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魯迅書信 | 上頁 下頁 |
1933年11月9日致吳渤〔1〕 |
|
吳渤先生: 今天收到來信並稿子〔2〕,夜間看完,雖然簡略一點,但大致是過得去的。字句已略加修正。其中的「木目木刻」,發音不便,「木目」又是日本話,不易懂,都改為「木面木刻」了。 插圖也只能如此。但我以為《耕織圖》〔3〕索性不要了,添上蘇聯者兩幅,原書附上,以便複製,刻法與已選入者都不同的,便於參考。 應洲的〔4〕《風景》恐不易製版,木板雖只三塊,但用鋅板,三塊卻不夠,只好做三色版,製版費就要十五六元,而結果仍當與原畫不同。 野夫〔5〕的兩幅都好,但我以為不如用《黎明》,因為構圖活潑,光暗分明,而且刻法也可作讀者參考。 《午息》構圖還不算散漫,只可惜那一匹牛,不見得遠而太小,且有些像坐著的人了。但全圖還有力,可以用的。 序文〔6〕寫了一點,附上。 《怒吼罷,中國!》〔7〕上海有無英譯本,我不知道。 此複,即頌 時綏 迅上 十一月九夜。 注釋: 〔1〕吳渤筆名白危,廣東興寧人。當時的一個青年作者,曾編譯《木刻創作法》,由魯迅校閱並作序。 〔2〕稿子指《木刻創作法》,一本關於木刻的入門書。主要根據旭正秀的《創作版畫的作法》、小泉癸正男的《木版畫雕法與刷法》,以及《世界美術史綱》和《世界美術全集》中的《東洋版畫篇》、《西洋版畫篇》編譯而成。一九三七年一月始由上海讀書生活出版社出版。 〔3〕《耕織圖》宋人刻畫,宋代樓璹(1090~1162)繪,其中《耕圖》二十一幅,《織圖》二十四幅,每幅各附一詩。據收信人回憶,原擬從中選兩幅作為借鑒中國古代木刻的參考,因原畫線條模糊,改用了蘇聯的兩幅。 〔4〕應洲未詳。 〔5〕野夫即鄭野夫,參看331220②信注〔1〕。 〔6〕序文指《<木刻創作法>序》,後收入《南腔北調集》。 〔7〕《怒吼罷,中國!》劇本,蘇聯特烈捷雅柯夫(即鐵捷克)著。該劇以一九二五年四川萬縣慘案為背景,描寫了我國人民的反帝鬥爭。上海戲劇界為紀念「九一八」二周年曾聯合演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