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語堂 > 蘇東坡傳 | 上頁 下頁
七三


  一天晚上,蘇東坡正在此一小書齋中坐著,他對政客的嫉妒已是十分厭惡,已經請辭此一職務。皇太后宣他進宮草擬詔命。年輕的皇帝正坐在祖母身旁。蘇東坡在一旁畢恭畢敬的立著聽記吩咐。在告訴蘇東坡草擬聖旨任命呂大防為宰相之後,皇太后突然問他:「有一件事我想問你。幾年前你官居何職?」

  「常州團練副使。」

  「現在身居何職?」

  「臣承乏翰林學士。」

  「你為何升遷如此之快?」

  「仰賴太后的恩典。」

  「這與老身無關。」

  蘇東坡只好瞎猜:「一定是皇上的恩典。」

  「與皇上也無關。」

  蘇東坡又猜道:「也許是有老臣推薦。」

  太后說:「與他們也沒關係。」

  蘇東坡立著呆了片刻。然後說:「臣雖不肖,但從不運用關係求取官職。」

  太后最後說:「這是我老早就想對你說的。這是神宗皇帝的遺詔。先王在世之時,每當用膳時舉箸不下,臣僕們便知道是看你寫的文字。他常說起你的天才,常想用你,但不幸未及如願便速爾崩逝。」

  提到先王,三個人不覺一齊落淚。太后於是賜東坡座,賜茶葉一包,又對他說:「你要盡忠輔保幼主,以報先王之恩遇。」蘇東坡要鞠躬退出時,太后從桌子上拿起一個刻有蓮花的金燭臺當禮品賞與東坡。

  在蘇東坡升任翰林學士不久,司馬光在哲宗元祐元年(一〇八六)九月逝世。

  那天正好是神宗靈位送入太廟的齋戒之日,靈柩停在靈堂,司馬光的朋友本當前去拜祭,並且弔喪者應當哭幾聲。但是偏巧全體官員都要遵禮去齋戒,反倒沒有時間去向去世的宰相弔祭。九月初六,依照古禮在盛大肅穆樂聲悠揚的典禮中,將神宗的靈位安置在太廟裡。朝廷舉行大赦,罷朝三日。文武百官都參與大典。但是一件有趣而重大的事發生了。

  事有湊巧,司馬光的喪禮由理學大師程顥的弟弟程頤主辦。這位理學家,話往最輕裡說,也不是個和藹可親的人,那副自命不凡的樣子更使蘇東坡煩惱。這位理學家完全遵古禮來辦這件喪事。當時死者的親人要站在靈柩之側向靈前弔祭的客人還禮,這種風俗已流行數百年。但是程頤認為不合古禮,於是禁止司馬光的兒子站在靈柩一旁還禮接待客人。他的理由是,孝子如果真孝,應當是悲痛得不能見客人才是。那天朝廷百官在太廟中的大典完畢之後,蘇東坡正要帶領翰林院及中書省同仁前往故相國司馬光府去弔祭,程頤也有事要去,他就向大家說這違背孔子在論語中的話:「子於是日哭,則不歌。」因為那天早晨大家曾在太廟唱過歌,至少聽過奏樂,怎麼同一天還能去弔喪哭泣呢?大家到了司馬府門前,小程想攔阻大家,於是大家爭得面紅耳赤。

  程頤說:「你們沒念過論語嗎?『子於是日哭,則不歌。』」蘇東坡立刻回答道:「論語上並沒說子於是日歌,則不哭。」

  蘇東坡十分氣惱,不顧程頤的反對,率領大家進了門。每個人都站在靈柩前面行禮,在離去之前都依照習俗以袖拭目。蘇東坡一看司馬光的兒子沒出來接待客人,問過別人,才知道程頤禁止,說是于古無征。於是蘇東坡在全體官員之前說道:「伊川可謂糟糠鄙俚叔孫通。」大家哄堂大笑,程頤滿面通紅。這句評語極為恰當,可謂一針見血,入木三分。不論程頤或蘇東坡自己,對這句挖苦話,都是畢生難忘,誰也不願一生背著這個標簽。在蘇東坡和二程這一派之間,這粒仇恨的種籽算播下了。

  不久,他們看見皇帝和太后的龍車鳳輦來了,都是朱紅的輪子。他們是來弔唁故相國的,並在靈前哭泣,以盡君臣之禮。司馬光之喪是國家賦與大臣當得的最高榮耀。他在棺木中的遺體上都蓋以水銀龍腦,是皇家的賞賜。皇家又賜白銀三千兩,綢緞四千匹,又派宮廷官員二人護衛靈柩還鄉,家中十人賜予官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