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瞿秋白文集① | 上頁 下頁
俄國遠東之統一問題


  (一九二〇年十一月六、七日)

  謝美諾夫之摧敗——日本人與謝美諾夫——遠東各政府統一會議之進行——遠東俄國統一宣言之提案——俄國各政黨對於統一之意見——俄國遠東各政府之統一與中國——遠東共和國臨時政府之成立

  遠東俄國之紊亂,迄今已三四年。近頃赤軍「伯爾啟柴」[1]戰勝謝軍及「加伯裡」軍[2]佔據赤塔後,遠東各政府咸傾向於統一,已召集各政府會議於赤塔。然謝軍雖竄敗,尚未完全撲滅。據最近消息,自沃洛芒至滿洲里一帶時有小戰,謝軍集中於道裡作最後之抗拒。中國當局雖已允謝軍解除武裝過境,然謝軍之能否就範,尚是一疑問。並聞援助謝美諾夫[3]之「加伯裡」軍,被新黨攔截,不能向滿洲里方面退走,以與謝軍通聲氣。故滿洲里以西、沃洛芒以東一帶地方,一時尚不能肅清。該處鐵道橋樑亦多毀壞,交通隔絕。謝軍及「加伯裡」軍兵士之家眷,連日間道旋滿洲里者甚多,地方秩序異常紊亂。今日又得新黨軍隊大勝之消息,然亦只聞進至沃洛芒,有抄襲滿洲里及道裡之謝軍及「加伯裡」軍之計劃而已。即此以觀,則謝軍猶有困守一隅之勢。

  今謝軍狂窘之際,日本有一軍事代表從道裡至滿洲里,(十一月二日)與謝軍軍官有所接洽,內容非常秘密,聞系謝美諾夫要求日本自哈爾濱派軍隊西去,以作後援。結果如何,雖不得其詳,然日人之陰謀援助謝軍,則已顯然。並聞謝美諾夫允其部下發給自十月至年底之薪餉。夫謝氏以摧敗之余,安得如是餘裕,竟已確有把握,預諾將士以巨額薪餉。此中消息,大有可疑。且日本之暗助謝軍,尚有一旁證,即竄往蒙古之謝軍(謝氏幫辦翁格爾所率)在庫倫左近與中國兵隊激戰,其死傷及捕獲之兵士中竟有日人也。謝氏餘勢之所以不能遽殺,或有種種陰秘之原因在,國人幸注意及之。

  雖然,赤軍佔領赤塔之後,自上烏金斯克至海參崴已能呵成一氣,故謝氏雖未敗滅,已無力阻礙統一之進行。各政府代表,除海參崴政府代表尚未抵赤塔外,其餘均已出席會議,鹹主張從速組織遠東統一之中央政府,再由該政府廓清內亂,撲滅謝氏。今各政府之遠東統一會議,已於十月二十八日在赤塔開第一次會議。

  該會之職務,為解決下列之重要問題:(一)遠東共和國獨立宣言。(二)選舉遠東臨時政府。(三)制定憲法議案。當日選出議長彼德洛夫(共產黨),副議長郭理赤夫(無黨籍),及農民代表部之亞尼西莫夫(社會民主黨),秘書波次茄連夫。據海參崴代表尼吉福洛夫[4]之意見,統一會議之職務最重要者,即全國軍事之統一,交通之恢復,民食之經營及財政之整頓雲。蘇維埃共和國(莫斯科)代理外交總長克臘亨[5]亦已有賀電到赤塔,並聞克氏不日當負莫斯科政府代表之職東來。

  十月三十日,海參崴《紅幟》報已公佈赤塔統一會議獨立宣言之提案。後經海參崴政府提出修正案,現尚待海參崴代表尼吉福洛夫到赤塔後,再行提出表決簽字。今節錄其條件如下,亦足資考察俄國遠東之現勢也。

  遠東各省人民及各政府之全權代表,本人民之希望,確實保證人民之自由及國民之和平,特宣言如下:

