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中國小說史略 | 上頁 下頁 |
第二十四篇 清之人情小說(3) |
|
全書所寫,雖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跡,而人物事故,則擺脫舊套,與在先之人情小說甚不同。如開篇所說: 空空道人遂向石頭說道,「石兄,你這一段故事,……據我看來:第一件,無朝代年紀可考;第二件,並無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其中只不過幾個異樣女子──或情,或癡,或小才微善──亦無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縱鈔去,恐世人不愛看呢。」 石頭笑曰:「我師何太癡也!若雲無朝代可考,今我師竟假借漢唐等年紀添綴,又有何難?但我想歷來野史,皆蹈一轍;莫如我不借此套,反到新鮮別致,不過只取其事體情理罷了。……歷來野史,或訕謗君相,或貶人妻女,姦淫兇惡,不可勝數。……至若才子佳人等書,則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終不能不涉於淫濫,以致滿紙『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且環婢開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說。竟不如我半世親睹親聞的這幾個女子,雖不敢說強似前代所有書中之人,但事蹟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也。……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哄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戚本第一回) 蓋敘述皆存本真,聞見悉所親歷,正因寫實,轉成新鮮。而世人忽略此言,每欲別求深義,揣測之說,久而遂多。今汰去悠謬不足辯,如謂是刺和珅(《譚瀛室筆記》)藏讖緯(《寄蝸殘贅》)明易象(《金玉緣》評語)②之類,而著其世所廣傳者於下: 一,納蘭成德③家事說 自來信此者甚多。陳康祺④(《燕下鄉脞錄》五)記姜宸英⑤典康熙己卯順天鄉試獲咎事,因及其師徐時棟⑥(號柳泉)之說雲,「小說《紅樓夢》一書,即記故相明珠家事,金釵十二,皆納蘭侍禦所奉為上客者也,寶釵影高澹人;妙玉即影西溟先生:『妙』為『少女』,『薑』亦婦人之美稱;『如玉』『如英』,義可通假。……」侍禦謂明珠之子成德,後改名性德,字容若。張維屏⑦(《詩人征略》)雲,「賈寶玉蓋即容若也;《紅樓夢》所雲,乃其髫齡時事。」俞樾(《小浮梅閒話》)亦謂其「中舉人止十五歲,於書中所述頗合」。然其他事蹟,乃皆不符;胡適作《紅樓夢考證》⑧(《文存》三),已曆正其失。最有力者,一為姜宸英有《祭納蘭成德文》,相契之深,非妙玉於寶玉可比;一為成德死時年三十一,時明珠方貴盛也。 二,清世祖與董鄂妃⑨故事說 王夢阮沈瓶庵⑩合著之《紅樓夢索隱》為此說。其提要有雲,「蓋嘗聞之京師故老雲,是書全為清世祖與董鄂妃而作,兼及當時諸名王奇女也。……」而又指董鄂妃為即秦淮舊妓嫁為冒襄妾之董小宛⑾,清兵下江南,掠以北,有寵于清世祖,封貴妃,已而夭逝;世祖哀痛,乃遁跡五臺山為僧雲。孟森作《董小宛考》(《心史叢刊》三集)⑿,則曆摘此說之謬,最有力者為小宛生於明天啟甲子,若以順治七年入宮,已二十八歲矣,而其時清世祖方十四歲。 三,康熙朝政治狀態說 此說即發端于徐時棟,而大備于蔡元培之《石頭記索隱》⒀。開卷即雲,「《石頭記》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說也。作者持民族主義甚摯,書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漢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於是比擬引申,以求其合,以「紅」為影「朱」字;以「石頭」為指金陵;以「賈」為斥偽朝;以「金陵十二釵」為擬清初江南之名士:如林黛玉影朱彝尊,王熙鳳影余國柱,史湘雲影陳維崧,寶釵妙玉則從徐說,旁徵博引,用力甚勤。然胡適既考得作者生平,而此說遂不立,最有力者即曹雪芹為漢軍,而《石頭記》實其自敘也。 然謂《紅樓夢》乃作者自敘,與本書開篇契合者,其說之出實最先,而確定反最後。