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集外集拾遺補編 | 上頁 下頁
什麼話?


  林傳甲撰《中華民國都城宜正名京華議》,其言曰:「夫吾國建中華二字為國名。中也者,中道也;華也者,華族也;五色為華,以國旗為標幟,合漢滿蒙回藏而大一統焉。中華民國首都,宜名之曰『京華』,取杜少陵『每依北斗望京華』之義。矞皇典雅,不似北京南京之偏于一方;比中京大都京師之名,尤為明切。蓋都名與國名一致,雖海外之華僑,華工,華商,無不引領而顧瞻祖國也。」

  林傳甲撰《福建鄉談》,有一條曰:「福建林姓為巨族。其遠源,則比干之子堅奔長林而得氏。明季林氏避日本者,亦為日本之大姓:如林董林權助之勳業,林衡林鶴一之學術。亦足征吾族之盛于東亞者也。」

  又曰:「日本維新,實賴福澤諭吉之小說。吾國維新,歸功林琴南畏廬小說,誰曰不宜?」

  林紓譯小說《孝友鏡》有《譯餘小識》曰:「此書為西人辨誣也。中人之習西者恒曰,男子二十一外,必自立。父母之力不能管約而拘攣之;兄弟各立門戶,不相恤也。是名社會主義。國因以強。然近年所見,家庭革命,逆子叛弟接踵而起,國胡不強?是果真奉西人之圭臬?亦凶頑之氣中于腑焦,用以自便其所為,與西俗胡涉?此書……父以友傳,女以孝傳,足為人倫之鑒矣。命曰《孝友鏡》,亦以醒吾中國人勿誣人而打妄語也。」

  唐熊撰《國粹畫源流》有曰:「……孰知歐亞列強方廣集名流,日搜致我國古來畫事,以供眾人之博覽;俾上下民庶悉心參考製作,以致藝術益精。雖然,彼歐洲之人有能通中國文字語言,而未有能通中國之畫法者,良以斯道進化,久臻神化,實予彼以不能學。此足以自豪者也。」

  【注釋】

   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一九年二月十五日《新青年》月刊第六卷第二號「什麼話?」欄,末署魯迅輯。

  「什麼話?」,《新青年》從第五卷第四號(一九一八年十月)起開闢的一個輯載荒謬言論的專欄。

   林傳甲:福建閩侯人,曾任京師大學堂文科正教員、黑龍江省教育科長。《中華民國都城宜正名京華議》,發表於《地學雜誌》第七年第八期(一九一六年九月)「論叢」欄。

   《福建鄉談》:發表於《地學雜誌》第八年第二期(一九一七年二月)「說郛」欄,全文共二十一條。魯迅所引為其中第五條、第八條。前者在「奔長林而得氏」和「明季林氏避日本者」之間,省略了四十六字。按:這兩條引文中提及時林董(1850-1912),曾任日本外務大臣;林權助(1850-1939),曾任日本駐華公使;林衡(?-1842),為日本教育家;林鶴一(1873-1935)為日本數學家;福澤渝吉(1835-1901),為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啟蒙思想家和教育家。

   林紓(1852─1924):字琴南,號畏廬,福建閩侯(今福州)人,翻譯家。他曾借助別人口述,翻譯歐美小說一百七十多種,其中不少是外國名著,在清末至「五四」期間影響很大。到了五四時期,他是激烈反對新文化運動的守舊派代表人物之一。《孝友鏡》,長篇小說,比利時作家恩海貢斯翁士(1812─1883)著。林紓譯本於一九一八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唐熊:字吉生,當時任上海圖畫美術學校技術師範科教員。

  《國粹畫源流》,發表於上海《美術雜誌》第一期(一九一八年十一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