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中國小說史略 | 上頁 下頁 |
第二十五篇 清之以小說見才學者(1) |
|
以小說為庋學問文章之具,與寓懲勸同意而異用者,在清蓋莫先於《野叟曝言》①。其書光緒初始出,序雲康熙時江陰夏氏作,其人「以名諸生貢于成均,既不得志,乃應大人先生之聘,輒祭酒帷幕中,遍歷燕晉秦隴。……繼而假道黔蜀,自湘浮漢,溯江而歸。所曆既富,於是發為文章,益有奇氣,……然首已斑矣。(自是)屏絕進取,壹意著書」,成《野叟曝言》二十卷,然僅以示友人,不欲問世,迨印行時,已小有缺失;一本獨全,疑他人補足之。二本皆無撰人名,金武祥(《江陰藝文志》凡例)則雲夏二銘作。二銘,夏敬渠之號也;光緒《江陰縣誌》(十七《文苑傳》)雲,「敬渠,字懋修,諸生;英敏績學,通史經,旁及諸子百家禮樂兵刑天文算數之學,靡不淹貫。……生平足跡幾遍海內,所交盡賢豪。著有《綱目舉正》,《經史餘論》,《全史約編》,《學古編》,詩文集若干卷。」與序所言者頗合,惟列于趙曦明②之後,則乾隆中蓋尚存。 《野叟曝言》龐然巨帙,回數多至百五十四回,以「奮武揆文天下無雙正十熔經鑄史人間第一奇書」二十字編卷,即作者所以渾括其全書。至於內容,則如凡例言,凡「敘事,說理,談經,論史,教孝,勸忠,運籌,決策,藝之兵詩醫算,情之喜怒哀懼,講道學,辟邪說,……」無所不包,而以文白為之主。白字素臣,「是錚錚鐵漢,落落奇才,吟遍江山,胸羅星斗。說他不求宦達,卻見理如漆雕;說他不會風流,卻多情如宋玉。揮毫作賦,則頡頏相如;抵掌談兵,則伯仲諸葛,力能扛鼎,退然如不勝衣;勇可屠龍,凜然若將隕穀。旁通歷數,下視一行;閑涉岐黃,肩隨仲景。以朋友為性命;奉名教若神明。真是極有血性的真儒,不識炎涼的名士。他平生有一段大本領,是止崇正學,不信異端;有一副大手眼,是解人所不能解,言人所不能言」(第一回)。然而明君在上,君子不窮,超擢飛騰,莫不如意。書名辟鬼,舉手除妖,百夷懾于神威,四靈集其家囿。文功武烈,並萃一身,天子崇禮,號曰「素父」。而仍有異術,既能易形,又工內媚,姬妾羅列,生二十四男。男又大貴,且生百孫;孫又生子,複有雲孫。其母水氏年百歲,既見「六世同堂」,來獻壽者亦七十國;皇帝贈聯,至稱為「鎮國衛聖仁孝慈壽宣成文母水太君」(百四十四回)。凡人臣榮顯之事,為士人意想所能及者,此書幾畢載矣,惟尚不敢希帝王。至於排斥異端,用力尤勁,道人釋子,多被誅夷,壇場荒涼,塔寺毀廢,獨有「素父」一家,乃嘉祥備具,為萬流宗仰而已。 《野叟曙言》雲是作者「抱負不凡,未得黼黻休明,至老經猷莫展」,因而命筆,比之「野老無事,曝日清談」(凡例雲)。可知衒學寄慨,實其主因,聖而尊榮,則為抱負,與明人之神魔及佳人才子小說面目似異,根柢實同,惟以異端易魔,以聖人易才子而已。意既誇誕,文複無味,殊不足以稱藝文,但欲知當時所謂「理學家」之心理,則於中頗可考見。 雍正末,江陰人楊名時③為雲南巡撫,其鄉人拔貢生夏宗瀾④嘗從之問《易》,以名時為李光地⑤門人,故並宗光地而說益怪。乾隆初,名時入為禮部尚書,宗瀾亦以經學薦授國子監助教,又曆主他講席,仍終身師名時(《四庫書目》六及十《江陰志》十六及十七)。稍後又有諸生夏祖熊⑥,亦「博通群經,尤篤好性命之學,患二氏說漫衍,因複考辨以歸於正」(《江陰志》十七)。蓋江陰自有楊名時(卒贈太子太傅諡文定)而影響頗及於其鄉之士風;自有夏宗瀾師楊名時而影響又頗及唯一盛業,故若文白者之言行際遇,固非獨作者一人之理想人物矣。