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集外集拾遺補編 | 上頁 下頁 |
《丙和甲》按語① |
|
編者謹案:這是去年的稿子,不知怎地昨天寄到了。作者現在才寄出歟,抑在路上郵了一年歟?不得而知。據愚見,學者②是不會錯的,蓋「烈士③死時,應是十一歲」無疑。謂予不信,則今年「正法」的亂黨,不有十二三歲者乎?但確否亦不得而知,一切仍當於「甲寅暮春」,佇聆研究院教授之明教也。 中華民國十六年即丁卯暮冬 中拉④附識 ◇ 備考: 丙和甲﹙文/季廉﹚ 學生會刊行的韋烈士「三·一八」死難之一的《韋傑三紀念集》到了,我打開一看,見有梁任公拿「陸放翁送芮司業詩借題韋烈士紀念集」幾行字。旁邊還有「甲寅暮春啟超」六個小字。我很奇怪,今年(民國十五年)不是丙寅年嗎?還恐不是。翻閱日曆,的確不是甲寅,而是丙寅。我自己推算,韋烈士死時,二十三歲(見《紀念集》陳雲豹《韋烈士行述》)。甲寅在烈士死前十二年。 現在若無公曆一九二六年同民國十五年來證明烈士是死在丙寅年,我們一定要說烈士是死在章士釗創辦《甲寅》雜誌那一年了。這樣一算,烈士死時,應是十一歲。 我們還可以說章士釗創辦《甲寅》雜誌的那年,同時在段執政手下作教育總長,或司法總長。──這個考證,也只好請研究系首領,研究院教授來作吧。大人先生,學者博士們呵,天干地支是國粹之一,要保存不妨保存,可是有那鬧笑話,不如不保存吧。文明的二十世紀,有公曆一九二幾或民國十幾來紀年,用不著那些古董玩意了。 民國十五年十一月 【注釋】 ① 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語絲》週刊第四卷第三期。 ② 指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廣東新會人,清末維新運動領導人之一。辛亥革命後,他是研究系的首領,當時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教授。 ③ 指韋傑三(1903─1926),廣西蒙山人,清華大學學生,「三·一八」慘案死難烈士之一。 ④ 中拉:魯迅自署名。語絲社同仁在同陳源(陳西瀅)的論爭中,曾譏稱陳為中國的「左拉」,針對《現代評論》所登陳的「閒話集成」「閒話拾遺」「隨感錄」等欄目,說:「昔者吾國左拉先生始創閒話,風靡天下,敝人順應潮流,急起直追,設閒話部,聘請名師,加工製造,以魚目之混,為狗尾之續。」﹙見1927年7月23日《語絲》第141期《隨感錄·小引》﹚這些欄目主持人以「右拉」的筆名發表了多篇雜文和按語。「中拉」自是從這二者稱謂中演化而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