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中國小說史略 | 上頁 下頁
第二十七篇 清之俠義小說及公案(1)


  明季以來,世目《三國》《水滸》《西游》《金瓶梅》為「四大奇書」,居說部上首,比清乾隆中,《紅樓夢》盛行,遂奪《三國》之席,而尤見稱于文人。惟細民所嗜,則仍在《三國》《水滸》。時勢屢更,人情日異於昔,久亦稍厭,漸生別流,雖故發源於前數書,而精神或至正反,大旨在揄揚勇俠,讚美粗豪,然又必不背于忠義。其所以然者,即一緣文人或有憾於《紅樓》,其代表為《兒女英雄傳》;一緣民心已不通於《水滸》,其代表為《三俠五義》。

  《兒女英雄傳評話》本五十三回,今殘存四十回,題「燕北閒人著」。馬從善序雲出文康手,蓋定稿于道光中。文康,費莫氏,字鐵仙,滿洲鑲紅旗人,大學士勒保次孫也,「以資為理藩院郎中,出為郡守,洊擢觀察,丁憂旋裡,特起為駐藏大臣,以疾不果行,卒於家。」家本貴盛,而諸子不肖,遂中落且至困憊。文康晚年塊處一室,筆墨僅存,因著此書以自遣。升降盛衰,俱所親歷,「故於世運之變遷,人情之反復,三致意焉。」(並序語)榮華已落,愴然有懷,命筆留辭,其情況蓋與曹雪芹頗類。惟彼為寫實,為自敘,此為理想,為敘他,加以經歷複殊,而成就遂迥異矣。書首有雍正甲寅觀鑒我齋序,謂為「格致之書」,反《西遊》等之「怪力亂神」而正之;次乾隆甲寅東海吾了翁識,謂得於春明市上,不知作者何人,研讀數四,「更於沒字處求之」,始知言皆有物,因補其闕失,弁以數言云云:皆作者假託。開篇則謂「這部評話……初名《金玉緣》;因所傳的是首善京都一樁公案,又名《日下新書》。篇中立旨立言,雖然無當于文,卻還一洗穢語淫詞,不乖於正,因又名《正法眼藏五十三參》,初非釋家言也。後來東海吾了翁重訂,題曰《兒女英雄傳評話》。……」(首回)多立異名,搖曳見態,亦仍為《紅樓夢》家數也。

  所謂「京都一樁公案」者,為有俠女曰何玉鳳,本出名門,而智慧驍勇絕世,其父先為人所害,因奉母避居山林,欲伺間報仇。其怨家曰紀獻唐,有大勳勞于國,勢甚盛。何玉鳳急切不得當,變姓名曰十三妹,往來市井間,頗拓弛玩世;偶于旅次見孝子安驥困厄,救之,以是相識,後漸稔。已而紀獻唐為朝廷所誅,何雖未手刃其仇而父仇則已報,欲出家,然卒為勸沮者所動,嫁安驥。驥又有妻曰張金鳳,亦嘗為玉鳳所拯,乃相睦如姊妹,後各有孕,故此書初名《金玉緣》。

  書中人物亦常取同時人為藍本;或取前人,如紀獻唐,蔣瑞藻(《小說考證》八)雲,「吾之意,以為紀者,年也;獻者,《曲禮》雲,『犬名羹獻』;唐為帝堯年號:合之則年羹堯也。……其事蹟與本傳所記悉合。」安驥殆以自寓,或者有慨於子而反寫之。十三妹未詳,當純出作者意造,緣欲使英雄兒女之概,備於一身,遂致性格失常,言動絕異,矯揉之態,觸目皆是矣。如敘安驥初遇何於旅舍,慮其入室,呼人抬石杜門,眾不能動,而何反為之運以入,即其例也:

  ……那女子又說道,「弄這塊石頭,何至於鬧的這等馬仰人翻的呀?」張三手裡拿著鐝頭,看了一眼,接口說,「怎麼『馬仰人翻』呢?瞧這傢伙,不這麼弄,問得動他嗎?打諒頑兒呢。」那女子走到跟前,把那塊石頭端相了端相,……約莫也有個二百四五十斤重,原是一個碾糧食的碌碡;上面靠邊,卻有個鑿通了的關眼兒。……他先挽了挽袖子,……把那石頭撂倒在平地上,用右手推著一轉,找著那個關眼兒,伸進兩個指頭去勾住了,往上只一悠,就把那二百多斤的石頭碌碡,單撒手兒提了起來。向著張三李四說道,「你們兩個也別閑著,把這石頭上的土給我拂落淨了。」兩個屁滾尿流,答應了一聲,連忙用手拂落了一陣,說,「得了。」那女子才回過頭來,滿面含春的向安公子道,「尊客,這石頭放在那裡?」安公子羞得面紅過耳,眼觀鼻鼻觀心的答應了一聲,說,「有勞,就放在屋裡罷。」那女子聽了,便一手提著石頭,款動一雙小腳兒,上了臺階兒,那只手撩起了布簾,跨進門去,輕輕的把那塊石頭放在屋裡南牆根兒底下;回轉頭來,氣不喘,面不紅,心不跳。眾人伸頭探腦的向屋裡看了,無不吒異。……(第四回)

