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語堂 > 生活的藝術 | 上頁 下頁
二、一個准科學公式(2)


  這裡也許有值得討論的地方,我認為中國人和法國人最為相近,這從法國人著書和飲食的方式可以清楚地看出來,同時法國人更豐富的理想主義是由比較輕鬆的性情所產生,而以愛好抽象觀念的形式表現出來(請回想他們在文學、藝術和政治運動上的宣言吧)。以「現4」來代表中國人,是說中國人是世界上最現實化的民族,「夢1」的低分數則表示他們在生活類型或生活理想上似乎缺乏變遷性。中國人的幽默、敏感性和現實主義,我給了較高的分數,這大概是我同國人接觸密切,印象生動的緣故吧。中國人的敏感性,無需我細為解釋,從中國的散文、詩歌和繪畫即可以得到很好的說明了……日本人和德國人在缺乏幽默感的方面,極為相像(一般的印象),然而無論那一個民族的特性,總不能以「〇」為代表,甚至中國人的理想主義我也不能以「〇」來代表它。其間完全不過是程度高低的問題:「完全缺乏這種或那種質素」這一類的言論,對各民族有親切認識者是不會說的。因之我給日本人和德國人不是「幽〇」,而是「幽1」,我直覺得這是對的。我相信日本人和德國人所以在現在和過去都遭受到政治上的痛苦,原因就是由於他們缺乏良好的「幽默感」。一個普魯士的市政顧問官就喜歡人家稱他「顧問官」,並且他多麼喜歡他制服上的鈕扣和徽章啊!一種對「邏輯上必要性」(常常是神聖的)的信念,一種直趨目標,而不做迂回行動的傾向,常常使人遇事過分。其要點不在你信仰什麼東西,而是在你怎樣去信仰那種東西,並怎樣把信仰變成行動。我給日本人「夢三」是特別指出他們對於皇帝和國家的狂熱忠誠,這種狂熱的忠誠是由於他們性格上的幽默成分過低的緣故。因為理想主義在不同的國家裡代表著不同的東西。正如所謂幽默感包括著許多不同的東西一般……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在今日之下的美國正在做有趣的拔河競賽,兩種成分都有相當高的分數,因此便產生了美國人特有的那種潛力。美國人的理想主義是什麼,這問題還是讓美國人自己去研究吧;不過有一點我可以說的,他們對什麼東西都很熱心。從美國人很容易給高尚的思想或高貴的語詞所感動這一點來說,他們的理想主義想必大部分是高尚的;但是有一部分也不免是自欺欺人而已。美國人的幽默感比之歐洲大陸民族的幽默感也有些不同,可是我的確覺得這種幽默感(愛好玩意兒和原有廣博的常識),是美國民族最大的資產。在未來的重要變遷的時代中,布賴斯(James Bryce ——十九世紀末葉的英國歷史學家)所說的那種廣博常識,於他們將有很大的用處,我希望這種常識能使他們度過危急的時期。我以很低的分數給予美國人的敏感性,因為在我的印象中,他們能夠忍受非常的事物……一般說來,英國人好像是最健全的民族,他們的「現3 夢2」和法國人的「現2 夢3」正成了個對比。我絕對贊成「現3 夢2」,這是民族穩定性的表現。我以為理想的公式似乎是「現3 夢2 幽3 敏2」,因為理想主義或敏感性的成分過多,也不是好事。我以「敏1」代表英國人的敏感性;如果以為這個分數太低,那是要怪英國人自己的!英國人隨時隨地要露著那種憂鬱的樣子,我怎能知道他們究竟有什麼感覺——歡笑,快樂,憤怒,滿足——呢?

  我們對於著作家和詩人也可以用同樣的公式,現在試舉幾個著名的人物來做個例:

  ◎莎士比亞——現4 夢4 幽3 敏4
  ◎德國詩人海涅(Heine)——現3 夢3 幽4 敏3
  ◎英國詩人雪萊(Shelley)——現1 夢4 幽1 敏4
  ◎美國詩人愛倫.坡(Poe)——現3 夢4 幽1 敏4
  ◎李白——現1 夢3 幽2 敏4
  ◎杜甫——現3 夢3 幽2 敏4
  ◎蘇東坡——現3 夢2 幽4 敏3

  ④我很猶豫,不知道應該給莎士比亞「敏4」或「敏3」,最後他的<十四行詩>使我決定了。學校教師在批學生分數時,真沒有像我批莎士比亞的分數時,那麼惶恐、不安、戰戰兢競。

  這不過是我隨手所寫的幾個例子。一切詩人顯然都有很高的敏感性,否則便不成其為詩人了。我覺得愛倫.坡雖有其不可思議的富於想像力的天賦,卻是一個極健全的天才。因為他不是很喜歡做推論的嗎?

