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 上頁 下頁
九 中國共產黨及國民黨


  國民黨實行了辛亥革命,但是他不能完成革命的工作。如今共產黨發生了,他代表新興的工人階級,提出工人階級的政治主張,中國革命從此開了新的局面。

  國民黨是孫文(孫中山)創立的。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失敗之後,還想繼續革命,但是他不明了中國究竟誰是革命的,誰最革命的,工人呢,農民呢,資產階級呢?他是不明白的。在辛亥革命之前,他組織了興中會,後改為同盟會。辛亥革命成功,他又將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及辛亥革命失敗,袁世凱得著勝利,他逃到外國後,又將中國國民黨改為中華革命黨。這是民國三四年間的事情。後來又改為中國國民黨。他們怎樣作革命運動呢?一直抱著一個老方法,就是利用軍隊。辛亥革命之後便採用這個軍閥打倒別一個軍閥的辦法。開始孫中山聯絡到了廣西、廣東的幾個小軍閥,陸榮廷[38]、陳炯明[39]等,這些小軍閥,一等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地盤擴大了,勢力長大了,便變了卦,不聽他的話了。在一九二三年(民國十二年),最後一次孫中山被陳炯明從廣東趕跑,跑到上海。這時候孫中山一點出路也沒有,不知道怎樣辦法好,那時他看見中國共產黨的群眾運動興起來,便表示願意聯合共產黨,並且聯合蘇聯(俄國),來繼續革命運動。

  那時一般人只知道生活的艱苦,卻不懂得是什麼原因。共產黨成立之後,便提出反帝國主義、反軍閥的口號,可是大家還不懂得這個口號的意義。共產黨人就竭力的向人民宣講帝國主義和軍閥的罪惡,解釋這些口號,經過了不久的時候,人民漸漸的明白了。共產黨人在上海、漢口、天津、廣州、香港等許多地方,組織和領導工人的罷工爭鬥,及革命的學生運動,在廣東、湖南等省,領導農民組織農會,抗捐抗稅,反軍閥和地主的農民運動。在這些運動中,團結了許多的人民,做了很多的鬥爭,民眾力量的偉大,已表示出來了。

  共產黨當時便主張團結各種革命力量,進行反帝國主義、反軍閥的革命運動。中國革命在當時的形勢,是有許多階級參加。因為革命只是初發展,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的主張,不但工人贊成,就是許多小資產階級(學生),以及資產階級也相當贊成。孫中山所以贊成聯合共產黨,也就因為當時資產階級想用群眾的力量去恐嚇帝國主義,要帝國主義讓些步。孫中山那時遭了許多失敗,又見到世界革命的高漲,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中國海員罷工、二七罷工情形,很有些贊同共產黨的主張。當時共產黨便決定一面發展共產黨的組織,一面要改組國民黨,成立一個極大的團體,包含一般反帝國主義反軍閥的革命分子,排除國民黨裡的買辦反動分子,改造國民黨的軍隊,使他成為真正革命的軍隊;要發動農民運動,打倒軍閥豪紳地主的政權。當時國民黨之中早就有許多反動分子只想用國民黨做招牌,拉攏軍閥,以達到他們的目的,並不想革命。所以這些分子,一開始便反對國民黨的改組,反對共產黨加入國民黨。但是,孫中山當時回到廣東之後,實際政權仍受楊希閔、劉震寰[40]等軍閥操縱,他更加覺得沒有辦法,因而贊成共產黨的主張。到一九二四年初便在廣東開國民黨改組大會,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選舉中央執行委員會,發表宣言,指出中國革命的目標,反帝國主義,反軍閥,發展群眾運動(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學生運動等等)。

  國民黨改組之後,內部就分成右派左派,互相鬥爭。中國革命發展,階級鬥爭一天天劇烈起來,國民黨內的分化,也就一天天厲害起來。國民黨之中原本包含著許多不同的成份:第一種是代表地主、豪紳、買辦的軍官,第二種是代表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右派(蔣介石等等),第三種是代表中國小資產階級的左派(汪精衛[41]等),第四種是農民工人成份,此外還有共產黨員。每一件革命鬥爭的事情發生,這四種人在國民黨之中所表示的態度總是不同的,自然要爭論的,所以國民黨內這些鬥爭之中如果共產黨領導著小資產階級的分子,能夠戰勝軍閥及資產階級的分子,造成真正革命的國民黨,將政權軍權奪到革命群眾的手裡,那麼,國民黨就會有革命作用。不然呢,國民黨就一定要變成反革命的。

  [38]陸榮廷,見本卷第117頁注⑥。

  [39]陳炯明(1875—1933),字競存,廣東海豐人。辛亥革命後曾任廣東副都督、都督。1920年任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後,任陸軍部長兼內務部長。1922年6月指揮所部炮轟總統府,妄圖謀害孫中山,獨霸廣東。次年1月,被孫中山領導的討賊軍擊敗,退踞東江一帶。1925年所部被國民革命軍徹底打垮。

  [40]楊希閔、劉震寰,見本卷第59頁注⑥。

  [41]汪精衛,見本卷第21頁注⑤。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