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語堂 > 吾國吾民 | 上頁 下頁
第五章 婦女生活 戀愛與求婚


  人們可能會問,既然中國婦女被幽禁,那末浪漫與求婚怎麼還有實現的可能呢?或者說,傳統習慣對青年男女之間的自然戀愛有多大影響呢?青春、浪漫、愛情,這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由於社會傳統的不同引起的心理反映。將婦女幽禁起來,灌輸以傳統的道德教育,並不能扼制她們的愛情。戀愛的一般內容與其他表像可能會被改變,因為戀愛儘管是一種自然迸發,壓倒一切的感情,它仍可能變成人們心中一個微小的呼聲。文明可以改變愛情的方式,卻永遠不能扼殺愛情。愛情客觀存在,只不過由於偶然的社會文化前景而引起的趨向與表現不同罷了。愛情透過珠簾窺探,它的氣息充滿了百花園,它揪著年輕女子的心。或許她根本就沒有情人,也不清楚那折磨她的是什麼東西。也許她並沒有對某一個特別的人感興趣,但她喜歡男人,喜歡男人就是喜歡生活。這就使她的刺繡顯得更加精巧,她想像自己在與彩虹般的刺繡相愛。這彩虹正象徵著生活,它是那麼美麗而漂亮。她很可能是為什麼人正在枕頭上繡著一對鴛鴦。鴛鴦總是一雄一雌,總是在一起行動,一起游泳,一起築巢。如果她那想像的翅膀越飛越遠,她可能完全忘卻自己,因而繡錯了地方。她再繡,再錯。她使勁地抽那絲線。用勁稍微大些,線斷了。她咬著自己的嘴唇,感到很惱火。她掉在情海裡了。

  這種莫名其妙的煩惱,也許是因為春天,因為鮮花。這種突然襲來的孤獨感,是女子成熟到了應談戀愛與結婚的程度時的自然標誌。由於社會的壓制與傳統的束縛,一個姑娘總是盡自己的最大力量掩蓋這種模糊而強烈的欲望。然而,青春的夢幻卻在下意識地繼續進行。婚前戀愛在舊中國是一個禁果,公開求婚也不可能。她知道,戀愛就等於折磨自己。因為這個原因,她不敢在春天、鮮花與蝴蝶上想得過多,它們在古詩中都是愛情的象徵。如果她在做學問,她不會在詩歌上花大多的時間,以免觸發自己太深的感情。她使自己忙於家務,謹慎鄭重地保護自己的感情,就像一朵嬌嫩的鮮花在成熟之前謹慎而莊嚴地保護自己不與蝴蝶進行過早的接觸。她希望自己能等到戀愛被認可的一天,即可以由結婚來證明其正當性的那一天。她如果能躲避所有感情的糾葛,那麼她是很幸福的。然而,自然的力量有時會衝破人類的一切禁錮,橫衝直撞。正如一切禁果一樣,異性間的吸引力,正因為其罕見,更見其強烈。這是自然的自我彌補法則,根據中國人的理論,一個姑娘的心一旦被人迷惑,那麼她的愛情就會無所顧忌。這就是人們在對婦女小心幽禁背後的共同信仰。

  即使是在自己的深閨中,姑娘們通常也清楚鎮上同一階層所有未婚青年的狀況,並暗中表達了自己的贊許或反對的感情。如果由於偶然的機會,她遇到了她曾欣賞過的年輕人之一,儘管只是相互交換了一下眼色,她的心情就再也不能平靜了,以前那種自豪感消失了。接著是秘密的偷情階段。儘管暴露自己可能意味著羞恥,有時還可能導致自殺;儘管自己完全意識到這樣做是在藐視所有道德行為的規範,藐視社會的非難,她自己還是要與她的男青年相見。愛情總是能找到自己的路。

  在這種性的相互狂熱吸引中,不可能講清誰是求愛者,誰是被求愛者。姑娘有許多巧妙的辦法使男青年感覺到她的存在。最幼稚的方式就是在木制屏風的底部將自己的小紅鞋伸出來。另一個辦法是站在太陽餘暉照耀著的陽臺之上。她還可以不經意地在盛開的桃花之間露出自己的臉龐,還可以在正月與六月的夜晚去看燈會,她還可以彈琴,讓鄰居的男青年聽到琴聲。她還可以請她弟弟的塾師修改她自己創作的詩歌,弟弟就是她的送信人。如果這位老師既年輕又浪漫,他會贈詩作答。另一種聯繫的方法是通過婢女,或富有同情心的嫂子,或者鄰居廚師的妻子,或者尼姑。如果雙方有意,他們總可以安排一次秘密的會面。這種會面極不健康。青年女子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由於他們沒有機會進行愉快的調情,愛情這時就找到了報復的機會,正如所有中國愛情故事所描寫或試圖描寫的那樣。她也可能會懷孕。接踵而來的是一個熱切的求婚和私通這樣一個實實在在的階段,情不自禁,但仍是溫柔而珍貴的戀愛階段,因為這些都是秘密進行的。不過,這種愛情通常都是大幸福了,所以不能持久。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這些公子和小姐很有可能在未經自己同意的情況下,由父母包辦與別人訂婚。女孩子可能後悔自己已失去貞潔。公子這時也可能赴京趕考,順利通過科舉考試,被迫接受一個更有名望人家的女子做妻子。或許兩家中的一家遷居到別的城市,兩人再也沒有見面的機會。或許公子儘管在外旅居卻仍然保持忠貞不貳。然而,一場戰爭爆發了,接下來是無限期的等待與拖延。那位在深閨中等待著的年輕女子,這時只有優傷與焦盼。如果這位姑娘的愛情是真摯而熱烈的,那麼她可能會得相思病(這種現象在中國愛情故事中驚人地普遍),眼睛失去了往日的光芒與喜悅之情。父母看到這種情景深感驚訝,開始詢問個中緣由。為了拯救女兒,他們安排了女兒嚮往的婚姻。從此,他們也可能永遠幸福地生活下去。

  愛,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充滿了眼淚、悲傷和渴望。對婦女的幽禁造成了中國愛情詩歌中哀怨鬱悶的情調。唐代之後所有的中國愛情詩都表達了渴望和失望以及無限的悲哀與惆悵。這些愛情詩往往描述那些被幽禁的青年女子因為想念自己的心上人而日見樵悴,即所謂的「閨怨」。這些詩可能描寫那被遺棄的妻子,即:「棄婦」。很奇怪,這兩種題材也往往是男性詩人所最喜愛的。

  與中國人通常對生活的消極態度一致,中國人的愛情詩歌也充滿了各種相似的情調。其中有茫然若失,有離愁別緒,有破碎的希望,有不滅的嚮往,風風雨雨,拂曉黃昏,冷情的臥室,冰涼的床榻,寂寞的懊悔,對男人朝秦暮楚的怨恨,秋天棄之一旁的摺扇,逝去的春天,凋謝的百花,樵悻的面容,閃爍的燭光,冬夜那衰微的萬物,自我感傷,以及那即將來臨的死亡。黛玉臨死前所作的一首詩,體現了這種典型的情緒。這是她在知道自己的表姐將成為寶玉的妻子時寫的。這幾行詩因為其無限的惆悵而使人難以忘懷:

  儂今葬花人笑癡,
  他年葬儂知是誰。


  但有些時候,姑娘也可能很幸運,最終成了「賢妻良母」。中國戲劇通常以大團圓結局,並唱道:「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