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俄國資產階級與農民問題 | 上頁 下頁
四 俄國最初的工潮與民間來的運動


  一、七十年代的工業及勞動狀況 農奴解放(一八六一年以前),俄國曾經經過一時期的工業發展。可是一八六〇年之後,便有工業停滯的現象,例如紗業:

  一八六七年 全國紗廠所用棉花 共計三·二九八·〇〇〇蒲德

  一八六八年 全國紗廠所用棉花 共計二·五五六·〇〇〇蒲德

  一八六九年 全國紗廠所用棉花 共計三·二〇八·〇〇〇蒲德

  一八七〇年 全國紗廠所用棉花 共計二·八〇一·〇〇〇蒲德

  一八七一年 全國紗廠所用棉花 共計四·一六五·〇〇〇蒲德

  一八七二年 全國紗廠所用棉花 共計三·六〇六·〇〇〇蒲德

  一八七三年 全國紗廠所用棉花 共計三·五三〇·〇〇〇蒲德

  至於鋼鐵業則比較得好,這是因為當時正是大興鐵路建築的緣故;然而始終比較起尼古拉一世時(一八二五至一八五五年)來,發展的速度並不很大:

  一八六七年 全國鐵廠所用鐵料 共計一七·五〇〇·〇〇〇蒲德

  一八六八年 全國鐵廠所用鐵料 共計一九·八〇〇·〇〇〇蒲德

  一八六九年 全國鐵廠所用鐵料 共計二〇·〇〇〇·〇〇〇蒲德

  一八七〇年 全國鐵廠所用鐵料 共計二二·〇〇〇·〇〇〇蒲德

  一八七一年 全國鐵廠所用鐵料 共計二二·〇〇〇·〇〇〇蒲德

  一八七二年 全國鐵廠所用鐵料 共計二四·〇〇〇·〇〇〇蒲德

  一八七三年 全國鐵廠所用鐵料 共計二三·〇〇〇·〇〇〇蒲德

  總之,這一時期的俄國工業的確有一種停滯不進的現象。直到一八七七年之後,俄國工業方始又有長足的進步:一八七七年至一八九七年二十年間,全國工業資本從五四一·〇〇〇·〇〇〇盧布增加到一·八一六·〇〇〇·〇〇〇盧布。

  所以農奴解放後,首先經過一時期的和平宣傳——往民間去的運動時期:在這一時期裡,第一、工業無產階級並不在急遽的發展,第二、工業資產階級亦呈軟弱的狀態,第三、農村富農階級得到相當的滿足,第四、農村貧農階級日益窘迫窮困,又不能為工廠儘量吸收,竟成變相的遊民階級。俄國社會之中沒有一個偉大的革命階級,一方面需要革命,別方面又沒有革命能力的階級;因此,民間去的運動便始終失敗。直到一八七七年之後,工業資本的發展客觀上促進了革命運動,因此而有一八七九年至一八八三年的暗殺運動高潮。而且這一時期裡因為工業的急遽發展,使農民的無產階級化也大大急進,雖然農村中有許多妨礙農民離開土地的制度,也不能阻遏這一怒潮。況且農奴解放令既使大多數小農負著收買田地的重債,隨後又增加許多重稅;農民的窘迫,在這十餘年間一天天的加緊;一旦工廠中能夠容納他們,他們自然都逃到城市工業區裡去找工作。於是俄國無產階級便日益壯大了。智識階級往民間去的運動之後,正繼續著運動從民間來的時期。革命運動正在此時漸漸的從工人階級之中發生出來,和民粹派的革命黨人相呼應、相接觸;雖然民粹派始終只承認農村是民間,其實真正的革命力量卻已潛伏於工廠的民間呢。

