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羅亦農 > 羅亦農年譜 | 上頁 下頁 |
1927年(3) |
|
4月1日 上午8時,召開區委主席團會議。在討論市政府問題時提出:市政府無論如何要辦事;市政府辭職的人,准其辭職,趕快補選。 同日 上午9時,在聽取各部委書記彙報後指出:最近政治情形日漸嚴重,整個新右派向我們進攻,這是革命與反革命的鬥爭。進攻已由江西而安徽,而浙江而江蘇、上海。現在黨的總的政治策略有三:一、根本倒蔣,由中央和區委負責;二、群眾運動;三、上海要以市政府與蔣衝突。總之,要積極準備民眾工作,準備鬥爭。 同日 下午2時,出席市民臨時代表會執行委員會緊急會議。會議批准鄭毓秀、謝福生辭職,決定於4月3日召開代表大會,討論市政府辦公問題。 4月3日 出席市民代表會議第五次大會。會議補選葉惠鈞、趙南公為市政府委員,議決:促政府委員即日行使職權,誓為後盾。 4月4日 陳獨秀與汪精衛在上海發表《聯合宣言》,稱共產黨人承認國民黨及三民主義在中國革命中毫無疑義的需要;中國需要建立被壓迫階級的民主獨裁制,無產階級獨裁制無論現在或將來不至發生;國民黨決無驅逐友党、摧殘工會之事。 同日 出席臨時市政府第二次委員會。會議推選王曉籟、孫科、汪壽華為常務委員,王曉籟為主席。並通過市民總要求及各界分要求案。 4月初 中共中央接共產國際電令:上海糾察隊于必要時,可將槍支藏起,保全實力,以圖再舉。羅亦農見電,憤激地將之擲之於地。 4月6日 在區委活動分子大會上作《目前時局與我們的策略》報告,指出:有人主張上總武裝暫時收藏,「這是自殺的政策」,在此時期,決難避免衝突,我們願避免大的流血犧牲。提出與新右派鬥爭的三條方針:一、不收藏槍械,堅不繳械;二、嚴重取防守態度,無論他們怎樣進攻,我們決不投降與退卻;三、找許多聯盟武力。 同日 出席臨時市政府第六次會議。會議決定成立教育、財政、建設、土地、司法、公安、勞動、衛生等八局,通過了局長人選,並議決由市政府通知蔣介石,飭令屬上海特別市範圍內為蔣委任接收之各機關,準備交代與市政府。 同日 出席上海總工會糾察隊授旗禮。會上,蔣介石為麻痹工人階級,送了「共同奮鬥」的錦旗。羅亦農代表中國共產黨作了演講,指出:今日之糾察隊,系上海八十萬工友之鮮血造成。針鋒相對地提出糾察隊的三大任務:一是「一致起來保護上海八十萬之工友不受工賊之誘惑,與軍閥之蹂躪」;二是「現在上海不少反動分子,從中搗亂,工人糾察隊須一致起來,消滅一切反動派,保障中國革命」;三是「一致起來維持上海治安,為革命民眾作模範,繼續革命,協同各界,更加武裝起來」。 4月7日 漢口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電上海臨時市政府,要市政府安心行使職權。 4月8日 由蔣介石南昌政治會議任命之上海臨時政治委員會宣告成立,委員為吳稚暉、楊樹莊、陳果夫、白崇禧、何應欽等十一人。稱該會為上海最高機關,有處決上海市一切軍事、政治、財政之權,並指揮當地黨務。 4月9日 王漢良辭市民政府委員職。 同日 在漢口的中共中央委員會、湖北區委和共產國際代表聯席會議在聽取了彭述之所作關於上海情況的報告後,決定:派一個強有力的代表團去上海;中央局為這個代表團擬訂一個具體方針。 4月10日 出席市政府第七次會議。會議討論並通過了臨時市政府大綱。 同日 中共中央委員會會議決定:派一個委員會去上海執行決議所規定的路線;立即召回羅亦農;以陳延年為上海党委員會臨時書記。 4月12日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上海工人武裝糾察隊被繳械。周恩來被騙至第二十六軍第二師司令部後被拘禁。羅亦農派黃逸峰通過第二師黨代表將周恩來救出。 4月13日 參加上海工人為要求發還被繳槍械舉行的群眾大會。會後和群眾一起上街遊行。當隊伍至寶山路一帶時,反動軍警開槍射擊,死三十餘人,傷四十餘人,被捕八十餘人。 同日 中共中央所派李立三、陳延年、維經斯基到達上海,任務是:一、組織特務委員會,傳達貫徹中央關於滬區工作的決議案,討論江浙區委(即上海區委)執行中央決議案的具體方法和計劃,報告中央;二、促江浙區委推選出席中共五大的代表。 4月14日 上海臨時政治委員會派陳群等為市黨部指導員,接收國民黨市黨部。東路軍前敵指揮部派兵查抄臨時市政府及各工會,取消總工會,成立工會統一組織委員會。 同日 召開部委書記、產總主任聯席會議。在聽取了罷工情況彙報後,要求全黨不要認為運動失敗而灰心。指出共產黨如沒有政權,是不會自由的,要改造幾千年的社會,自然要受很大的壓迫,只要再幹,勝利終是我們的。提出當前的策略是:收束罷工,擴大宣傳,準備武裝暴動等。 4月15日 上午,與共產國際代表討論上海的策略等問題。 同日 在區委主席團會議上,周恩來提出:「蔣的力量並不大」,只要武漢出兵,有「五萬精兵一月即可削平蔣的勢力」,提議立即將此意見電告武漢政府。羅亦農表示「極端贊成」這一意見。會後,與周恩來、趙世炎、尹寬、陳延年、李立三共同致書中共中央,建議「迅速出師,直指南京」。 4月16日 出席特委會議。李立三在會上宣佈由李立三、陳延年、維經斯基、趙世炎、周恩來,並增加羅亦農和三個蘇聯人共同組成特務委員會。 4月17日 區委主席團會議決定:以羅亦農等十三人為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五次代表大會代表。 