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瞿秋白文集⑤ | 上頁 下頁 |
中國共產黨第六次代表大會政治決議案(3) |
|
3.過去鬥爭底經驗 六、中國革命失敗底客觀原因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大會[5]到第六次大會之間,中國革命之中,經過極重大的許多事變:北伐底勝利,帝國主義勢力底削弱,極廣大的勞動群眾迅速地革命化,工運、農運在半公開的條件之下廣大的發展和勃興,土地革命底開始深入……後來中國革命便遭受幾次嚴重的失敗,喪失革命所得的勝利,共產黨受著摧殘,群眾運動受著壓迫。 中國革命底發展,便發生階級力量底分化,這就將中國資產階級嚇退,使它投降到反革命的帝國主義營壘裡去。中國革命底第一時期,是總的民族聯合戰線時期。在這個時候,便轉變到第二時期,——左派國民黨的時期了(所謂武漢時代),資產階級脫離革命底營壘,變成反革命的力量之後,蔣介石叛變之後,左派國民黨底武漢中央,便一天天動搖起來,一天天地反動起來。武漢中央底動搖,日益暴露,尤其到長沙許克祥反動(馬夜事變)的時候,更加明顯。武漢中央底反對土地革命,到馬夜事變就已經公開時,革命又在帝國主義、軍閥、地主、資產階級底壓迫之下,於地與工農民眾宣戰,開始成為反革命底中心。同是整個國民黨公開的反革命事業便完成了。 共產黨指導之下的南昌武裝起義[6]——這是以武裝力量保持革命勝利的嘗試,其結果是失敗了,南昌武裝起義失敗底原因,是因為敵人底力量太大,同時也因指導機關底策略錯誤。南昌武裝起義底失敗,結束了中國革命第二時期——左派國民黨的時期。於是廣州武裝起義便開始了中國革命的第三時期,——蘇維埃時期。 中國革命雖然最初有很大的發展,始終受了失敗。革命在這一歷史階段裡,沒有充分的力量戰勝當前的許多困難。這些客觀的困難和原因之中,應當說到: (一)中國革命底主要敵人——帝國主義底力量強大。帝國主義是一切反動力量底組織者和支配者。帝國主義利用自己的經濟上、政治上的威力,對於民族資產階級做些小小的讓步,威逼利誘地分裂民族聯合的戰線,用賄賂收買軍閥的舊方法,用武力的炮艦政策壓迫革命,實行經濟封鎖,利用自己的強大威力(銀行、公司、軍艦、軍隊等等)——造成阻礙中國革命發展和勝利底最嚴重的困難之一。 (二)民族資產階級背叛革命底聯合戰線。資產階級在革命底初期,是參加革命的,這一事實早已伏下它必然要退出革命戰線底叛變。民族資產階級底叛變,暫時削弱了革命勢力,而加強了反革命的聯盟。 (三)中國軍隊是雇傭軍隊,這是中國軍閥底特點,因此,反動派有著數量上占很優勢的武力。許多地方這種武力是足以決定勝負的。革命曾經利用這種軍隊。可是這些軍隊底軍官都是地主、豪紳底代表,他們的兵士群眾大都是久已脫離了生產的群眾,和工農的聯繫比較很薄弱。當時軍隊還是封建地主、豪紳及資產階級底馴服工具。 (四)革命運動發展底不平衡。中國無產階級實行嚴重的鬥爭的時候,農民運動才開始發展(例如「五卅」或上海三次武裝起義[7]時)。中國工人階級組織得太薄弱,又是很分散的,它的力量並不充分,可是很早就加入政治鬥爭底舞臺,首先受著反動底歷次打擊,沒有得著農民方面及時的贊助。中國工人階級,沒有能等到農民運動發展到群眾的廣大的規模,就受著打擊而失敗。再則,地域上革命的發展也不平衡。南方的廣東、湖南、湖北農民已開始推翻地主、資產階級底政權,沒收地主底土地,有些地方已開始分配土地,可是在北方那時農民剛剛才開始鬥爭,還是剛開始解放運動的嘗試。這種情形,當然使資產階級、封建地主底反動勢力,更加容易實行自己的任務。 (五)城市底上層小資產階級,極大部分是和封建的土地關係有密切的聯繫,並且和外國資本相關聯。這種小資產階級分子動搖而背叛革命。當反帝國主義運動及土地革命急劇進展之中,這些小資產階級日益動搖,而終至於投降到地主、資產階級底反動營壘裡去。 七、機會主義的錯誤 然而客觀上的困難,並沒有完全決定中國革命必然要失敗的力量,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大會認為:革命失敗底主要原因,就是當時無產階級底先鋒——共產黨指導機關底機會主義政策。當革命危急存亡的關頭,離開布爾塞維克路線的機會主義政策,客觀上簡直是背叛正在鬥爭的勞動群眾底利益。這種機會主義的政策,最先便是由於中央委員會對於中國革命性質及聯合戰線的任務,有不正確的觀念。不能保持共產黨底獨立性,不能對於革命同盟者實行階級的批評,不去動員革命力量,準備群眾力量,以求戰勝自己暫時的同盟者之反動的企圖,有時候,反而去阻止群眾運動底發展,以遷就自己對於聯合戰線的不正確的觀點,這樣,中國共產黨當時的指導機關,就使中國革命受著不可免的失敗。 