  我給中國民族性所定的公式是:

  現4 夢1 幽3 敏3

  ◇

  我用「敏3」去代表豐富的敏感性,這種豐富的敏感性產生一種對人生的適當藝術觀念,使中國人很肯定地感到塵世是美滿的,因此對人生感到熱誠的愛好。不過敏感性還有更大的意義,它事實上代表一種近乎哲學的藝術觀念。因這理由,中國哲學家的人生觀就是詩人的人生觀,而且中國的哲學是跟詩歌發生聯繫,而不比西方的哲學是跟科學發生聯繫的。這種對歡樂、痛苦,和人生百態的豐富的敏感性,使輕快哲學有造成的可能;這一點可以在下文中看得很明白。人類對於人生悲劇的意識,是由於青春消逝的悲劇的感覺而來,而對人生的那種微妙的深情,是由於一種對昨開今謝的花朵的深情而產生的。起初受到的是愁苦和失敗的感覺,隨後即變為那狡猾的哲學家的醒覺和哂笑。

  在另一面,我們用「現4」來代表濃厚的現實主義,這種濃厚的現實主義就是指一種安于人生現狀的態度,是一種認為「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的態度。所以這種現實主義使藝術家的信念變得更堅固,覺得這似乎朝露的人生更為美麗。同時,也使藝術家和詩人不至於徹底逃避人生。夢中人說:「人生不過是一場夢」。現實主義者回答:「一點也不錯,讓我們在夢境裡儘量過著美滿的生活吧。」但是這裡的醒覺者的現實主義是詩人的現實主義,而不是商人的現實主義;那種趾高氣揚,欣欣然走上成功之路的年輕進取者的大笑,也將失掉,而變為一個手拈長須,低聲緩語的老人的大笑。這種夢中人酷愛和平,沒有一個人肯為一個夢而拚命鬥爭。他會一心一意地和他做夢的同志一起過著合理美滿的生活。因此人生的高度緊張生活即鬆弛下去了。

  此外這種現實感覺的主要功用,是要把人生哲學中一切不必要的東西摒除出去,它好似扼住了人生的頸項,以免幻想的翅膀會把它帶到一個似乎是美而實則虛幻的世界裡去。況且人生的智慧其實就在摒除那種不必要的東西,而把哲學上的問題化滅到很簡單的地步——家庭的享受(夫妻、子、女)、生活的享受、大自然和文化的享受——同時停止其他不相干的科學訓練和智識的追求。這麼一來,中國哲學家的人生問題即變得稀少簡單,同時人生智慧也即是指一種不耐煩的態度——一種對形而上的哲學,以及與人生沒有實際關係的智識的不耐煩態度。也指各種人類活動,不論是去獲取智識或是東西,都須立刻受人身本身的測驗,以及對生活目標的服從。其結果即是生活的目的,不是什麼形而上的實物,而僅是生活本身。

  中國人的哲學因為具有這種現實主義和極端不相信邏輯及智能,就變成了一種對人生本身有直接親熱感覺的東西,而不肯讓它歸納到任何一種體系裡去。因為中國人的哲學裡有健全的現實意識,純然的動物意識,和一種明理的精神,因此反而壓倒了理性本身,而使呆板的哲學體系無從產生。中國有儒道釋三教,每一種教都是宏大的哲學體系,但它們都曾被健全的常識所沖淡,因而都變成追求人生幸福的共同問題。中國人對任何一個哲學觀念、信仰、派別,都不願專心地相信,或過分起勁地去研究。孔子的一個朋友對他說,他常常三思而後行,孔子詼諧地回答:「再,斯可矣。」一個哲學派別的信徒最多不過是一個哲學的學生,可是一個人則是生活的學生,或者竟是生活的大師哩。

  有了這種文化和哲學,最後結果,就是中國人和西洋人成了一個對照,中國人比較過著一種接近大自然和兒童時代的生活,在這種生活裡,本能和情感得以自由行動;是一種不太重視智能的生活,敬重肉體也尊崇精神,具有深沉的智慧、輕鬆的快活和熟悉世故但很孩子氣的天真,這些成了一種奇怪的混合物。所以歸納起來說,這種哲學的特徵是:第一、一種以藝術眼光對人生的天賦才能 ;第二、一種於哲理上有意識的回到簡單;第三、一種合理近情的生活理想。最後的產品就是一種對於詩人、農夫和放浪者的崇拜,這是可怪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