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且介亭雜文附集 | 上頁 下頁
我的第一個師父(1)


  不記得是那一部舊書上看來的了,大意說是有一位道學先生,自然是名人,一生拚命辟佛,卻名自己的小兒子為「和尚」。有一天,有人拿這件事來質問他。他回答道:「這正是表示輕賤呀!」那人無話可說而退雲

  其實,這位道學先生是詭辯。名孩子為「和尚」,其中是含有迷信的。中國有許多妖魔鬼怪,專喜歡殺害有出息的人,尤其是孩子;要下賤,他們才放手,安心。和尚這一種人,從和尚的立場看來,會成佛──但也不一定,──固然高超得很,而從讀書人的立場一看,他們無家無室,不會做官,卻是下賤之流。讀書人意中的鬼怪,那意見當然和讀書人相同,所以也就不來攪擾了。這和名孩子為阿貓阿狗,完全是一樣的意思:容易養大。

  還有一個避鬼的法子,是拜和尚為師,也就是舍給寺院了的意思,然而並不放在寺院裡。我生在周氏是長男,「物以希為貴」,父親怕我有出息,因此養不大,不到一歲,便領到長慶寺裡去,拜了一個和尚為師了。拜師是否要贄見禮,或者佈施什麼的呢,我完全不知道。只知道我卻由此得到一個法名叫作「長庚」,後來我也偶爾用作筆名,並且在《在酒樓上》這篇小說裡,贈給了恐嚇自己的侄女的無賴;還有一件百家衣,就是「衲衣」,論理,是應該用各種破布拼成的,但我的卻是橄欖形的各色小綢片所縫就,非喜慶大事不給穿;還有一條稱為「牛繩」的東西,上掛零星小件,如曆本,鏡子,銀篩之類,據說是可以避邪的。

  這種佈置,好像也真有些力量:我至今沒有死。

  不過,現在法名還在,那兩件法寶卻早已失去了。前幾年回北平去,母親還給了我嬰兒時代的銀篩,是那時的惟一的記念。仔細一看,原來那篩子圓徑不過寸餘,中央一個太極圖,上面一本書,下面一卷畫,左右綴著極小的尺,剪刀,算盤,天平之類。我於是恍然大悟,中國的邪鬼,是怕斬釘截鐵,不能含胡的東西的。因為探究和好奇,去年曾經去問上海的銀樓,終於買了兩面來,和我的幾乎一式一樣,不過綴著的小東西有些增減。奇怪得很,半世紀有餘了,邪鬼還是這樣的性情,避邪還是這樣的法寶。然而我又想,這法寶成人卻用不得,反而非常危險的。

  但因此又使我記起了半世紀以前的最初的先生。我至今不知道他的法名,無論誰,都稱他為「龍師父」,瘦長的身子,瘦長的臉,高顴細眼,和尚是不應該留須的,他卻有兩綹下垂的小鬍子。對人很和氣,對我也很和氣,不教我念一句經,也不教我一點佛門規矩;他自己呢,穿起袈裟來做大和尚,或者戴上毗盧帽放焰口,「無祀孤魂,來受甘露味」的時候,是莊嚴透頂的,平常可也不念經,因為是住持,只管著寺裡的瑣屑事,其實──自然是由我看起來──他不過是一個剃光了頭髮的俗人。

  因此我又有一位師母,就是他的老婆。論理,和尚是不應該有老婆的,然而他有。我家的正屋的中央,供著一塊牌位,用金字寫著必須絕對尊敬和服從的五位:「天地君親師」。我是徒弟,他是師,決不能抗議,而在那時,也決不想到抗議,不過覺得似乎有點古怪。但我是很愛我的師母的,在我的記憶上,見面的時候,她已經大約有四十歲了,是一位胖胖的師母,穿著玄色紗衫褲,在自己家裡的院子裡納涼,她的孩子們就來和我玩耍。有時還有水果和點心吃,──自然,這也是我所以愛她的一個大原因;用高潔的陳源教授的話來說,便是所謂「有奶便是娘」,在人格上是很不足道的。不過我的師母在戀愛故事上,卻有些不平常。「戀愛」,這是現在的術語,那時我們這偏僻之區只叫作「相好」。《詩經》云:「式相好矣,毋相尤矣」,起源是算得很古,離文武周公的時候不怎麼久就有了的,然而後來好像並不算十分冠冕堂皇的好話。這且不管它罷。總之,聽說龍師父年青時,是一個很漂亮而能幹的和尚,交際很廣,認識各種人。有一天,鄉下做社戲了,他和戲子相識,便上臺替他們去敲鑼,精光的頭皮,簇新的海青,真是風頭十足。鄉下人大抵有些頑固,以為和尚是只應該念經拜懺的,台下有人罵了起來。師父不甘示弱,也給他們一個回罵。於是戰爭開幕,甘蔗梢頭雨點似的飛上來,有些勇士,還有進攻之勢,「彼眾我寡」,他只好退走,一面退,一面一定追,逼得他又只好慌張的躲進一家人家去。而這人家,又只有一位年青的寡婦。以後的故事,我也不甚了然了,總而言之,她後來就是我的師母。

  【注釋】

  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六年四月《作家》月刊第一卷第一期。

  宋代筆記小說《道山清話》(著者不詳)中記有如下的故事:「一長老在歐陽公(修)座上,見公家小兒有名僧哥者,戲謂公曰:『公不重佛,安得此名?』公笑曰:『人家小兒要易長育,往往以賤名為小名,如狗、羊、犬、馬之類是也。』聞者莫不服公之捷對。」又據宋代王闢之著《澠水燕談錄》:「公(歐陽修)幼子小名和尚。」

  毗盧帽:和尚所戴的一種繡有毗盧佛像的帽子。放焰口,舊俗於夏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晚上請和尚結盂蘭盆會,誦經施食,稱為「放焰口」。盂蘭盆,梵語音譯,「救倒懸」的意思;焰口,餓鬼名。

  「有奶便是娘」:一九二五年八月間,因北洋政府教育總長章士釗禁止愛國運動和宣揚復古思想,北京大學評議會發表宣言反對他為教育總長,並宣佈和教育部脫離關係。後來少數教授顧慮脫離教育部後經費無著,一部分進步教授就在致本校同事的公函中說:「章士釗到任以來,曾為北京大學籌過若干經費,本校同人當各知悉;即使章士釗真能按月撥付,或並清償積欠……同人亦當為公義而犧牲利益,維持最高學府之尊嚴……如若忽變態度……採取『有奶便是娘』主義,我們不能不為北大同人羞之。」陳源在《現代評論》第二卷第四十期(一九二五年九月十二日)發表的《閒話》裡,引用「有奶便是娘」這句話,歪曲公函中的原意,加以譏笑。

  「式相好矣,毋相尤矣」:語見《詩經·小雅·斯干》,意思是互相愛好而不相惡。式,發語辭。

  海青:江浙一帶方言,指一種廣袖的長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