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中國到哪裡去? | 上頁 下頁
(二)列寧論兩種資產階級革命完成的道路


  中國革命既是資產階級性底民權革命,則他完成的方法,所必要經過的道路,應該怎樣呢?在沒有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應該解決個理論問題:即一切資產階級民權革命底完成,是否都是經過一樣的道路呢?為解決這個問題起見,我們應當利用俄國底經驗,利用列寧同志以前對於俄國革命前途底估計。

  俄國在一九〇五年底時候,還處於資產階級民權革命的階段。當時革命爆發的原因,是封建底經濟制度(大地主之農奴式底經濟)及政治組織(沙皇專制政府)阻礙了俄國新式工業底發展。當時無論就國際底環境看,本國經濟發展的程度看,或是就無產階級本身之階級覺悟的程度看,都還沒有社會主義革命底前提。革命僅僅是要求肅清封建勢力,造成資本主義自由發展的條件。當時無產階級參加革命底任務,不是要直接創造自己之階級底社會主義社會,而是要爭取一種民權自由的環境,使著自己可以開始進行爭奪社會主義底鬥爭。

  造成資本主義發展的環境,這是當時資產階級無產階級農民所共同的要求。那麼,照理論來講,這三個階級應當共同合作來參加這個民權革命了。但是事實上不是這樣。在群眾運動還沒有發展的時候,資產階級還在革命旗幟下與少數工農的代表,至少還可以有相當合作。但到了封建地主稍為對資產階級略為讓步(十月十七號宣言以後)的時候,則資產階級便開始妥協,到了莫斯科無產階級舉行十二月底武裝暴動以後,則資產階級完全走到地主沙皇之反革命底戰線上去了。我們問,為什麼群眾運動的高漲,便可以使資產階級離開革命戰線?資產階級固然恐怕群眾運動的發展,難道他已經不願意取得資本主義發展的條件嗎?資產階級很迫切地需要資本主義底發展,可是他在事實上不努力反對封建制度了。這個矛盾怎樣解釋?

  資產階級並不是不希望發展資本主義,乃是因為他所願意走到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換句話說,就是他完成民權革命所願意採取的方法,不與工農群眾一樣,資產階級與工農群眾,同樣地需要完成資產階級底民權革命,但是所需要的道路及方法各自不同。列寧在此時便指出了資產階級民權革命之兩個道路。

  第一個道路是徹底地肅清封建餘孽,破壞一切大地主底經濟,直到土地國有。建設真正的民權共和國,實行八小時工作制,民族自決,規定一切政治上的自由。這是徹底的民權革命,他不但沒有破壞資本主義,並且造成了資本主義發展之最暢快的最自由的條件。

  第二個道路是保存著封建勢力,使封建勢力逐漸嘗著資本主義底滋味,使地主自願地應用新式技術發展資本主義。這是用改良的方法,逐漸地將民權革命的過程消滅過去,也可以算「完成」民權革命。

  這兩種道路同是走到資本主義的。可是第一種道路是消滅封建的,使資本主義得以很快發展,使工農可以立刻脫離封建制度的野蠻剝奪,至少在這種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中,工農群眾可以得著比較安慰的生活。這種徹底的資產階級民權革命,對於工農有最大的利益,他底完成需要一個工農民權專政的革命政權。第二種道路保存著封建式底經濟,保存著工農所受的封建式的剝削,資本主義逐漸地慢慢地發展,工農群眾要忍受著長期的野蠻的痛苦。這種用改良的方法逐漸消滅民權革命的企圖,在當時需要一個允許資產階級參加的反革命的封建政權。

  列寧稱第一種道路為「美國式」的道路,是俄國工農群眾所要爭取的道路;第二種道路是「普魯士」底道路,是地主資產階級所希望的道路。兩個道路都同樣是要造成資本主義底俄國(在這裡我都沒有引用列寧的原文,因為我手裡邊沒有列寧的著作)。列寧為什麼稱第一種的道路為美國式的道路呢?美國是怎樣發展的呢?這裡可以略說一個大概。美國在還沒有統一的時候,南部宜於農業,多地主底經濟,應用封建式的對黑奴的剝奪。北部多礦產,宜於工業,有了發展資本主義底條件。但南部地主所擁護的封建勢力,特別是全國不統一與地主壟斷黑奴的勞動力兩項,非常阻礙著資本主義底發展。這些代表資本主義關係的工商業者,他們都是新從歐洲跑過去的,他們與當地封建勢力並沒有歷史的聯繫。因之他們——美國北部底資產階級——很徹底地起來武裝反對封建勢力。要求全國統一,要求地主解放黑奴,使黑奴底勞動力大家可以自由公用。於是著名的「人道主義的」「解放」(其實是爭奪)黑奴的戰爭便爆發了。戰爭的結果,資產階級得著了勝利。全國統一,黑奴亦變成了「自由的」勞動者,資產階級可以自由雇用了。於是地主底經濟徹底破壞,在城市中很快地發展了工業資本主義,在農村中很快地發展了新式農業。所以美國底資本主義便得了很暢快地發展,發展的迅速超過了歐洲任何的先進國家。

  普魯士底道路,則完全另是一樣。普魯士底資產階級是在封建社會底卵翼之中發展出來的。當資產階級還沒有壯大,還沒有能力徹底推翻封建社會底時候,地主階級便已嘗著了工業資本主義底滋味。地主知道了資本主義底剝奪比較封建的剝奪於自己更有利益些。於是地主便將自己底經濟逐漸改良地走到資本主義底路上。普魯士資本主義之發展,雖然不十分遲緩(若比較美國發展的速度自然差得還遠),但保存著封建地主底經濟,卻是普魯士發展中的一個特點。德國(就是普魯士)資本主義到戰前已經發展到帝國主義,但他本國並沒有經過勝利的武裝的資產階級民權革命。普魯士民權革命底過程,是地主階級用改良方法逐漸混過去了。

  俄國在一九〇五年革命失敗以後,地主及資產階級便進一步向普魯士道上走去。地主一方面允許資產階級取得部分的政權,又施行保護關稅制度,幫助本國工業資本主義底發展。另一方面在農村中施行一個土地改良,將地主底一部分土地拿出來賣給富農。又開辦農村銀行,以幫助農村資本主義底發展。地主經濟中也逐漸採用新式的資本主義底技術。這些改良的政策,在俄國都是地主很「堅決」地執行了的。但是俄國地主已經沒有普魯士地主那樣優越的條件了。普魯士地主在自己改良的過程中,並沒有引起強有力的農民革命。因為普魯士農民在拿破崙戰爭[11]的時候,多少曾經取得了土地。俄國地主所拿出來的土地,僅只暫時地收買了一部分很少的富農(而且不是全體富農),大多數農民仍然感受著地主經濟底壓迫。改良後更加緊了農民破產及貧民化的過程。這個農民革命與城市工人運動底匯合,在一九一七年不但打斷了俄國之普魯士底道路,並且根本打倒了主持這個道路底統治階級。俄國之普魯士底道路,只算走了半途。

  美國式底道路及普魯士底道路,這就是列寧所謂資產階級民權革命的兩條道路。

  [11]拿破崙戰爭,指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自1799年政變後所發動的一系列侵略擴張戰爭。在這場長達十幾年(1800—1814)的戰爭中,拿破崙先後打敗奧地利、普魯士、意大利和俄羅斯等國,最後被反法同盟聯軍擊敗。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