文白或雲即作者自寓,析「夏」字作之;又有時太師,則楊名時也,其崇仰蓋承夏宗瀾之緒餘,然因此遂或誤以《野叟曝言》為宗瀾作。 欲於小說見其才藻之美者,則有屠紳《蟫史》二十卷。紳字賢書,號笏岩,亦江陰人,世業農。紳幼孤,而資質聰敏,年十三即入邑庠,二十成進士,尋授雲南師宗縣知縣,遷尋甸州知州,五校鄉闈,頗稱得士,後為廣州同知。嘉慶六年以候補在北京,暴疾卒於客舍,年五十八(一七四四── 一八〇一)。紳豪放嫉俗,生平慕湯顯祖之為人,而作吏頗酷,又好內,姬侍眾多(已上俱見《鶚亭詩話》附錄);為文則務為古澀豔異,晦其義旨,志怪有《六合內外瑣言》,雜說有《鶚亭詩話》(見第二十二篇),皆如此。《蟫史》為長篇,署「磊砢山房原本」,金武祥(《粟香隨筆》二)雲是紳作。⑧書中有桑蠋生,蓋作者自寓,其言有雲,「予,甲子生也。」與紳生年正同。開篇又雲,「在昔吳依官於粵嶺,行年大衍有奇,海隅之行,若有所得,輒就見聞傳聞之異辭,匯為一編。」且假傅鼐⑨扞苗之事(在乾隆六十年)為主幹,則始作當在嘉慶初,不數年而畢;有五年四月小停道人序。次年,則紳死矣。 【注釋】 ①《野叟曝言》:清夏敬渠(1705─1787)撰。此書有清光緒七年(1881)毗陵匯珍樓活字本,二十冊,一五二回,其中缺一三二回至一三五回,第一三六回僅存末頁。又有光緒八年(1882)申報館排印本,二十卷,一五四回,增多兩回,原本缺失者皆已補全;卷首有光緒壬午年(1882)西岷山樵序。夏敬渠除《野叟曝言》外,尚撰有《浣玉軒集》等。 ②趙曦明(1704─1787):字敬夫,號瞰江山人,清江陰(今屬江蘇)人,撰有《桑梓見聞錄》《顏氏家訓注》等。 ③楊名時(1661─1757):字賓實,號凝齋,清江陰(今屬江蘇)人,官至禮部尚書兼國子監祭酒。撰有《易義隨記》《詩義記講》等。 ④夏宗瀾:字起八,清江陰人。由拔貢生薦授國子監助教。撰有《易卦剳記》等。 ⑤李光地(1642─1718):字晉卿,號榕村,清安溪(今屬福建)人,官至文淵閣大學士。主編《性理精義》《朱子大全》等書,另撰有《榕村全集》等。 ⑥夏祖熊:字夢占,清江陰人。撰有《易學大成》等。 ⑦程朱:指北宋程顥、程頤和南宋朱熹。程顥(1032─1085),字伯淳,人稱明道先生,洛陽(今屬河南)人。程頤(1033─1107),字正叔,人稱伊川先生,程顥之弟。二人著作經朱熹編為《二程全書》。朱熹,參看本卷第88頁注⒂。陸王,指南宋陸九淵和明王守仁。 陸九淵(1139─1193),字子靜,號存齋,南宋金溪(今屬江西)人。有《象山先生全集》。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號陽明,明余姚(今屬浙江)人。有《王文成公全書》。程朱學說偏於客觀唯心主義,陸王學說偏於主觀唯心主義。 ⑧關於《蟫史》撰者,據《粟香隨筆》卷二云:「屠笏岩刺史,名紳,又號賢書。……所著有《六合內外瑣言》二十卷,署黍余裔孫編。《蟫史》二十卷,署磊砢山人撰,近年上海以洋版刷印,流傳頗廣。」 ⑨傅鼐(1758─1811):字重庵,清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歷任甯洱知縣、鳳凰廳同知、湖南按察使。乾隆末至嘉慶中,曾於湘黔一帶鎮壓苗民起義。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