當時中國共產黨指導機關,不去發展土地革命和群眾的階級鬥爭,卻只做上層勾結功夫,蒙蔽階級底矛盾,不去奪取軍隊,不去武裝工農,不能利用參加政權機關的機會,去為群眾謀利,所以在緊急關頭不去打破敵人的包圍,而被敵人包圍——實際上是斷送了無產階級底領導權,這都是機會主義底最高表現。尤其是馬夜事變時的政策[8]是最可恥的機會主義底表現。最後中國共產黨指導機關不執行共產國際底指示,——這樣,它便使英勇鬥爭的工農,竟致於失敗。 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大會承認:當時共產國際超過中央委員會,直接號召中國底黨員群眾,要求徹底變更黨底路線,改變党底領導機關——的確是對的。 八、八七會議[9]與十一月擴大會議 八七緊急會議是根據共產國際底指示,從根本上改正舊時機會主義的錯誤,因此它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轉變關鍵,它在使黨布爾塞維克化的事業上,有極重大的意義。八七會議用布爾塞維克的公開的精神,指斥機會主義的錯誤,提出土地革命底中心口號,指出無產階級與農民要推翻反動的國民黨中央政權底目標,定出武裝起義的總方針;黨員群眾起來,開始肅清指導機關中的機會主義成分,改變舊的指導機關,——這樣,將黨從機會主義的泥坑之中救出來,重新走上革命的大道。 固然,八七會議對於左派國民黨問題,還保存了些幻想,對於土地問題,還不大徹底,可是這種缺點絕不減少八七會議在歷史上的極重大的意義。——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大會對於八七會議的主要決議完全贊同。 中央十一月擴大會議[10],繼續布爾塞維克化的事業,要更加詳細深切地確定土地問題底策略,提出蘇維埃的工農民主專政的口號,堅決地決定改造黨底組織及引進工人同志來擔負指導工作的責任。同時,第六次大會認為:十一月會議指出準備好的聯絡好的武裝起義之必要,是非常對的。但是十一月擴大會議在決議案上,對於中國革命的估量,不正確地採用了「不斷革命」的名詞,於是就解釋革命是不斷高漲著,由此就得到不正確的策略。同時對於布爾塞維克的武裝起義策略的觀念很久是模糊的。於是有不正確的估量和策略,以及過於忽視敵人力量的觀念,——這些都可成為盲動傾向底根據。因此沒有嚴厲地防止當時黨內已經發現的盲動主義的傾向(這種極左派的傾向正是很有害的)。 九、南昌、秋收及廣州武裝起義的意義 同時,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大會,認為南昌武裝起義,秋收武裝起義[11],——尤其是廣州武裝起義[12],在政策上決非盲動主義的政策。 南昌武裝起義是反對國民黨中央的軍事行動,這一行動是對的。南昌武裝起義失敗底原因,客觀上是敵人底力量過於強大。至於當時指導機關策略上的錯誤,乃是:(一)沒有明顯的政綱;(二)對於土地革命的不堅決;(三)沒有與農民運動聯絡起來,沒有武裝農民;(四)沒有摧毀舊的政權機關,而代以勞動者底政權;(五)其他軍事上的錯誤等。這些錯誤亦就是南昌武裝起義失敗底主觀上的原因。 秋收武裝起義在許多地方擴大了党在農民群眾之中的影響,將土地革命的口號滲入了廣泛的農民群眾底意識之中;後來繼續發展的農民鬥爭,以至於許多蘇維埃區域之創立,大致亦由於秋收武裝起義的影響。但是,秋收武裝起義底政策之機械地應用,亦就發生有些地方底玩弄武裝起義和軍事冒險的行動。 第六次大會贊成共產國際執委第九次全體會議所指出的廣州武裝起義之世界的歷史的意義。廣州武裝起義是必要的、英勇的嘗試,是為保持革命勝利的鬥爭,是使革命深入,直接創造蘇維埃政權的鬥爭。不過在客觀上,廣州武裝起義是革命退卻時的「退兵戰」。 第六次大會認為共產國際執委第九次會議很正確地指出武裝起義時的錯誤:工農之中的工作,尚未充分;反動軍隊之中的工作,也是如此;對黃色工會群眾的態度不對;黨部與青年團自己的準備武裝起義工作不充分;政治上調動群眾還太薄弱(沒有廣大的政治罷工等)。第六次大會認為這些錯誤,也是武裝起義不能勝利的原因之一。但是,廣州武裝起義的意義是非常偉大的。大會特別號召各級黨部,要詳細研究廣州無產階級英勇鬥爭底豐富的經驗。 廣州武裝起義,客觀上是革命失敗過程中的「退兵戰」,但是這一點我們黨底指導機關卻沒有估計到。因為革命受了這嚴重失敗的關係,工作底方向必須堅決地從廣大範圍內直接的武裝發動,轉變到加緊組織和動員群眾的日常工作的方向來。必須集中注意于戰勝盲動主義的傾向,更加加緊黨在反帝國主義運動中的領導作用,更加要消滅對於工人階級及一般群眾的命令式的強迫方法。當時指導機關沒有充分看清這一點,它按照這一方向進行的辦法,顯然是不很夠的;輕視了帝國主義及反動派底勢力,誇大了農民運動底勝利,對於革命失敗程度的估量也是不夠,因此,例如沒有估量環境的兩湖武裝起義計劃,就是錯誤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