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中國小說史略 | 上頁 下頁
第一篇 史家對於小說之著錄及論述(2)


  宋皇祐中,曾公亮[27]等被命刪定舊史,撰志者歐陽修[28],其《藝文志》(後略稱《新唐志》)小說類中,則大增晉至隋時著作,自張華《列異傳》戴祚《甄異傳》至吳筠《續齊諧記》等志神怪者十五家一百十五卷[29],王延秀《感應傳》至侯君素《旌異記》等明因果者九家七十卷[30],諸書前志本有,皆在史部雜傳類,與耆舊高隱孝子良吏列女等傳同列,至是始退為小說,而史部遂無鬼神傳;又增益唐人著作,如李恕《誡子拾遺》[31]等之垂教誡,劉孝孫《事始》[32]等之數典故,李涪《刊誤》[33]等之糾訛謬,陸羽《茶經》[34]等之敘服用,併入此類,例乃愈棼,元修《宋史》,亦無變革,僅增蕪雜而已。

  明胡應麟[35](《少室山房筆叢》二十八)以小說繁夥,派別滋多,於是綜核大凡,分為六類:

  一曰志怪:《搜神》《述異》《宣室》《酉陽》之類[36]是也;
  一曰傳奇:《飛燕》《太真》《崔鶯》《霍玉》之類[37]是也;
  一曰雜錄:《世說》《語林》《瑣言》《因話》之類[38]是也;
  一曰叢談:《容齋》《夢溪》《東穀》《道山》之類[39]是也;
  一曰辯訂:《鼠璞》《雞肋》《資暇》《辯疑》之類[40]是也;
  一曰箴規:《家訓》《世範》《勸善》《省心》之類[41]是也。

  清乾隆中,敕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42],以紀昀總其事,於小說別為三派,而所論列則襲舊志。

  ……跡其流別,凡有三派:其一敘述雜事,其一記錄異聞,其一綴緝瑣語也。唐宋而後,作者彌繁,中間誣謾失真,妖妄熒聽者,固為不少,然寓勸戒,廣見聞,資考證者,亦錯出其中。班固稱「小說家流蓋出於稗官」,如淳[43]注謂「王者欲知閭巷風俗,故立稗官,使稱說之」。然則博采旁搜,是亦古制,固不必以冗雜廢矣。今甄錄其近雅馴者,以廣見聞,惟猥鄙荒誕,徒亂耳目者,則黜不載焉。

  《西京雜記》[44]六卷。《世說新語》三卷。……

  右小說家類雜事之屬……

  《山海經》[45]十八卷。《穆天子傳》六卷。《神異經》一卷。……

  《搜神記》二十卷。……《續齊諧記》一卷。……

  右小說家類異聞之屬……

  《博物志》十卷。《述異記》二卷。《酉陽雜俎》二十卷,《續集》十卷。……

  右小說家類瑣語之屬……

  右三派者,校以胡應麟之所分,實止兩類,前一即雜錄,後二即志怪,第析敘事有條貫者為異聞,鈔錄細碎者為瑣語而已。傳奇不著錄;叢談辯訂箴規三類則多改隸於雜家,小說範圍,至是乃稍整潔矣。然《山海經》《穆天子傳》又自是始退為小說,案語雲,「《穆天子傳》舊皆入起居注類,……實則恍忽無征,又非《逸周書》[46]之比,……以為信史而錄之,則史體雜,史例破矣。今退置於小說家,義求其當,無庸以變古為嫌也。」於是小說之志怪類中又雜入本非依託之史,而史部遂不容多含傳說之書。

  至於宋之平話,元明之演義,自來盛行民間,其書故當甚夥,而史志皆不錄。惟明王圻作《續文獻通考》[47],高儒作《百川書志》[48],皆收《三國志演義》及《水滸傳》,清初錢曾作《也是園書目》[49],亦有通俗小說《三國志》等三種,宋人詞話《燈花婆婆》等十六種。然《三國》《水滸》,嘉靖中有都察院刻本[50],世人視若官書,故得見收,後之書目,尋即不載,錢曾則專事收藏,偏重版本,緣為舊刊,始以入錄,非于藝文有真知,遂離叛於曩例也。史家成見,自漢迄今蓋略同:目錄亦史之支流,固難有超其分際者矣。

