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 | 上頁 下頁
第一講 從神話到神仙傳


  考小說之名,最古是見於莊子所說的「飾小說以幹縣令」。「縣」是高,言高名;「令」是美,言美譽。但這是指他所謂瑣屑之言,不關道術的而說,和後來所謂的小說並不同。

  因為如孔子,楊子,墨子各家的學員,從莊子看來,都可以謂之小說;反之,別家對莊子,也可稱他的著作為小說。至於《漢書·藝文志》上說:「小說者,街談巷語之說也。」這才近似現在的所謂小說了,但也不過古時稗官採集一般小民所談的小話,藉以考察國之民情,風俗而已;並無現在所謂小說之價值。

  小說是如何起源的呢?據《漢書·藝文志》上說:「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稗官採集小說的有無,是另一問題;

  即使真有,也不過是小說書之起源,不是小說之起源。至於現在一班研究文學史者,卻多認小說起源於神話。因為原始民族,穴居野處,見天地萬物,變化不常──如風、雨、地震等──有非人力所可捉摸抵抗,很為驚怪,以為必有個主宰萬物者在,因之擬名為神;並想像神的生活,動作,如中國有盤古氏開天闢地之說,這便成功了「神話」。從神話演進,故事漸近於人性,出現的大抵是「半神」,如說古來建大功的英雄,其才能在凡人以上,由於天授的就是。例如簡狄吞燕卵而生商,堯時「十日並出」,堯使羿射之的話,都是和凡人不同的。這些口傳,今人謂之「傳說」。由此再演進,則正事歸為史;逸史即變為小說了。

  我想,在文藝作品發生的次序中,恐怕是詩歌在先,小說在後的。詩歌起於勞動和宗教。其一,因勞動時,一面工作,一面唱歌,可以忘卻勞苦,所以從單純的呼叫發展開去,直到發揮自己的心意和感情,並偕有自然的韻調;其二,是因為原始民族對於神明,漸因畏懼而生敬仰,於是歌頌其威靈,讚歎其功烈,也就成了詩歌的起源。至於小說,我以為倒是起於休息的。人在勞動時,既用歌吟以自娛,借它忘卻勞苦了,則到休息時,亦必要尋一種事情以消遣閒暇。這種事情,就是彼此談論故事,而這談論故事,正就是小說的起源。──所以詩歌是韻文,從勞動時發生的;小說是散文,從休息時發生的。

  但在古代,不問小說或詩歌,其要素總離不開神話。印度,埃及,希臘都如此,中國亦然。只是中國並無含有神話的大著作;其零星的神話,現在也還沒有集錄為專書的。我們要尋求,只可從古書上得到一點,而這種古書最重要的,便推《山海經》。不過這書也是無系統的,其中最要的,和後來有關係的記述,有西王母的故事,現在舉一條出來: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如此之類還不少。這個古典,一直流行到唐朝,才被驪山老母奪了位置去。此外還有一種《穆天子傳》,講的是周穆王駕八駿西征的故事,是汲郡古塚中雜書之一篇。──總之中國古代的神話材料很少,所有者,只是些斷片的,沒有長篇的,而且似乎也並非後來散亡,是本來的少有。我們在此要推求其原因,我以為最要的有兩種:

  一、太勞苦

  因為中華民族先居在黃河流域,自然界底情形並不佳,為謀生起見,生活非常勤苦,因之重實際,輕玄想,故神話就不能發達以及流傳下來。勞動雖說是發生文藝的一個源頭,但也有條件:就是要不過度。勞逸均適,或者小覺勞苦,才能發生種種的詩歌,略有餘暇,就講小說。假使勞動太多,休息時少,沒有恢復疲勞的餘裕,則眠食尚且不暇,更不必提什麼文藝了。