  俄國的官場及民粹派向來認工人是農民中之一種,不知道工人是資本主義社會中所產生的一種新的階級。資本主義愈發展,則工人階級的人數愈多,而勞動問題及階級鬥爭必然日趨急激。俄皇政府及民粹派雙方的防止階級鬥爭,都是枉然的。尤其是一八七七年以來,俄國工業繁盛時期中的群眾的工人運動,是歷史上必不可避免的事。當時俄國工業繁盛的原因,也值得說一說:農奴解放,本是商業資本與工業資本妥協的結果,解放後的最初一期,固然是商業資本得著很大的利益,鐵路的建築大利於農產品之運輸,對於農民的重稅更利於巨商以賤價勒買農產品。然而七十年代國際市場上穀價日跌,一方面農民的經濟固然日益破產,別方面商業資本也不得不受著相當的打擊。況且俄國是以出賣穀物為國外貿易之大宗的,國際市場上穀物價格既在跌落,俄國收入的金錢便日益減少;於是政府為吸收金錢起見,大大的增加關稅稅率,其結果是很高的保護稅率;因此,外國工業品輸入俄國的日益減少,而俄國工業便乘機大大發展,不僅俄國工業家增加工廠,外國工業家也投資俄國境內開辦工廠。這些工廠中的工人生活及勞動狀況怎樣呢?

  農奴解放後之二十年中,工廠數已經增加到三一·一七三所(一八八一年);其中的工人生活狀況真正慘不忍言。工作時間大抵是每天十二小時,有的時候甚至於延長到十六至十八小時。工資是非常之低的。勞動條件,如工廠中的衛生設備等簡直壞得不堪;工人區域的住宅尤其可怕。而且資本家多用童工:十四歲以下的童工占工人總數四分之一,十四歲以上至十八歲的童工亦占四分之一,差不多工廠中所有工人的一半,都是十八歲以下的小孩子。工人在社會上既被認為農民之一種,則自然處於所謂下等人的地位,所以除資本主義式的剝削以外,還要受封建制度式的壓迫——貴賤等級的無理淩辱和欺侮。俄國農奴制度的遺跡更使資本家容易束縛工人;例如工人區域中往往有資本家開設的店鋪,工人不得不購買他們的貨物,而這些店鋪的貨價總比普通市場上貴得多,尤其是日常吃用的東西。工人生活及勞動狀況既然如此之壞,當然他們要起來反抗,不過在六十年代以前的工人暴亂,都還是無組織的部分的;等到七十年代工業日益趨向于繁盛時期,無產階級的團結力,也就日益增長,自然而然要發生所謂工潮了。

  二、罷工運動的初期與政治鬥爭 俄國工人的參加革命運動是很早的:蒲加赤夫之役,就有礦工參加;十二月党在聖彼得堡武裝示威時,亦有工人擲石打擊尼古拉一世的事。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就有好幾次工人暴亂的事,不過當時的工人運動還完全是自然爆發的,而且多份是反對農奴制度的:如反對地主禁錮農奴于自己所辦的工廠等等。一八六一年農奴解放之後,禁錮農民于工廠強迫做工的事已經沒有了,工廠之中都是所謂自由雇傭的制度了;於是工人鬥爭的性質,也大都漸漸進于純粹現代無產階級式的了。一八六五年莫羅諾夫的許多工廠便有很大的罷工;一八六九年莫斯科省謝爾蒲霍夫(Serpouhoff)地方的公洵工廠的罷工。

  俄國最早一次著名的大罷工,便是聖彼得堡聶夫紗廠(「Nevskaya Bumagopriadilnya」)一八七〇年(三月二十一日)的罷工[214]。當時內務部的通令裡說:聶夫紗廠工人的罷工是俄國所沒有的新現象,聖上皇帝甚為震怒,面諭傳令各省督撫竭力注意各地工廠區域的人民,毋許擾動。罷工當然是失敗了,首倡罷工的工人一概不經審判驅逐遠方。隨後罷工潮流日益擴大。一八七六年聖彼得堡工人竟參加學生的示威遊行,而且有二百人之多。一八七八年工潮更加擴大,這兩年之間,總共有二十九次罷工,參加者達三萬五千人。從一八七八年至一八八六年,七八年之中罷工工潮日益高漲,正和民意黨的暗殺運動同時。如果在工業停滯期間(一八七三年之前),工人罷工都大致失敗,那麼,後來的工業興盛時期中,工人罷工雖受壓迫,而工資待遇等始終因此略略改善:資本家往往極嚴厲的懲辦首倡罷工的工人,但是他們要想工人群眾安心做工,使他們賺錢的機會不致於失去,卻也很怕罷工,所以在罷工既了之後,亦有略增工資的。這種情形,卻更加鼓勵工人奮鬥的勇氣,使工人運動漸漸築起穩固的基礎。這幾年間工潮澎湃的現象,最好是看下列的表(只包含最大的罷工):