4月22日左右 與李立三、王荷波等坐船去武漢。 4月27日—5月9日 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會上嚴厲批評陳獨秀放棄革命領導權、忽視農民土地問題等右傾錯誤;並被選為中共中央委員。會後,調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 5月中下旬 就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寫信給中共中央,提出:江西應建設民眾力量。朱培德不甚反動,反之不大好。徵求中央意見。 5月29日 中共中央常務會議討論了羅亦農來信,決定由陳獨秀起草回信,詳細答覆。 6月13日 中共中央常委會議決議,調汪澤楷接羅亦農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 7月15日 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正式揭起反共旗幟。 7月17日 接張太雷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 7月中旬 中共中央臨時常務委員會決定:在湘鄂粵贛四省舉行秋收起義、南昌起義,同時決定舉行武漢工人總同盟罷工響應南昌起義。 7月20日 與鄭超齡到碼頭、街道、工廠以及工人市區視察。 7月31日 7月29日,反動軍隊士兵強行以國庫券兌換銅元,毆打車夫,引起武漢人力車夫與反動軍警衝突。數千名車夫包圍並搗毀了警察署,反動軍警開槍鎮壓,打死兩人,傷十餘人。30日,武漢華界車夫五千人宣佈罷工。本日,租界車夫三千余人舉行同情罷工。湖北省委決定將罷工擴大為武漢三鎮總同盟罷工。 8月2日 武漢三鎮舉行總同盟罷工,參加罷工的有漢陽兵工廠、震和紗廠、印刷、染織、郵務、碼頭等工人七萬余人。但因車夫領袖大批被捕,旋即復工。 8月3日 中共中央臨時常務委員會討論通過羅亦農提出的《湖北行動大綱》。該大綱分析了武漢的形勢,指出:武漢工人總同盟罷工和南昌起義後,武漢政府的政權已經發生嚴重動搖,但因「武漢的環境與工人階級組織的力量」,黨在武漢三鎮只能「作持久作戰,繼續不斷擾亂與動搖武漢政府的政權」。党在當前工作應是:響應南昌起義軍,多作政治宣傳,在行動上牽制武漢政府出兵攻打江西;準備第二次總同盟政治罷工;發展並擴大工人的經濟罷工運動等。同時「必須派大批同志至鄉村中工作」,進行抗捐抗稅等鬥爭。 同日 中共中央通過《湘鄂粵贛四省秋收暴動大綱》,規定湖北秋收起義的目標是:「政治上給統治者一個擾亂,使其不能穩定,制其對江西壓迫;經濟上實行四抗(租、稅、捐、糧)」。 8月上旬 根據《湘鄂粵贛四省秋收暴動大綱》,與任旭擬定湖北秋收起義計劃,確定起義是「響應武漢工人罷工,擁護南昌葉賀獨立及促進土地革命加速的發展」。 8月7日 出席中共「八七」緊急會議。在會上發言指出,大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是:「黨無一堅決奪取政權的決心」,「第五次大會以前黨對大資產階級估量太高,大會時對小資產階級估量得太高」,「不注意奪取政權的武裝」,並點名批評共產國際代表的錯誤。會議選舉羅亦農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8月9日 出席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第一次會議。會議在推選政治局常委時,蔡和森、王荷波、毛澤東、李維漢均力主羅亦農加入常委。後因湖北工作的特殊重要,「鄂省在此嚴重時期換書記是非常錯誤的」「亦(羅亦農)離鄂省委為不可能」,決定羅亦農仍任湖北省委書記,但「事實上仍可參加常委」。 8月中旬 中共中央決定兩湖暴動以湖南為中心,先取得武長鐵路、岳州和長沙,斷絕兩湖關係,完成湘南暴動,再聯廣東取湖北。據此,重新修訂湖北秋收起義計劃,決定以鄂南區為中心,一方面援助湖南,一方面引起湖北全省普遍的暴動。 8月20日左右 與任旭去鄂南佈置並檢查暴動準備工作。 8月21日 出席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議。在討論《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任務與策略的議決案》草案時提出,民眾暴動非組織正式軍隊不可;並建議寫上「中國革命是長期的爭鬥」。 8月下旬 與羅邁(李維漢)、王一飛及鄂北來人討論鄂北暴動問題,決定鄂北暴動至遲不得過九月十二日發動。 8月底 代中共中央起草《兩湖暴動計劃》。計劃規定:目前黨在兩湖的「惟一重要責任」,就是「堅決的實行土地,領導兩湖的工農群眾實行暴動,推翻武漢政府與唐生智的政權,建立真正的平民的革命政權,如此才能保障革命猛烈的繼續發展。」 8月29日 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議修改通過了羅亦農提出的《兩湖暴動計劃》草案。會議決定成立中央鄂北委員會,以王一飛為主任,領導鄂北暴動。王一飛走後,中央軍事部由羅亦農代理部長。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