  結末言安驥以探花及第,複由國子監祭酒簡放烏裡雅蘇台參贊大臣,未赴,又「改為學政,陛辭後即行赴任,辦了些疑難大案,政聲載道,位極人臣,不能盡述」。因此複有人作續書三十二回,文意並拙,且未完,雲有二續,序題「不計年月無名氏」蓋光緒二十年頃北京書估之所造也。

  《三俠五義》出於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原名《忠烈俠義傳》,百二十回,首署「石玉昆述」,而序則雲問竹主人原藏,入迷道人編訂,皆不詳為何如人。凡此流著作,雖意在敘勇俠之士,遊行村市,安良除暴,為國立功,而必以一名臣大吏為中樞,以總領一切豪俊,其在《三俠五義》者曰包拯。拯字希仁,以進士官至禮部侍郎,其間嘗除天章閣待制,又除龍圖閣學土,權知開封府,立朝剛毅,關節不到,世人比之閻羅,有傳在《宋史》(三百十六)。而民間所傳,則行事率怪異,元人雜劇中已有包公「斷立太后」及「審烏盆鬼」諸異說;明人又作短書十卷曰《龍圖公案》,亦名《包公案》,記拯借私訪夢兆鬼語等以斷奇案六十三事,然文意甚拙,蓋僅識文字者所為。後又演為大部,仍稱《龍圖公案》,則組織加密,首尾通連,即為《三俠五義》藍本矣

  【注釋】

  「四大奇書」:清李漁《三國演義序》云:「昔弇州先生有宇宙四大奇書之目,曰:《史記》也,《南華》也,《水滸》與《西廂》也。馮猶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與《金瓶梅》也。兩人之論各異。愚謂書之奇,當從其類,《水滸》在小說家,與經史不類;《西廂》系詞曲,與小說又不類。今將從其類以配其奇,則馮說為近是。」(見清兩衡堂刊本《三國志第一才子書》卷首)李漁序。

  馬從善:自號古遼閬圃,文康家門客,餘未詳。其序寫於光緒戊寅年(1878),稱「《兒女英雄傳》一書,文鐵仙先生康所作也。」

  勒保(1740─1819):費莫氏,字宜軒,清滿洲鑲紅旗人,官陝甘總督、四川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等。曾鎮壓川、鄂、陝等地白蓮教起義及雲、貴苗民起義。

  觀鑒我齋《兒女英雄傳》序云:「其書以天道為綱,以人道為紀,以性情為意旨,以兒女英雄為文章,……吾不圖于無意中果得於誠正、修齊、治平而外,快睹此格致一書也。」又云:「《西遊記》其神也怪也,《水滸傳》其力也,《金瓶梅》其亂也。」

  東海吾了翁《兒女英雄傳序》云:「其事則日下舊聞,其文則忽莊忽諧,若明若昧,……研讀數四,更於沒字處求之,始知其所以忽莊忽諧,若明若昧者,言非無所為而發也。噫,傷已!惜原稿半殘闕失次,爰不辭固陋,為之點金以鐵,補綴成書,易其名曰《兒女英雄傳評話》。」

  《續兒女英雄傳》共三十二回,卷首有無名氏自序,不記年月。光緒二十四年(1898)北京宏文書局印行。

  石玉昆(約1810─約1871):字振之,清天津人。道光咸豐年間說書藝人。

  「斷立太后」:見元雜劇《抱妝盒》,劇情敘宋真宗時李美人生子,遭劉皇后嫉害,陳琳抱妝盒救出幼主,幼主後即位為仁宗,密詢陳琳,尊生母李氏為皇太后。「審烏盆鬼」,見元雜劇《盆兒鬼》劇情敘汴梁人楊國用經商遇害,屍首雖被燒成灰和土製成瓦盆,但「冤魂」不散,能作人聲,後經包公審理伸冤。

  《龍圖公案》:十卷,明無名氏撰,序署「江左陶烺元乃斌父題于虎丘之悟石軒」。有繁簡兩本,繁本故事一百則,簡本故事六十六則。敘寫包公審案故事。

  這裡的《龍圖公案》指傳鈔本《龍圖耳錄》,一二〇回,系石玉昆說唱《龍圖公案》的記錄本(刪去唱詞)。刊本《忠烈俠義傳》(亦名《三俠五義》)即從此本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