  一八七〇年聶夫紗廠罷工之後,還有一八七二年聖彼得堡附近之克倫郭勒摩工廠大罷工;一八七四至一八七六年,有莫斯科臘薩列夫呢織廠罷工、猶茲工廠罷工、沃侖堡鐵路工人罷工、沃列霍夫·朱葉夫之尼古拉廠罷工;此外則——

  一八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聖彼得堡之棉紗廠(克尼葛記)罷工。

  一八七九年一月十四日 聖彼得堡之新棉紗廠罷工。

  一八八三年三月十二日 華沙之熱臘爾篤夫廠罷工。

  一八八五年一月六日 沃列霍夫·朱葉夫之莫羅諾夫廠罷工。

  一八八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伊凡諾夫·複茲納辛斯克之大罷工。

  一八八五年九月 杜維裡省之庫茲納觸夫廠罷工。

  尤其是一八八五年的工潮最急烈。八十年代的後半期,罷工人數總計竟有四十三萬五千人。

  最初的罷工工潮,大致只有純粹經濟鬥爭的性質,工人群眾還以為資本家沒有仁愛的性能,官廳卻應當總是主持公道的了,所以七十年代的罷工工人往往去官廳警察方面告狀。然而不久工人便明白了:官廳總是幫資本家的;所以他們到八十年代初期,已經知道求助於鄰近工廠的工人,罷工人或者自己去運動別廠工人也起來罷工,助長聲勢,或者去捐錢,以便堅持罷工。一八七九年新棉紗廠的罷工時,工人先是去到各種官廳告狀,想「青天白日的大老爺」替他們伸冤;後來眼看著沒有結果,便向鄰近別的工廠工人宣傳,要求援助;便是這種情形的實例。罷工工人與警察的衝突也是時有所聞。可見最原始的工潮已經帶有政治鬥爭的性質。

  三、從民間來的革命家 七八十年代的罷工工潮,恰好和民粹派之往民間去的運動同時。智識階級的革命青年之往民間去,並沒有絲毫成績可言;而革命工人之從民間來,參加民粹派的革命運動,卻大有成績呢。民粹派的宣傳家一直沒有注意當時工人階級的運動,即使到民間的工廠區域裡去宣傳,如克洛朴德金及芭爾定娜女士等,也只是宣傳社會主義的理論罷了。工人群眾的實際鬥爭,要求工資增加,反對工廠苛待,反對扣罰工資等的經濟鬥爭,以及反抗警察的政治鬥爭,對於民粹派是「小事」,不足注意的。民粹派非常之怕資本主義,他們只想照著農村公社制度改造社會,實行社會主義,卻不知道真正的工業社會主義,只有無產階級的革命能夠創造,而且這是唯一可能的社會主義。可是工人之中卻出了不少革命家,受民粹派的宣傳,加入他們的革命運動。所以實際上說起來:並不是智識階級的革命青年在理論上往民間去——實行工人階級的社會主義,卻是工人階級的革命家在理論上從民間來——接受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當時民間去運動裡的社會主義宣傳,事實上也只有工人易於接受;這更加證明工人階級才是生就是社會主義階級。所以當時民粹派宣傳的成績在農村中簡直等於零,在工業區的工人裡,卻吸收了很多的革命家。例如民間去運動時的「五十人之案」中,有一個工人革命家亞列克謝葉夫(P.Alexeeff),他亦是芭爾定娜女士在莫斯科所組織的秘密結社的社員。當法庭審訊的時候,他的供詞裡有這麼一句話:「總有一個時候到來——幾百萬勞動工人的鐵腕要舉起來,而現在刀槍劍戟擁護著的專制制度要捶成碎片呢!」這豈非無產階級革命的預言。其他這類的工人革命家,還有不少呢;就是我們前兩章書中所敘述過的革命家,已經有好幾個是工人出身。(34)