  【注釋】

  [25]《漢書·藝文志》除總序外,每部類均有扼要評述,通稱小序。據《舊唐書·經籍志序》:「炯等撰集,依班固《藝文志》體例,諸書隨部皆有小序,發明其指。」其後《舊唐書》撰者據《古今書錄》編撰《經籍志》時,為簡略起見,將小序全部刪去。

  [26]張華:字茂先,晉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所撰《博物志》,《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十卷。下文《列異傳》,一說魏曹丕撰,已散佚,魯迅《古小說鉤沉》有輯本。參看本書第五篇。

  [27]曾公亮(999─1078):字明仲,北宋晉江(今屬福建)人。

  曾任史館修撰,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他主持《新唐書》編撰工作,書成,由其具名奏進。

  [28]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六一居士,北宋吉安(今屬江西)人,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與宋祁合修《新唐書》,所撰有《新五代史》《歐陽文忠集》。

  [29]戴祚:字延之,晉江東人,曾隨劉裕西征姚秦,後任西戎主簿。所撰《甄異傳》,《隋書·經籍志》著錄三卷,已散佚,魯迅《古小說鉤沉》有輯本。吳筠,字叔庠,梁故鄣(今浙江安吉)人。據《梁書·文學傳》《隋書·經籍志》、兩《唐志》,吳筠均作「吳均」。參看本書第五篇。此處所說「志神怪者十五家一百十五卷」,指張華《列異傳》一卷,戴祚《甄異傳》三卷,袁王壽《古異傳》三卷,祖沖之《述異記》十卷,劉質《近異錄》二卷,幹寶《搜神記》三十卷,劉之遴《神錄》五卷,梁元帝《妍神記》十卷,祖台之《志怪》四卷,孔氏《志怪》四卷,荀氏《靈鬼志》三卷,謝氏《鬼神列傳》二卷,劉義慶《幽明錄》三十卷,東陽無疑《齊諧記》七卷,吳均《續齊諧記》一卷。

  [30]王延秀:南朝宋太原(今屬山西)人。曾任尚書郎。所撰《感應傳》,《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八卷,已散佚;《太平廣記》存佚文二則。侯君素,侯白字君素,隋魏郡(郡治今河南臨漳)人。參看本書第七篇。所撰《旌異記》,《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十五卷,已散佚;魯迅《古小說鉤沉》有輯本。此處所說「明因果者九家七十卷」,指王延秀《感應傳》八卷,陸果《繋應驗記》一卷,王琰《冥祥記》十卷(《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一卷,《隋書·經籍志》和《舊唐書·經籍志》均著錄十卷。按九家七十卷,則以十卷為是),王曼潁《續冥祥記》十一卷,劉泳《因果記》十卷,顏之推《冤魂志》三卷,又《集靈記》十卷,無名氏《征應集》二卷,侯君素《旌異記》十五卷。

  [31]李恕: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唐代名李恕者有三人,一為隴西郡李晟之子,曾任光祿卿,餘二人皆趙郡人。《誡子拾遺》,《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四卷,撰者李恕為何人,待考。

  [32]劉孝孫:隋末唐初荊州(治所今湖北江陵)人。曾任太子洗馬。所撰《事始》,《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三卷,系劉孝孫、房德懋合撰。據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載,《事始》全書分二十六門,內容系考述事物起源。

  [33]李涪:唐末人。曾任國子祭酒。所撰《刊誤》,《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二卷。書中考究典故,引古制以正唐制之誤,下卷兼及雜事。

  [34]陸羽(733─804):字鴻漸,唐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所撰《茶經》,《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三卷,系我國有關茶學的第一部專門著作。

  [35]胡應麟(1551─1602):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明蘭溪(今屬浙江)人。所撰《少室山房筆叢》,《明史·藝文志》著錄三十二卷,又續集十六卷。內容主要為關於經史百家的考據,其中對小說戲曲的評述尤為人所重視。

  [36]《搜神》:即晉幹寶《搜神記》;《述異》,即晉祖沖之《述異記》,參看本書第五篇。《宣室》,即唐張讀《宣室志》;《酉陽》,即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參看本書第十篇。

  [37]《飛燕》:即宋秦醇《趙飛燕外傳》;《太真》,即宋樂史《楊太真外傳》,參看本書第十一篇。《崔鶯》,即唐元稹《鶯鶯傳》;《霍玉》,即唐蔣防《霍小玉傳》,參看本書第九篇。