  一、俄羅斯帝國舊疆域,自色楞河[6]及貝加爾湖以東至太平洋,包含西後貝加爾,東後貝加爾,阿穆爾,沿海濱省,庫頁島,堪察加半島各地,今宣言獨立。

  二、以色楞河自蒙古出口至貝加爾湖,再北至貝加爾湖之中心,及舊雅庫次克省界直至北冰洋,為俄羅斯聯邦蘇維埃共和國及遠東共和國之界線。

  三、舊俄帝國所有之中東鐵路路權移轉於遠東共和國。

  四、在遠東共和國之領土內,由全國人民代表,本全體國民之意志建設共和的德謨克拉西的政府。

  五、全國軍隊當服從中央政府之統一的司令部。

  六、為消弭內亂起見,保證「哥察克」[7]、「加伯裡」及謝美諾夫之軍官及兵士得自由從事和平的工作或歸原籍。

  七、按本會議所定之法規,根據普遍平等直接的原則,無種族、宗教、兩性的區別之比例代表制,在極短期內召集遠東正式國民大會,以制定「根本法」。

  八、本會議為行使本會議之職務,當即組織遠東共和國政府,即日以內政全權交付該政府,該政府在遠東正式國民大會召集及成立之前,保持此項政權,須完全根據於真正德謨克拉西的原理,保護社會和平發展之自由。

  私有財產仍受保護,但為保護勞動人民之利益起見,遇必要時得由國家設立協作社。

  九、經本會議舉行中央政府之選舉以後,現在遠東之各政府均轉移其政權於該中央政府。

  十月三十日之第二次會議議決選舉臨時代表大會:克臘史諾思赤誇夫(上烏金斯克遠東共和國代表),尼吉福洛夫(海參崴政府代表),馬德維業夫(阿穆爾代表),伊凡諾夫、德留莎夫(無黨籍之農民),史留白爾(Enes黨),亞尼西莫夫(少數黨——國際社會黨),苦支納赤夫(Eser黨)。

  會議中主張選舉臨時中央政府者甚多,且均認為不可緩,故有即日成立之說。茲得赤塔十一月一日電云:獨立宣言之修正案已全體通過,複有無黨籍之農民及工人代表在會中極力主張即日建立統一政府,謂是農民及工人大多數之意見。當時反對者僅亞尼西諾夫及史留白爾二人。於是此案遂為通過,即以代表會組織臨時中央政府,從此俄國遠東或將有一新局勢也。

  今臨時政府雖已成立,然謝氏潛伏一隅,間以日人之陰謀,俄國各政黨各地方政府間複不十分融洽,其基礎之鞏固與否,尚未能逆測。就政府之組織言之,則本為各黨之混合政府,又因海參崴新代表團朴理莫梨等未到赤塔之故,孟塞維克黨之亞尼西莫夫,頗持異議。則此臨時政府是否能不再改組,殊未敢斷言。各政黨對於統一之意見,則更不一致。獨赤黨固極希望遠東之統一,為共產主義實行於遠東之第一步;而一般普通社會黨之意見,雖承認統一之必要,且舍多數黨之外,更無何人能舒民困,然總以多數黨缺乏政治上的能力,及多數主義不得農民之歡迎為慮;至於赤黨則竟以赤塔之佔領,不但不能促成統一,且將更增各地之紛爭。故海參崴左黨報《遠東評論》宣言統一不足恃,所可恃者唯適於國情者耳。所謂適於國情者,即無主政治而已,而決非多數主義也云云。海參崴右黨複挑撥赤塔及上烏金斯克兩政府,聲言上烏金斯克政府代表克臘史諾思赤誇夫將不利於赤塔,複設種種方法為謝美諾夫保全勢力,如勾通日本之類。聞哈爾濱俄國僑民職業聯合會得此消息後,已趕派代表于二日繞道哈拔洛夫思克[8]赴赤塔矣。故此中危機,正複不少,遠東統一之問題,未必即能解決耳。