  當時——一八六五至一八八五年間,工人之中的確已經有很好的革命基礎;但是民粹派的革命黨人卻沒有注意工人群眾的罷工潮流。所以就是工人出身的革命家,也得不著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因此,他們的思想反而受智識分子之小資產階級式的社會主義的同化。然而這種民間來的革命運動,始終是民粹派運動之唯一的成績;而一八七五年前後,自然爆發的工潮,已經漸進于工人的組織了。

  四、南俄工會[215]及北俄工會[216]之組織 一八七五,沃德塞的革命党人薩施拉夫斯基(Zaslavsky)[217]便創辦「南俄工會」(Ujno-rossiysky rabotchiy Souz);他的目標是「反抗經濟的政治的壓迫」。這一工會很快的便在沃德塞及南俄各大城市中發展。但是不久就被警察發覺而破獲了。薩施拉夫斯基在獄中慘受磨折而死。到一八七八年,聖彼得堡的銅匠哈勒都陵(Halturin)及木匠沃勃諾爾斯基(Obnorsky)[218]又組織「北俄工會」(Severnorossiysky rabotchiy Souz)。北俄工會的會綱曾經公佈于告工人的傳單裡,他認為最終的目標是社會主義,但是同時必須力爭政治自由,「因為政治上的自由是解決社會問題的保障」。雖然北俄工會的會綱,沒有明顯的說明推翻俄皇政府及建立共和國的主張,是一個缺憾;然而北俄工會首先反對巴枯寧以來的非政治主義,主張力爭日常的政治自由:言論、出版、集會之自由,廢止常備軍,實行民眾武裝等等,這些詳細的民權主義的要求,在俄國革命運動史上,是北俄工會第一個提出來的。這是北俄工會在革命思想上的功績。而且當時民粹派的組織大都是幾十個人的小團體,直到民意黨的下層組織也還是如此。並有北俄工會在聖彼得堡一處地方,組織到二百人以上的群眾團體。這是北俄工會在革命組織上的功績。

  俄皇政府對於北俄工會自然是極嚴厲的壓迫。南俄工會及北俄工會都不是一種職工聯合會的組織;與其說是工會,不如說是工黨,因為他們都是結合工人中革命分子的組織,有政治鬥爭的政綱。當時的民粹派(土地與自由黨)還不大贊成這種實行政治鬥爭的政綱呢。

  北俄工會屢受通緝,他的領袖沃勃諾爾斯基被捕,哈勒都陵不久也加入民意黨做暗殺運動(35),於是俄國最早的工黨就此崩散了,時在一八〇〇年。北俄工會曾經辦過一個機關報《工人報》(Rabotchaya),但是只出了一期。此後的工潮(一八八五年)仍在日益興起;可是工人自己的革命組織,卻經過了十多年再重新發生。總之,從一八六五年至一八八五年,工人階級「從民間來」的革命運動,和民粹派「往民間去」的革命運動,是同時發展,而各不相關的;到八十年代,便是工人階級階級鬥爭的初期,亦是革命的民粹派運動日趨衰落的時期了。

  五、資產階級革命運動至社會主義運動間之過渡 俄國十二月黨革命之後至一八八五年前後,實在是從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到真正社會主義運動之間的過渡時期。一八二五年至一八五五年只有籠統的自由立憲的思想;一八五五年至一八六三年便有農奴解放的請願運動;一八六三年至一八七三年,始有俄國式的社會主義之研究;一八七三年至一八七九年,便是民間去的運動及土地與自由党的成立;一八七九年至一八八七年,就是民意党的成立及暗殺運動的高潮。同時,一八三〇年光景便已經有勞動問題,政府因此頒佈工廠法;一八六一年的農奴解放,在俄皇政府的主觀上是想預防階級鬥爭的;一八六五年至一八七五年,罷工工潮已經日有所聞;一八七五年至一八八五年,就是南俄至北俄工會之成立及罷工運動的怒潮。單是這種年代上的並列對比,便可以看見這六十年中,資產階級的革命運動與無產階級的階級鬥爭,是在平行發展的。

