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魯迅書信 | 上頁 下頁
1934年6月18日致台靜農


  靜農兄:

  今晚得十三日函,書〔1〕則昨已收到。如此版本,可不至增加誤字,方法殊佳,而代為「普及」,意尤可感,惜印章殊不似耳。倘於難得之佳書,俱以此法行之,其有益於讀者,當更大也。

  石刻畫象,除《君車》殘石〔2〕(有陰)外,翻刻者甚少,故幾乎無須鑒別,惟舊拓或需問人。我之目的,(一)武梁祠,孝堂山二種,欲得舊拓,其佳者即不全亦可;(二)嵩山三闕〔3〕不要;(三)其餘石刻,則只要拓本較可觀,皆欲收得,雖與已有者重出亦無害,因可比較而取其善者也。但所謂「可觀」者,系指拓工而言,石刻清晰,而拓工草率,是為不「可觀」,倘石刻原已平漫,則雖圖像模胡,固仍在「可觀」之列耳。

  濟南圖書館所藏石,昔在朝時,曾得拓本少許;聞近五六年中,又有新發見而搜集者不少,然我已下野,遂不能得。兄可否托一機關中人,如在大學或圖書館者,代為發函購置,實為德便。凡有代價,均希陸續就近代付,然後一總歸還。

  《引玉集》已售出五十本以上,較之《士敏土之圖》,遠過之矣。我所藏德國版畫,有四百餘幅,頗欲選取百八十幅,印成三本以紹介於中國,然茲事體大,萬一生意清淡,則影響于生計,故尚在彷徨中也。

  上海算是已入「梅雨天」,但近惟多風而無雨;前日為端午,家懸蒲艾,盛於往年,敝寓亦懸一束,以示不敢自外生成之意。文壇,則刊物雜出,大都屬￿「小品」。此為林公語堂所提倡,蓋驟見宋人語錄,明人小品,所未前聞,遂以為寶,而其作品,則已遠不如前矣。如此下去,恐將與老舍〔4〕半農,歸於一丘,其實,則真所謂「是亦不可以已乎」者也。

  賤軀如常,腦膜無恙,惟眼花耳。孩子漸大,善於搗亂,看書工夫,多為所敗,從上月起,已明白宣言,以敵人視之矣。

  近見《新文學運動史》〔5〕,附有作者之筆名,雲我亦名「吳謙」,似未確,又于廣平下注雲「已故」,亦不確也。

  專複,即頌曼福。

  隼頓首 六月十八夜

  〔1〕指《南腔北調集》的北平翻印本,系照相石印。

  〔2〕《君車》殘石未詳。

  〔3〕嵩山三闕指河南登封嵩山的東漢石刻,分太室石闕(隸書),少室石闕(篆書)和開母廟石闕(隸書、篆書及畫像)三種。

  〔4〕老舍(1898~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北京人,小說家、戲劇家。曾任齊魯大學、山東大學教授,並常在《論語》上發表小品。

  〔5〕《新文學運動史》即《中國新文學運動史》,王哲甫著,一九三三年九月北京戴成印書局出版。下面所說的事,見該書第十章附錄《作家筆名一覽》。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