  至於遠東統一與中國之關係,則據哈爾濱職業聯合會赴北京代表團返哈後之報告,雲中國政府雖聞遠東各政府承認優林為全權代表,然以各政府實際上尚未統一之故,仍不能與為正式之交涉。夫中國政府之為此言,或出於一時搪塞之計。然按之實際,俄國極望中俄通商,輸入貨物,其情甚殷。哈爾濱俄國社會黨人曾與記者談及此事。中東鐵路路權亦經統一會議宣言移轉於遠東共和國之手,則中國之希望遠東俄國即日成立一統一政府,固理所當然。何者遠東之不統一,實足使中國邊地常受騷擾,商業上之損失不可計數。加以日本一面阻止中國政府與優林接洽,一面私自連結俄舊黨擾亂東三省——或竟引誘新黨,亦未可知——及一旦釀事,再藉口增兵攫取路權,發展其軍事上經濟上之勢力于滿蒙。且中東路交涉,如遠東永無統一政府,則永無交付清楚之一日,管理上財政上日就紊亂,複任日本蹈隙而進矣。若遠東統一政府能夠確立,則不但邊疆平靜,得有發展商業之機會,且有一正式之相手方,一切中俄間待決之件,均得向之接洽,故中國與遠東統一之關係,決非淺鮮也。

  一九二〇、十一、六,晚六時草於哈爾濱

  據記者與此間日本《極東公論》記者野尻彌一氏談話所得之結果,得悉日本僑民大都歡迎俄國遠東之統一,以發展其經濟上之勢力。至於將來俄國遠東共和國之是否赤化,日本僑民對之反不甚重視雲。准此以論,將來俄國遠東果能統一,中日間對俄通商必有競爭,故吾人對於中俄通商問題,在今日大有注意研究之必要,否則不但中俄商業上將大受打擊,遠東俄人或將對於中國失其好感,惹起未來外交上之糾紛也。

  頌華附志

  記者此稿繕就待發之時,又得重要消息雲,臨時政府確於十一月一日宣告成立,並重行聲明承認十月二十九日提議三十日通過之獨立宣言。其通告大意如下:(一)根據二十九日宣言,自貝加湖至太平洋之遠東各省,宣言獨立。(二)自一九二〇年十月三十日起至正式政府成立之日止,一切軍民各政府之全權完全歸之于遠東臨時政府。(三)自十一月一日起,遠東共和國臨時執政政府開始承受國家之全權,一切遠東共和國境內現存各政府,均自此日起失其政府之資格,改為各地方之地方政府,隸屬于赤塔臨時政府之下。(四)全國軍隊均歸遠東共和國政府之最高統一司令部管轄。(五)凡在遠東共和國境內之各軍隊哥薩克、謝美諾夫軍、加伯裡軍應即日歸最高司令部改編管轄或自行解除武裝。此通告有遠東共和國臨時執政政府各員簽字,總理克臘史諾思赤誇夫,國務員伊凡諾夫、馬德維葉夫、白單莎夫、尼吉福洛夫、亞尼西莫夫、苦支納赤夫。十一月三日臨時政府國務會議席上決定:臨時政府總理克臘史諾思赤誇夫兼任外交總長,設立國家善後事宜檢查局,局長派定伊凡諾維次,交通部改稱運輸部。據此則赤塔臨時政府已完全成立,且據四日之路透電,上烏金斯克政府自接到臨時總理之通告,已不稱「遠東共和國政府」,而改為「西後貝加爾國民革命委員會之地方分會」矣。

  十一、七、秋白又志。

  原載一九二〇年十一月十三日、十四日《晨報》

  署名:秋白

  注釋

  [1]伯爾啟柴,又譯作伯爾啟紮,見本書第96頁注③。

  [2]加伯裡,今譯卡普別裡(Каппел),白衛軍頭目。「加伯裡」軍,即卡普別裡軍團。

  [3]謝美諾夫,見本書第96頁注②。

  [4]尼吉福諾夫,今譯尼基佛羅夫(一八八二——一九七四)。十月革命後任海參崴蘇維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一九二一至一九二二年任遠東共和國政府主席。

  [5]克臘亨,今譯加拉罕(一八八九——一九三七)。蘇俄外交官。一九一八年任副外交人民委員。一九一九年七月代表蘇俄政府發佈致中國南、北兩政府宣言。一九二〇年十一月以代理外交人民委員身份再次發佈對華宣言。

  [6]色楞河,今譯色楞格河。源于蒙古杭愛山北坡,流經蒙古北部,注入貝加爾湖。

  [7]哥察克,今譯高爾察克(一八七三——一九二〇)。原為沙皇俄國海軍上將,十月革命後成為白衛軍頭目,在美、英、法帝國主義支持下自封為俄國最高執政,一九二〇年為紅軍俘獲後處決。

  [8]哈拔洛夫思克,今譯哈巴羅夫斯克,原稱伯力。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