  革命運動的政綱上,雖然最早便是俄國式的社會主義(赫爾岑),可是六十年代的革命思想之根本性質,都不過是資產階級的民權革命運動;所以經過了一時期的巴枯寧式的無政府主義,不久便由民意黨首先提出推翻俄皇政府召集國民會議之要求,同時便有北俄工會提出實行日常的政治鬥爭,力爭一切自由的政綱。革命運動的策略上,最先是請願運動,其後便是宣傳暴動;到民意党便一致用力於暗殺,同時卻有北俄工會及黑分社之民眾行動說。革命運動的組織上,最初只有革命家的言論機關及研究社,隨後便有土地與自由党的青年革命党人的秘密結社;等到民意党便成了集中嚴密的暗殺黨,同時就有南俄北俄工會的工人群眾組織。

  俄國當時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因為資產階級本身薄弱而妥協,最初是由小資產階級的所謂社會黨人擔負的。小資產階級的本身,既不能徹底接受真正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又沒有團結集中的群眾革命力量;所以依賴一般的所謂窮民之革命規劃,既然只限於紙上談兵,其唯一的出路,便只有實行個人的暗殺政策。這種運動是日就衰落的。無產階級則既能擔負革命的偉大使命,有替資產階級完全民權革命的能力,又有接受真正社會共產主義的本性。所以無產階級的運動,便從零星散亂的工潮及秘密結社的組織,日益進展而造成俄國的共產黨。這一運動是日就壯大的。因此,十九世紀的八十年代,一方面是民粹派運動的衰歇,別方面卻是馬克思派運動的勃興。從此之後,俄國革命運動便以馬克思派的俄國共產黨之發生發展為中樞,而革命的主力軍,也是俄國的無產階級了。

  民粹派的非馬克思派的社會主義,在八十年代之後,不但已經喪失了他在六十年代的革命意義,並且在思想上簡直成了反動復古的思潮了。六十年代的俄國自由思想,並不限於民粹派,都還有資產階級民權主義的革命精神。列寧說:六十年代派(Shestdesiatniki)的寶貴的遺產,是他們的新文化運動(啟蒙運動):「六十年代思想之大多數的代表,也和西歐的新文化運動家一樣……都極端的仇視農奴制度及其經濟社會法律上的一切副產物。」——此其一。「其二,則當時俄國的新文化運動家,都竭力主張文化、自治、自由、一個歐洲式的生活,主張俄國各方面的歐化(europeization)。最後其三,則……他們能主持平民群眾的利益,尤其是農民的利益(當時農民尚未解放或剛剛的解放呢);能深信廢除農奴制度及其遺跡,的確可以改良一般的狀況;他們而且真心誠意的想贊助農民的解放。……可是這三點可寶貴的六十年代思想之遺產中,並無甚麼民粹主義的意義在內。」至於後來的新民粹派——九十年代的民粹派思想,卻不同了。列寧說:「現在的民粹主義,第一,認為俄國之有資本主義,是衰落的現象,是退步。所以想『止住』、『停止』、『禁阻』資本主義之破壞俄國幾百年來的古代遺風。第二,承認俄國經濟制度是特別的,尤其是農民經濟中之農村公社、勞動公社等。所以認為現代科學之階級說及階級衝突說不適用於俄國。……第三,否認『智識階級』及法律政治機關與社會各階級之物質利益間之關係。因此認為智識階級及政法機關可以『引導歷史走上別一條路』。……」這種思想,便與六十年代的革命精神毫無關係了。民粹主義的根本性質,在無產階級躍登歷史舞臺之後,便完全暴露。馬克思主義與民粹主義之分裂,是俄國革命思想史上的一個重要關鍵。六十年代之初,自由主義與革命主義之分裂,使俄國歷史走上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道路;八十年代之末,馬克思主義與民粹主義之分裂,使俄國歷史裡開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怒潮。俄國馬克思派的共產黨,便在這一時期築下自己的基礎了。