  [38]《世說》: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語林》,即晉裴啟《語林》,參看本書第七篇。《瑣言》,即《北夢瑣言》,宋孫光憲撰,《宋史·藝文志》著錄十二卷,記唐、五代士大夫遺文瑣語。《因話》,即《因話錄》,唐趙璘撰,《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六卷,記唐人遺聞佚事等。

  [39]《容齋》:即《容齋隨筆》,宋洪邁撰,《宋史·藝文志》著錄五集七十四卷。內容為經史百家以及醫蔔星算的辯訂考據。《夢溪》,即《夢溪筆談》,宋沈括撰,二十六卷,又《補筆談》三卷,《續筆談》一卷。內容涉及史地、科技、藝文等。《東穀》,即《東穀所見》,宋李之彥撰,《宋史·藝文志補》著錄一卷,系論說性短文。《道山》,即《道山清話》,撰者未詳。《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著錄一卷,記宋代雜事。

  [40]《鼠璞》:宋戴埴撰,《宋史·藝文志補》著錄一卷,書中多考證經史疑義及名物典故的異同。《雞肋》,即《雞肋編》,宋莊季裕撰,三卷,內容系考證古義,記敘軼事遺聞。《資暇》,即《資暇集》,唐李匡文撰,《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三卷,內容系考訂古物,記述史事。《辯疑》,即《辨疑志》,唐陸長源撰,《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三卷。據《說郛》所收佚文,內容系辨明釋道二教神怪靈驗說的虛妄。據《新唐書·藝文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辯」均作「辨」。

  [41]《家訓》:即《顏氏家訓》,北齊顏之推撰,《舊唐書·經籍志》著錄七卷,內容以講述立身治家之道為主,兼及考訂典故,評論文藝。《世範》,即《袁氏世范》,宋袁采撰,《宋史·藝文志》著錄三卷。《勸善》,《宋史·藝文志》著錄王敏中《勸善錄》六卷,《郡齋讀書志》著錄周明寂《勸善錄》六卷,明沈節甫輯《由醇錄》中有秦觀《勸善錄》一卷。此處指何書待考。《省心》,即《省心雜言》,宋李邦獻撰,《宋史·藝文志》著錄一卷。以上三書均系講述立身處世之道。

  [42]《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至乾隆四十六年(17

  81),永瑢、紀昀奉命纂修《四庫全書》,曾將抄錄入庫和抄存卷目的圖書,全部撰寫提要,共二百卷。收正式入庫書三四七〇種,存目書六八一九種。紀昀,字曉嵐。參看本書第二十二篇。

  [43]如淳:三國魏馮翊(治所今陝西大荔)人,官陳郡丞。曾為《漢書》作注。引文見《漢書·藝文志》注。

  [44]《西京雜記》:《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題葛洪撰,參看本書第四篇。

  [45]《山海經》:作者不詳,參看本書第二篇。《穆天子傳》,晉代從戰國魏襄王墓中發現先秦古書的一種,參看本書第二篇。《神異經》,舊傳漢東方朔撰,已散佚,今存輯本一卷,參看本書第四篇。

  [46]《逸周書》:即《周書》,連序七十一篇。

  [47]王圻:字元翰,明上海人。曾任陝西布政使參議。所撰《續文獻通考》,共二五四卷,分類記載南宋嘉定至明萬曆初之間典章制度的沿革情況。關於《水滸傳》的記載,見該書卷一七七《經籍考》傳記類。

  [48]高儒:明涿州(治所今河北涿縣)人。武弁出身,喜藏書。

  所撰《百川書志》,二十卷,系其藏書目錄。該書史部野史類著錄有《三國志通俗演義》《忠義水滸傳》。

  [49]錢曾(1629─1701):字遵王,清常熟(今屬江蘇)人。他藏書甚多,所撰《也是園書目》,十卷,分經、史、子、集、三藏、道藏、戲曲小說七類。該書戲曲小說類通俗小說部分,著錄《古今演義三國志》《舊本羅貫中水滸傳》《黎園廣記》三種;宋人詞話部分著錄《燈花婆婆》《種瓜張老》《紫羅蓋頭》《女報冤》《風吹轎兒》《錯斬崔寧》《小(山)亭兒》《西湖三塔》《馮玉梅團圓》《簡帖和尚》《李煥生五陣雨》《小金錢》《宣和遺事》《煙粉小說》《奇聞類記》及《湖海奇聞》十六種。

  [50]都察院刻本:據明周弘祖《古今書刻》上編,都察院項下列有《三國志演義》和《水滸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