嘉慶初,袁枚(《隨園詩話》二)已雲,「康熙中,曹練亭為江甯織造,……其子雪芹撰《紅樓夢》一書,備記風月繁華之盛。中有所謂大觀園者,即餘之隨園也。」末二語蓋誇,餘亦有小誤(如以楝為練,以孫為子),但已明言雪芹之書,所記者其聞見矣。而世間信者特少,王國維⒁(《靜庵文集》)且詰難此類,以為「所謂『親見親聞』者,亦可自旁觀者之口言之,未必躬為劇中之人物」也,迨胡適作考證,乃較然彰明,知曹雪芹實生於榮華,終於苓落,半生經歷,絕似「石頭」,著書西郊,未就而沒;晚出全書,乃高鶚續成之者矣。 【注釋】 ②刺和珅:和珅,清滿洲正紅旗人,姓鈕祜祿氏,字致齋,官至大學士。《譚瀛室筆記》云:「和珅秉政時,內寵甚多,自妻以下,內嬖如夫人者二十四人,即《紅樓夢》所指正副十二釵是也。」藏讖緯,汪堃《寄蝸殘贅》卷九載:「曾聞一旗下友人云:『《紅樓夢》為讖緯之書』。相傳有此說,言之鑿鑿,具有徵引」,並謂曹雪芹因撰《紅樓夢》,其後代遭「滅族之禍,實基於此。」明易象,《增評補象全圖金玉緣》卷首載張新之《石頭記讀法》云:「《易》曰,『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故謹履霜之戒。一部《石頭記》,(演)一漸字。」 ③納蘭成德(1655─1685):後改名性德,字容若,清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明珠長子,曾任一等侍衛。撰有《飲水詞》《通志堂集》等。 ④陳康祺:字鈞堂,清鄞縣(今屬浙江)人,官至郎中。所撰《燕下鄉脞錄》,十六卷。 ⑤姜宸英(1628─1699):字西溟,號湛園,清慈溪(今屬浙江)人。康熙己卯年(1699)為順天鄉試考官,因科場舞弊案牽連,死於獄中。撰有《湛園未定稿》《西溟文鈔》等。 ⑥徐時棟(1814─1873):字定宇,號柳泉,清鄞縣(今屬浙江)人。曾任內閣中書,撰有《柳泉詩文集》等。下引徐說涉及的明珠(1635─1708),姓納蘭,清滿洲正黃旗人。康熙年間任刑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高澹人(1644─1703),名士奇,號江村,清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禮部侍郎。撰有《清吟堂全集》《天祿識餘》等。 ⑦張維屏(1780─1859):字南山,清番禺(今屬廣東)人,官至江西南康知府。撰有《松心詩集、文集》等。《詩人征略》,即《國朝詩人征略》,一編六十卷,二編六十四卷。引文見二編卷九。 ⑧胡適(1891─1962):字適之,安徽績溪人。他的《紅樓夢考證》作於一九二一年,對《紅樓夢》作者、版本進行了考證。 ⑨清世祖:即順治皇帝福臨(1638─1661)。董鄂妃,世祖之妃,內大臣鄂碩之女。有些索隱派紅學家認為董鄂妃即是董小宛。 ⑩王夢阮:未詳。沈瓶庵,中華書局編輯,曾編《中華小說界》雜誌。王、沈合撰的《紅樓夢索隱》,一九一六年附刊於中華書局出版的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卷首有他們寫的《紅樓夢索隱提要》。 ⑾冒襄(1611─1693):字辟疆,號巢民,清初如皋(今屬江蘇)人。明末副貢,入清隱居不仕,撰有《巢民詩集、文集》。董小宛(1624─1651),名白,原為秦淮名妓,後為冒襄寵妾。 ⑿孟森(1868─1937):字蓴蓀,筆名心史,江蘇武進人。曾任北京大學教授。所撰《心史叢刊》,共三集,多為有關明清史的考證文章。 ⒀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號孑民,浙江紹興人。曾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他在所撰《石頭記索隱》中,以林黛玉為絳珠仙子,「珠」、「朱」諧音;以林黛玉所住瀟湘館比附朱彝尊的號「竹垞」,故認為林黛玉影射朱彝尊。以「王」即「柱」字偏旁之省;「國」俗作「國」,熙鳳之夫曰「璉」,即二「王」字相連也,故認為王熙鳳即影射余國柱。以陳維崧字其年、號迦陵,與史湘雲所佩「麒麟」音近,故認為史湘雲即影射陳維崧。 ⒁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號觀堂,浙江海寧人。撰有《宋元戲曲史》《觀堂集林》等。引文見《靜安文集·紅樓夢評論》。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