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現代社會學 | 上頁 下頁
第五節 社會之形成


  社會固然統禦個人,個人永久生長於社會之中,——然而並不因此就可以說:新的社會不能發生或舊的社會不能發展。

  假使:地球上在一萬年前分散的住著許許多多穴居巢處的人群。這許多人群之間絕對沒有聯繫,中間隔著山川海洋,——文化的發達還沒有到那種程度,不能排除這些障礙。即使偶然相遇,也不能結成鞏固的聯繫。這種時候,還沒有整個兒的社會:有幾個人群便有幾個社會。因為社會的基礎是勞動的聯繫,是生產關係,——各人群之間既然還沒有生產關係之聯繫,便沒有統一的社會;每一個人群,各有各的歷史,各過各的生活。

  這些人群,相互之間最初先有戰事的接觸,隨後,便有商業的交易。商業關係漸漸鞏固,——於是甲社會漸漸的非有乙社會不能生存:甲社會生產某種貨物,乙社會生產別種貨物,雙方之間非有交易不可,——這種關係已經成為經常的狀態。於是漸漸全世界變成整個兒的社會。

  上述的過程是由分而合的。然而亦可以有由合而分的過程。社會退化的時候,技術上經濟上的關係漸漸的不鞏固起來,一個社會可以分成許多小的社會:商業範圍(分配範圍)縮小,政權範圍亦分裂了。

  可見社會並不是凝滯不變的。我們可以看見社會形成的過程。譬如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殖民地戰爭,資本之輸出與輸入,民族的遷徙等,使各國之間的相互關係日益密切。各國之間發現了鞏固的經常的經濟聯繫——勞動聯繫。世界經濟日益開展,世界的資本主義日益發達,——世界資本主義的各部分互相影響,所謂「互動」。於是商品、資本、工人、商人、工程師、軍警等,從這一國流入別一國,——因此,科學、藝術、哲學、宗教、政治等的思想也流通起來。國際的物質的流通引起國際的精神的流通。於是全人類的整個兒的社會方才出現,而世界的歷史也就真正的成為世界史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