法列強的帝國主義,而且包含著各派各系各地域的買辦豪紳地主階級。中國資產階級的「參加國民革命」,原本只是要求加入統治同盟的微弱的呼聲,他既然不願意也不敢想推翻帝國主義的統治,亦不願意並不能夠推翻封建豪紳的統治,——因為中國資產階級自己和封建地主混合生長著,不但商業資本家是如此,就是工業資本家之中也很難找著一個不兼地主的。誰要打著燈籠去找,我勸他不要枉費力罷。中國幼稚的工業資產階級,只在反帝國主義的「運動」初期,是可以參加的。等到革命深入的時候,不但工人階級的階級鬥爭,就是農民群眾的土地革命,也立刻使民族資產階級背叛革命——堅決反對反帝國主義革命鬥爭,而想限止工農的行動於反帝國主義的「運動」範圍之內,替他做向帝國主義講價錢的賣國工具。中國工業資產階級的背叛革命,就是中國資產階級和土地革命不共戴天的鮮血寫的證書。一九二五到二七年革命失敗,結果是中國農民和地主階級的矛盾根本沒有絲毫解決;中國資產階級雖然加入了「統治同盟」,可是他只是依靠封建軍閥的勢力來救自己並且救地主,而不能解決什麼土地問題;這樣,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勢力,重新鞏固而加強,並且保存著他的社會基礎的主要成分——豪紳地主和商業資本混合生長的地方政權,軍閥制度。 於是中國半殖民地的地位,不但繼續存在,並且更加深。一般的說來,軍閥的完全更換青天白日旗[10],也正是因為國民黨完全走上軍閥的道路!從今以後,國民黨和軍閥這兩件東西,極不容易分別,表面上看來,國民黨軍閥的混戰,對於北京政府之下的軍閥混戰,也簡直是直接的繼續。中國的現象,仍舊是農民群眾的貧窮化,城市貧民生活的惡化,中小資產階級的破產,對於工人階級的剝削日益增長,而且這些現象,比以前更加加倍的厲害;中國仍舊是四分五裂的軍閥割據局面,各區域的軍閥仍舊是互相搶奪;英日等帝國主義的勢力範圍反而更加鞏固。美國帝國主義,最近極力的鑽進中國經濟財政的空隙,——英日帝國主義所留下的空隙;——可是,這還並沒有改變中國主要的情形,並不能使「中國在資產階級領導之下統一,解決土地問題,消滅封建殘餘」,而只是更加加緊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尤其在最初一期,特別先行爆發中國反動營壘之間的矛盾——豪紳地主資產階級各派之間的矛盾,引起「殖民地上的小戰爭」。「殖民地半殖民地上的小戰爭(中國的蔣桂和蔣馮戰爭[11])背後暗藏著日益增長的英美競爭,這種小戰爭是英美爭奪霸權的大戰爭的序幕」(第十次執委全會的國際形勢及共產國際的當前任務決議案)。而中國主要的矛盾:工農和豪紳地主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也就更加劇烈起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