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小說舊聞鈔 | 上頁 下頁
三保太監西洋記


  《七修類稿》十二

  永樂丁亥,太監鄭和、王景弘、侯顯三人往東南諸國賞賜宣諭。今人以為三保太監下西洋,不知鄭和舊名三保,皆靖難內臣有功者,若王彥舊名狗兒等,後俱擢為邊藩鎮守督陣以報之。鎮守自此始耳。

  《浪跡叢談》六

  前明三保太監下西洋,至今濱海之區,熟在人口。不知當日何以能長駕遠馭,陸讋水栗如是?按《明史·鄭和傳》載鄭和雲南人,世所謂三保太監者也。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命鄭和及其儕王景宏等通使西洋。治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有二,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餘人,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複自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偏曆諸番國,宣天子詔,齎金帛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臨之。和經事三朝,先後凡七奉使,星槎所曆,三十余國。第一次在永樂三年六月命鄭和、王景宏等,至五年九月還,諸國使者隨和朝見,獻所俘三佛齊酋長戮之;第二次在永樂六年九月再使往錫蘭山,截破其城,禽其王,九年六月獻俘於朝,赦不誅,釋歸國;第三次在永樂十年十一月再使往蘇門答刺,禽其偽王,並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還;第四次在永樂十四年,滿刺加、古裡等十九國鹹遣使朝貢,因命和等往賜其君長,十七年七月還;第五次在永樂十九年春,和等複往,二十年八月還;第六次在永樂二十二年正月,舊港即三佛齊酋長請襲宣慰使職,又使和齎敕印賜之,冬還,成祖已晏駕;第七次在宣德五年六月,又使和等曆往忽魯謨斯等十七國而還。前後所得珍奇貢物,如真臘國即今之柬浦寨貢金縷衣,象五十九;阿丹國貢麒麟;蘇錄國貢大珠,重七兩有奇;忽魯謨斯國貢麒麟,又貢獅子;麻林國貢麒麟,天馬,神鹿之類,不能悉數,而中國之耗費亦不資矣。自宣德以還,遠方時有至者,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後,凡將命海表者,莫不盛稱和以誇外番,故俗傳三保太監下西洋,為明初盛事雲。

  《春在堂隨筆》七

  《明史·宦官傳》:鄭和,雲南人,世所謂三保太監者也。永樂三年,命和及其儕王景宏等通使西洋,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餘人,多齎金帛。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複自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先後七奉使,所曆凡三十余國,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費亦不資。自和後,凡將命海表者,莫不盛稱和以誇外番,故俗傳三保太監下西洋,為明初盛事雲。是鄭和之事,在明代固赫然在人耳目間。光緒辛巳歲,老友吳平齋假餘《西洋記》 一書,即敷衍此事。作者為羅懋登,乃萬曆間人。其書視《太公封神》、《玄奘取經》尤為荒誕,而筆意恣肆則似過之。乃彼皆盛行而此顧不甚著,何也?文章之傳不傳,若有數存,雖平話亦然歟?平齋曰:此必明季人所為,以媚權奄者。餘謂不然。讀其序云:今者東事倥傯,何如西戎即敘,當事者尚興撫髀之思乎?然則此書之作,蓋以嘉靖以後,倭患方殷,故作此書,寓思古傷今之意,紓憂時感事之忱,三複其文,可為長太息矣。書中卻有一二異聞。如術家有金木水火土五行遁法,見於諸書者,字皆作遁,此獨作囤,未詳其義。又如世俗所傳八仙,此書則無張果、何仙姑,而別有風僧壽、元壺子,不知何許人,豈明代有此異說歟? 《圖畫見聞錄》孟蜀張素卿畫八仙真形,有曰長壽仙者,或即此風僧壽乎?書雖淺陋,而歷年數百,便有可備考證者,未可草草讀過也。

  世間有《牙牌數》一書,言近而指遠,占之亦時有巧合者。余聞許子社言,杭人有為之箋注者,惟其中有五鬼鬧判一語,不知所出;以問餘,亦無以應也。今乃知出於《西洋記》,第九十回雲靈曜府五鬼鬧判,即其事也。開卷有益,信夫。

  《茶香室叢鈔》十四

  明人有《西洋記》一書,載三保太監鄭和下西洋事。中有八仙:一漢鐘離,二呂洞賓,三李鐵,四風僧壽,五藍采和,六元壺子,七曹國舅,八韓湘子,無張果、何仙姑,而別有風僧壽、元壺子,亦異聞也。

  《茶香室續鈔》十七

  明朗瑛《七修類稿》云:太祖建都南京,和尚金碧峰啟之,見《客座新聞》。按明代坊間有《西洋記》一書,敘三保太監事,書中有金碧峰和尚。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