  二、易於忘卻

  因為中國古時天神,地祇,人,鬼,往往殽雜,則原始的信仰存於傳說者,日出不窮,於是舊者僵死,後人無從而知。如神荼,鬱壘,為古之大神,傳說上是手執一種葦索,以縛虎,且禦凶魅的,所以古代將他們當作門神。但到後來又將門神改為秦瓊,尉遲敬德,並引說種種事實,以為佐證,於是後人單知道秦瓊和尉遲敬德為門神,而不復知神荼,鬱壘,更不消說造作他們的故事了。此外這樣的還很不少。

  中國的神話既沒有什麼長篇的,現在我們就再來看《漢書·藝文志》上所載的小說:《漢書·藝文志》上所載的許多小說目錄,現在一樣都沒有了,但只有些遺文,還可以看見。如《大戴禮·保傅篇》中所引《青史子》說:

  「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居則習禮文,行則鳴佩玉,升車則聞和鸞之聲,是以非僻之心無自入也。……」

  《青史子》這種話,就是古代的小說;但就我們看去,同《禮記》所說是一樣的,不知何以當作小說?或者因其中還有許多思想和儒家的不同之故吧。至於現在所有的所謂漢代小說,卻有稱東方朔所做的兩種:一、《神異經》,二、《十洲記》。班固做的,也有兩種:一、《漢武故事》;二、《漢武帝內傳》。此外還有郭憲做的《洞冥記》,劉歆做的《西京雜記》。《神異經》的文章,是仿《山海經》的,其中所說的多怪誕之事。現在舉一條出來:

  「西南荒山中出訛獸,其狀若菟,人面能言,常欺人,言東而西,言惡而善。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西南荒經》)

  《十洲記》是記漢武帝聞十洲於西王母之事,也仿《山海經》的,不過比較《神異經》稍微莊重些。《漢武故事》和《漢武帝內傳》,都是記武帝初生以至崩葬的事情。《洞冥記》是說神仙道術及遠方怪異的事情。《西京雜記》則雜記人間瑣事。

  然而《神異經》《十洲記》,為《漢書·藝文志》上所不載,可知不是東方朔做的,乃是後人假造的。《漢武故事》,《漢武帝內傳》則與班固別的文章,筆調不類,且中間夾雜佛家語,──彼時佛教尚不盛行,且漢人從來不喜說佛語──可知也是假的。至於《洞冥記》,《西京雜記》又已經為人考出是六朝人做的。──所以上舉的六種小說,全是假的。惟此外有劉向的《列仙傳》是真的。晉的葛洪又作《神仙傳》,唐宋更多,於後來的思想及小說,很有影響。但劉向的《列仙傳》,在當時並非有意作小說,乃是當作真實事情做的,不,到現在還多拿它做兒童讀物的材料。現在常有一問題發生:即此種神話,可否拿它做兒童的讀物?我們順便也說一說。在反對一方面的人說:以這種神話教兒童,只能養成迷信,是非常有害的;而贊成一方面的人說:以這種神話教兒童,正合兒堂的天性,很感趣味,沒有什麼害處的。在我以為這要看社會上教育的狀況怎樣,如果兒童能繼續更受良好的教育,則將來一學科學,自然會明白,不至迷信,所以當然沒有害的;但如果兒童不能繼續受稍深的教育,學識不再進步,則在幼小時所教的神話,將永信以為真,所以也許是有害的。

  【注釋】

  楊子:即楊朱,戰國初期魏國人。主張「貴生重己」,「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的「為我」思想。其言論事蹟,散見《孟子》《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書。《列子》中雖有《楊朱》篇,但系後人偽託。

  墨子(約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戰國之際魯國人。曾任宋國大夫,墨家學派創始者。他主張「愛無差等」的「兼愛」思想。現存《墨子》五十三篇。

  《列仙傳》:《隋書·經籍志》著錄二卷,題劉向撰。敘寫赤松子等七十一個仙人的故事。

  《神仙傳》:《隋書·經籍志》著錄十卷,題葛洪撰。敘寫許由、巢父等八十四人名列仙班的故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