  [214]聶夫紗廠一八七〇年(三月二十一日)的罷工,即1870年5月22日彼得堡涅瓦紡紗廠800名工人,反對廠方專橫跋扈的罷工鬥爭。這是俄國第一次大規模的經濟罷工。後遭鎮壓,組織者被逮捕和開除。

  [215]即南俄工人協會,俄國工人第一個革命組織。1875年革命知識分子紮斯拉夫斯基在敖德薩(本篇譯作沃德塞)創立,領導過兩次罷工鬥爭,年底被破壞。

  [216]即俄國北方工人協會,1878—1880年在彼得堡建立的首批革命工人組織之一。領導人是哈爾圖林和奧布諾爾斯基,綱領是推翻專制制度,爭取民主自由,改革社會制度。曾與土地與自由社合作,組織了多次罷工和若干個工人小組,後被沙皇警察破壞,部分成員加入了民意黨。

  [217]薩施拉夫斯基,今譯紮斯拉夫斯基(Евгений Осипович Заславский,1844/45—1878),南俄工人協會的組織者和領導者。60年代末在彼得堡參加學生運動,1872年去敖德薩建立了合法的印刷所,在工人中宣傳社會主義。1877年被判處10年苦役。

  [218]沃勃諾爾斯基,今譯奧布諾爾斯基(Виктор Павлович Обнорский,1851—1919),俄國最早工人革命家之一,1878年參與組織北方工人協會,是北方工人協會綱領的起草者之一。參見本篇第739頁作者注。

  (34)亞列克謝葉夫(Peter Alexeeff),生於一八四九年。他是農民出身,後來在紗廠做工。七十年代的時候在莫斯科組織工人的革命研究社,宣傳社會主義。一八七五年在莫斯科被捕,在「五十人之案」中被判決十年的徒刑。他的供詞之中,還詳細的說明工人、農民的苦況,指出農工平民的革命職任。後來被流配雅苦德區;一八九一年在那地方被人打死。

  (35)沃勃諾爾斯基(N.P.Obnorsky)生於一八五二年,受過初等小學的教育,後來就到工廠中當銅匠。他很早便受當時革命青年的宣傳。他到外國去做工的時候,又遇見杜嘉赤夫一派的人,主張應當注意政治鬥爭的革命運動,同時和西歐的工人運動相接觸。他在一八七八年回國,便組織北俄工會。他在工人群眾中秘密宣傳運動,總共有兩年。一八七九年北俄工會中出了一個工賊侖史登(Reishtein),他到官廳告密,於是沃勃諾爾斯基及其他會員被捕,北俄工會就此消滅。沃勃諾爾斯基被判處十年的徒刑。

  哈勒都陵(Stepan Nikolaevitch Halturin)亦是農民出身的木匠。他自己在許多工廠做過工,所以在工人之中很有活動能力。最初他雖然受民粹的宣傳,很反對暗殺政策,他主張組織純粹工人的團體,由工人群眾自己來做政治鬥爭。北俄工會被發覺之後,他卻非常之痛恨俄皇,於是他在一八七九年秋天,自己向民意黨執行委員會提議,願意擔任炸毀冬宮的事。他既然得了民意黨的同意,取得了炸藥,於是自己投身冬宮做木匠。冬宮的木匠室恰好在俄皇領廳的樓下;他便在木匠室佈置了三蒲德的炸藥。一八八〇年二月五日炸藥爆發,可是藥力不足,並沒有炸死俄皇。他當時居然能逃出冬宮。一八八二年他又受民意黨的委託炸死軍政執法處檢察長施脫列勒尼誇夫於沃德塞;他也當場被捕,一八八二年三月二十二日被絞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